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一二事变中的刽子手——浙系第二十六军周凤岐军事集团

 cat1208 2023-02-14 发布于广东

说起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关键性事件四一二事变,现在大家都知道策划事变的元凶是蒋介石和新桂系集团,然而在这次事变中亲自赤膊上阵的,却是蒋介石手下一个收编的原北洋军军长周凤岐,笔者这回就来讲讲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及他的部队第26军的故事。

图片周凤岐

周凤岐,原名周清源,字恭先,1879年出生于浙江长兴一户贫农家庭,在家中六兄弟中排行第五,从小头脑聪明,25岁时考上杭州进武备学堂,在学堂就读期间他还曾经著名的抗清女志士秋瑾介绍,加入抗清秘密组织光复会。从学堂毕业后,周凤岐就近被安排在浙军服役,辛亥革命胜利后,尽管浙江地区北洋军组织不断变化,周凤岐一直在部队里担任参谋长。

当时在北洋浙军的军官中,以进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数量最多,这些人逐渐形成一个以周凤岐及其同学夏超为核心的群体,提倡搞“浙人治浙”运动,这就与北京北洋政府派来督军浙江的外省将领发生了基本冲突。1917年,周凤岐曾参与浙军第3师发起的宁波独立闹剧,结果旋被击败,不得不流亡日本。直到1919年新任督军卢永祥上任后,经同乡说情,卢永祥才赦免周凤岐,并任命其为浙江警备司令部总参议兼省道局局长。

1925年卢永祥被北洋军直系军阀将领孙传芳击败,被迫辞职下野,临走时把浙军第2师交给周凤岐接手,从此周凤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军队,后该师又改称五省联军第3师。不过虽然之后周凤岐率军帮助孙传芳平定了安徽、江苏,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后者只给了他一个南京卫戍司令的空头职务,没有让他当上浙江省一把手,这就让周凤岐开始心怀不满。

1926年秋,北伐军东路军进入江西,周凤岐亦奉命率第3师进驻江西九江,其手下将领樊崧甫、郭忏、钱骏等人知道周凤岐对孙传芳不满,便纷纷劝说其归顺北伐军。正巧周凤岐的老部下、第6旅旅长斯烈的弟弟斯励是黄埔军校三期生,正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靠着这层关系,周凤岐与北伐军暗中取得了联系,约定到时候将他的部队改编为北伐军第26军。

图片斯烈、斯励两兄弟

此时北洋军在江西战场已连战连败,孙传芳察觉到周凤岐的倒戈的迹象,本想将其军队缴械,但其手头军队大多被牵制在前线,能调动的只有一直在打酱油的皖军陈调元部。而这个陈调元和周凤岐一样,也正在谋划倒戈,为了稳住孙传芳,陈调元便拍着胸脯对他说:“周凤岐如果想叛变,我随时都能把他解决掉,大帅你就不用担心了!”孙传芳虽然知道陈调元在吹牛皮,但大敌当前也不好把他怎么样了。

为了打消孙传芳的怀疑,周凤岐亲自跑去向前者和大将卢香亭解释,总算是把这一关给蒙混过去。事后他单独率军撤到浙江富阳,正式通电全国,宣布接受北伐军改编,将第3师改称第26军并自任军长。第26军此时下辖第1、2两个师,由伍文渊和斯烈分别担任师长。得知周凤岐叛变,正在杭州的孙传芳立即调兵反击将第26军击败,活捉团长钱骏。

1926年底,蒋军第1师也攻入浙江,孙传芳担心腹背受敌,只得狼狈撤出杭州,其留下断后的一个混成旅被第26军缴械。1927年2月,北伐军乘胜追击,连克杭州、龙华,最后与夺取上海市区的工人纠察队胜利会师。进入上海后,周凤岐任上海戒严副司令兼浙江省军事厅长,其手下部队驻扎在上海吴淞、浏河、闸北等地,军政治部与上海市总工会总部仅一墙之隔。

占领上海后,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即与新桂系头目李宗仁、白崇禧等密谋,决定发动军事叛乱自立门户。此时驻扎在上海的除第26军外,还有蒋介石手下第1军的两个师,但这两个师中倾向革命的官兵也不少,蒋介石担心他们不敢动手,便通过新桂系的关系拉周凤岐下水。因为周凤岐手下师长斯烈曾在广西陆军小学当提督,排资论辈下来白崇禧反而还是其学生,故实际上周凤岐与新桂系关系更为密切。

图片周凤岐(中)与蒋介石(右)

1927年4月12日前夕,上海街头开始谣传,第26军将对工人纠察队动手,纠察队负责人为此还去找该军政治部主任赵舒询问此事,赵舒则拍着胸脯表示,完全没这回事。当然这也不能怪赵舒,因为周凤岐在动手前本来就一直瞒着他。后来事变发生后,赵舒愤而解散了政治部,并营救了被斯烈扣押的时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亲自护送其脱离险境。

4月12日凌晨,第26军果然偷袭了上海市总工会、宝山商务印书馆及宝庆路被服厂,将工人纠察队全部缴械,纠察队负责人大部分被杀害,其中还有不少是被黄埔军校派来工作的军校生。第二天总工会组织了群众上街向第26军抗议,结果周凤岐不嫌事大竟命官兵当街架起机枪向群众扫射,当场杀害群众100多人!

