分享

2023*2乀医重【经方大讲堂】西医说中医不科学,中医到底科学吗?为什么叫中医“科学”研究院

 成中行 2023-02-14 发布于山西

中医真美系列之一:世界需要热心肠!

西医的朋友经常说你们中医不科学,而中医为了说自己中医科学,特意把原来的“中医研究院”的牌名改成了“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中医的科学性,我也从许多文刊杂志上读到了一些证明中医科学的论述文章,甚至有一时期,经常有学生问我: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每当人们为中医科学与否的话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是一阵酸楚,难道中医只能沦落到还要让人怀疑科学还是不科学的低级无味的庸俗之谈了吗?中医首先是大科学,是大智慧,这可以从张仲景医圣的《伤寒杂病论》中得到充分证明。

张仲景《伤寒论》

中国当代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医是领先世界两千年的医学,具体怎样领先?我们且按下不说,因为这是学术方面的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将在以后的文章和讲座中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这个低级庸俗的“伪命题”中解脱出来,从心灵上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那就是中医真美、中国传统文化真美的话题。

虽然听着别的朋友还在讨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话题时,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酸楚,但也就是酸了那么一下而已,还没有让我到心痛的程度,但回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则令我心惊胆战。

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时兴了一段时间的简化汉字,又过了一段时间说不写汉字了,都改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个中缘由,我们暂且不论,我仅从中国汉字文化上列举一例,说明我为什么想起此事 来就心惊胆战,因此又可以从另一侧面说明中医真美、中国传统文化真美!

华夏文明的象形文字

有一次有几位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中医博大精深、太难了,我们一辈子恐怕也学不好了,有什么学中医的捷径吗?我笑了笑说:我送给你们四个字:疾、病、健、康;一句话:怎样从疾病到健康?把这四个字悟透了,医事毕已!这几位同学想了半天,有的说把病治好了就健康了,又有的说不得病就是健康了,健康了就不得病了……不一而足。总之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的。我说你们回去组织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过几天专门为此开一专题,我们一起学习古人的智慧,主题就定为中医真美、中国传统文化真美!

过了几天,同学们找到我说:老师,我们把同学们组织好了,等您讲课。我问有多少人?他们说有一二百人,我说怎么这么多?他们指手画脚、神采飞扬、面带狡黠的说:老师说把四个字悟透了,医事毕已,我们都想听听怎么就医事毕已了!好家伙!原来是考我来了,都等着看我的笑话呢!

闲话少说,开讲吧。

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得病?

第二个问题:得了病应该怎么办?

第三个问题:要治病应该怎么治?

第四个问题:中医治病的原理在哪里?

最后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不得病?也就是健康

这五个问题全在这四个字里:疾、病、健、康

先说人为什么会得病?“疾”是由病字旁“疒”里面一个“矢”,矢就是有外面射来的箭,也就是外面来的邪气,中医叫“风寒暑湿燥火”。外面的邪气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人就得病了。但黄帝内经有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我们正气充满体内的时候,邪气是进不来的!邪气之所以能进入我们的身体,是因为正气虚了。那么正气是什么?来看“病”字,也是一个病字旁“疒”里面一个丙字,丙字代表什么?在中国古文化里,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有一个顺口溜,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当然还有一个十二经纳地支歌,也就是我们的子午流注,在这儿就先不说了。

从十二经纳天干中,我们知道,在中医里十天干中的丙代表我们的小肠,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玩儿?学中医的都知道,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中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泌清浊。也就是说,小肠受盛从胃中来的食糜,经精密的化学反应分泌出了糟粕和营养,糟粕下排大肠,营养输布人体五脏六腑,供我们日常所用。通俗讲小肠就是一个精密的化学反应器,要想反应充分,化生更多的精微营养,需要较高的温度使其必要条件。把食物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过一年也不会反应的,更别说产生什么营养了。如果我们的小肚子里都像冰箱一样冷,那我们人体的细胞早就饿死了,小肠的温度就是“丙”火,他应该和心脏的温度差不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正气。

在代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吃着寒冷的食物和水果,尤恐不足,还要吃冰块方才觉得过瘾,真要把你的小肠当冷冻室了,你岂有不病之理!哈哈,病了你应该庆幸,没有因此一命呜呼或大病缠身,你就烧高香吧!