四一二事变后,蒋介石继续率军北上,结果在徐州吃了大败仗,被迫又退回南京,在新桂系的逼迫下,他只好暂时“下野”去日本避避风头。周凤岐此时趁机与新桂系暗中勾结,当上了浙江省主席,眼看蒋介石下台,他以为这家伙的时代已经过去,便放心大胆地把蒋介石的亲信都踢出浙江省党部,蒋介石问他要十万元去日本的旅行费,都被他一口回绝,这就让蒋介石对他忌恨起来。

1927年9月北伐军取得龙潭大捷后,蒋介石密令忠于他的第1、9军向上海转移,打算把第26军缴械,好好教训周凤岐这个一毛不拔家伙。周凤岐这才知道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只好向蒋介石求饶,蒋介石的条件也很简单:周凤岐必须离开第26军,周凤岐对此也只能答应。为了防止周凤岐再跑回来重掌军权,蒋介石又任命曾在浙军第2师当过营长的黄埔军校教官、副军长陈焯担任该军军长,一同被解职的还有周凤岐手下的两个师长斯烈、伍文渊。

图片副军长陈焯、第1师师长伍文渊

丢掉了军队后,周凤岐自然对蒋介石恨之入骨,中原大战期间曾和冯玉祥、阎锡山等反蒋势力有过联络,还曾拉拢对蒋介石有意见的第九师师长蒋鼎文,但最后都没搞出啥名堂。蒋介石曾派人给他传话,表示只要他不再搞事情,就可以给他养老,但周凤岐硬是不答应,还声称:“他还在一天,我就不吃他的饭!”1934年福建事变期间,周凤岐还曾想搞个“东南自卫军”的组织,结果被上海警察一网打尽,仅他一人侥幸逃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撤销了因“东南自卫军”案对周凤岐的通缉令,周凤岐跑到南京去待了一段时间,见识了当时的混乱局势,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起来。淞沪会战失败后,周凤岐跑回浙江老家,劝说老乡们和日军合作,他自己又跑到上海去和日本人谈合作条件,条件是由他当浙江省伪省长,自行组织伪军,日军暂时不要进驻杭州。对于这种可笑的合作条件,日本人当然没有答应。

虽然合作没谈拢,但敌占区各地的报纸上都已刊登了周凤岐要当浙江省伪军总司令的消息。有老朋友上门找到周凤岐,说这种不实消息很危险,劝他去港岛或美国暂时避避风头,周凤岐也觉得有道理。几天后,周凤岐回老家温州办事,结果某日下午一点其准备乘轿车出门时,被事先准备好的四名蒋军特务伏击,身中十一枪当场毙命,终年59岁

再回过来说第26军,周凤岐离开后,蒋介石又把第31师(原湘军第6军17师)补充给该军,该军随后参与了1928年蒋军的二次北伐,一直打到河北沧州,后在全国军队缩编中被整编为第6师,下辖三旅六团,后因第16旅旅长郭忏与周凤岐有暗中联系,而将该旅旅部裁撤。黄埔军校教官方策曾代理该师师长,后由表现较好的原第26军团长赵观涛担任师长。

图片电视剧《掩不住的阳光》中的赵观涛

在方策的指挥下,第6师作为蒋军的一支旁系军还算是比较能取得蒋介石的信任的,在蒋桂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中都表现不错,中原大战后,该师又收编了西北军张维玺部的一个旅,使其达到三旅九团的甲种师规模。1931年夏,第6师又被调入江西苏区对付红一方面军,为了给赵观涛打气,蒋介石又将他提拔为第8军军长,虽然该军实际上只有一个师。

1931年9月,第6师又被调到赣东北苏区对付方志敏的红十军,直到十四个月后再被调回江西,结果在第五次围剿一开局就吃了一个大败仗,其下属的第18旅在洵口被红三军团歼灭,旅长葛钟山也成了俘虏。虽说受到这样大的损失,但第6师仍一直被布署在第五次围剿一线战场,红一方面军长征离开江西后才总算得到休整,并参加了调整师第二期整训。

全面抗战爆发后,第6师被派往淞沪战场,经激战十昼夜后损失较大,撤往湖北后方整补。后该师又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通山战斗、九宫山战斗、冬季攻势和两次长沙会战等历次大战,不是被重创就是无所斩获。直到1943年3月,该师才打了一个翻身仗,其下属的第16团在天宝山战斗中重创日军一个大队,这次胜利在当时也被称为“宜北大捷”。不过在这次胜利后,第6师倒也没再取得什么像样的胜利。

全面抗战胜利后,第6师被缩编为整编第6旅,率属于整75师,辖两个团共8000余人,后增加为三个团。该旅随后被投入到山东战场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又奉命驰援中原战场,结果在当年6月开封战役中在驰援开封的路上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合围,经激战四昼夜后全军覆灭,旅长李邦华连同其副旅长、参谋长和手下三个团长全部当了俘虏,浙系第26军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图片被俘的整75师师长沈澄年(右)

最后提一下除周凤岐外第26军其他几个人物的结局:

党代表赵舒后在地方从政、发展教育,1948年在浙江病逝,终年64岁;

第1师师长伍文渊在抗战中重返前线,最终于1944年在前线突发中风病逝,终年63岁;

第2师师长斯烈在济南事变后赋闲,1953年在杭州病逝,终年71岁;

副军长陈焯后来当了中统副局长,1950年被我军处决,终年52岁;

第6师师长赵观涛在抗战爆发后赋闲,1977年病逝于台北,终年85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