这下知道人为什么会得病了吧?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气必虚之一就是小肠冷了,那怎么办?千万不要凉拌了!借用大歌星刘欢的一句歌名“世界需要热心肠”。

那之二之三呢?得了病又应该怎么办呢?大家都开动你聪明的大脑,看一下“病”字旁的“疒”的象形,你能看出什么呢?评论说出你的想法!我们下期揭晓答案!

体内垃圾过多阻碍了循环,古人眼中的“健康”,究竟是什么?

中医真美系列之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

两千多年来,在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中医里应该怎样解读呢?

有一句话我们都熟悉:生命在于运动!其中的运动具体是指什么?一位同学马上说,运动就是体育运动,什么跑步了、打球了等等等等,另一位说运动就是跳舞、唱歌,不一而足。

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解释的?

先从“”健康”二字看,健者键也,键者亁也。我们不从周易的卦象上解读,只从中医的角度看一看“健”字何意,“康”字怎么解释?“健”字为左边人字旁,即指我们自己,“廴”则是走字的简写,即是运动的意思,那么运动仅仅是指身体的四肢运动吗?或只有四肢运动例如跑跑步,参加些体育锻炼我们就健康了吗?非也,非也!

那从中医应该怎么解读,是否另有深意呢?“廴”里面一个“聿”代表什么?说文解字讲“聿”指毛笔,后引申为写字的样子。古代写字是很讲究的,写一副字,从头至尾刚劲有力、力透笔锋、一气呵成!我们仔细想想,是不是古代一副好的书法作品需要书法家秉气凝神、气行笔走、一气呵成,最终成为一篇杰作?他需要把全身的气血都调动起来,才能一气呵成地完成一副完美的书法作品,这叫字里藏气,所以“聿”的字义也不仅仅是毛笔的象形或写字的样子,更深刻的含义是指全神贯注起来,调动全身的气血,一气周流、气行血行。把“廴”与“聿”字一合起来,成为“建”,再加“亻”字旁又成“健”字,总的寓意即是我们要把全身的气血及四肢百骸都运动起来,人就有力了,也就是健壮了。

人是健壮了,但是健康了吗?“康”字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康”字分开看是由一个“广”字和一个“隶”字组合而成的,“广”字代表广泛的、广大的、广义的等等,而“广”字里面的“隶”作何解释呢?有人说这不就是隶属于何种事物吗?那从中医而言,又有什么深意呢?“隶”字是“彐”加“水”两字的合成字,“彐”字,从象形上看,是否像我们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呢?中医讲上焦含心肺,中焦含肝胆、脾胃、大小肠,下焦含肾和膀胱及生殖系统。把“彐”放大了看似乎就有点明白了。这就是我们人体上中下三焦系统,包括我们的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

那么“水”字何意呢?“水”字贯穿“彐”字,即是水液在三焦的畅通运行耳!

黄帝内经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水液之通道。统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腠理。医圣仲景先师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在其巨著《伤寒论》中就提出了:上焦得通、胃气因和、津液得下的名言,此可谓万世之医道也!

“健”字代表气血畅通,“康”字代表水液通畅,也就是说人的气血畅通了,水液通畅了,人就健康了,你说对吗?结合前述的“疾”和“病”两个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自强胃气、扶阳气,气血水液生生不息而畅行无阻,人即无病,我们就可以从疾病到健康,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医寓意。治疗疾病也是如此,仲景医圣也告诉我们了:用理中汤强胃气,用桂枝汤畅通血液微循环,用小柴胡汤改善水液代谢、通利水道,然后把影响我们人体血液循环、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痰饮水湿瘀寒等)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把邪排出去,使人体恢复自有的升降出入,病就好了,就健康了。桂枝汤力量不够了,人体机能低下了,用四逆汤;小柴胡汤力量不够了用大柴胡汤,又畅循环又通水道用柴胡桂枝汤;畅循环、通水道、强胃气用柴桂姜汤,其中天花粉刺激表粘膜分泌给邪出路,如果痰浊太重加用半夏、大黄等。仲景医圣的整部《伤寒杂病论》都是为此而叙述的,所以说悟懂了“疾、病、健、康”四个字医事毕矣!

中医真美,中国传统文化真美!

有的朋友又会问了,那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中医里又有何深意呢?下期我和大家接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