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海霞||骑楼老街

 linmu_x 2023-02-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骑楼老街

图片

文/樊海霞


海口也有古迹,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图片

初来海口的那几年,邻居都说去看看骑楼老街吧,有很多小吃。我只道它是一个有特色的小吃街。

今年的年饭是在骑楼老街附近的海鲜自助吃的,我得以去亲见海口著名的骑楼老街。

图片

站在骑楼老街的街口,看了骑楼老街的介绍,我才知道,每一个地方都有文化古迹,骑楼老街代表着海口的文化。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一种建筑物。二楼就像马一样骑跨在一楼,故名“骑楼”。这样可以让行人在走廊行走,防晒避雨,商铺向后退出一定空间, 烈日就晒不到房屋里面,起到防暑的效果。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是应气候而生的一种南方特有建筑。

图片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贝尼亚普库尔,后来传入中国华南地区后开始称为“骑楼”,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起了第一座骑楼是由从东南亚返乡的琼籍商人所建。1875年以后,骑楼出现在厦门的部分街道,由当地侨商所建。

“无骑楼 ,不海口。”而海口的骑楼主要形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由一批批下南洋的华侨返乡修建的。他们踏上故乡的码头,载着对故土的眷恋,在海口博爱北路,得胜沙路,长堤路,新华路,中山路等街区建起了六百多栋骑楼 ,以白色的灰泥粉刷墙壁,上有细致优雅的雕刻,复古精巧的窗户,圆形的房顶,白色的高大廊柱,每一处无不彰显出它的独特韵味:既有传统民居的风格, 又有巴洛克的味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欧亚混合的老街风貌。

图片

海口的骑楼街因此获得首批“十大中国历史名街”称号。

站在骑楼老街的街口,吹着南洋吹来的风,感受华侨的家国情怀。

六百多栋白色的骑楼 ,错落有致地立在窄窄的街道两旁,诠释着一座城市的繁华与沧桑,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与记忆。漫步在骑楼老街,看雕花栏杆和高大廊柱,记载着侨商的传奇,女儿墙上的山水花鸟,镌刻着剪不断的乡愁。每一栋骑楼都有一段离奇曲折的故事。

图片

始建于南宋的四牌楼,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海口有故事的老建筑;吴乾春修建的五层楼,曾是海口第一高楼,是政要富商的交际场;南洋船王何达启,买了十艘大轮船,专门做远洋贸易。传奇女商人吴玉琴,办的商行,几乎垄断了小商品进出口贸易。大量的资金,货物在此流动,形成一个个骑楼商行。这里曾经商贾络绎,烟火稠密,黎苗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南洋文化在此汇集,形成不一般的烟火气。

漫步在骑楼老街,街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水巷口,打铁巷 ,广德堂药店,从前慢邮局,我仿佛是行走在旧时的巷里,烟火气重新回来。一股幸福的记忆在身体里复苏。水巷口的辣汤饭冒着袅袅的热气,老盐柠檬水,散发着柠檬的味道,地道的老爸茶,悠悠飘出茶香,一碗猪血肠温情四溢。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爬上骑楼,从照壁圆孔看见骑楼的全貌,骑楼曾经的繁华盛世,仿佛在我眼前重现。

图片

漫步骑楼老街,骑楼墙上的梅兰竹菊,百鸟朝凤,松鹤延年,历经百年历史,雕花仍然精致典雅。我仿佛看见雕栏玉砌的窗户推开,露出穿着旗袍的女子,探头看向街市的繁华,我仿佛看见大腹便便戴着礼帽的商人从交通银行的老楼出来 ,我也仿佛看见憨态可掬的长者慢悠悠地从永泰和走出, 我还看见路旁古铜色的老者雕像复活了,他茶壶的茶溢了一地,我也好像看见头上戴着东坡笠的妇人脚步急匆匆地走过我的身边。

人声鼎沸,风情万种,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骑楼老街。从前慢邮局让我湿了眼眶 ,童年杂货铺勾起我的回忆,铜像的赶海的人正要启程,一切的一切仿佛隔世,生活的脚步在此慢了下来,思绪飘向久远的从前,曾经的幸福生活记忆漫涌过来,一直脚步匆匆的我,新年是否要重新启程?

儿子买了五彩大风车和海螺小喇叭, 女儿在盛开的鲜花前拍了照,我们喝着海南特产清补凉,椰子水,感受着异域风情,不觉走出老街,再见都市繁华!回首骑楼老街,汽车的洪流隔断时光 ,把它留在旧时光里。

图片

时代更迭 , 岁月变迁,海骑楼老街是下南洋的侨商挥不去的乡愁,割不断的记忆,更是故乡的骄傲。我吹过南洋来的风,走过骑楼老街的石板路,品过曾经的盛世繁华,体内复苏的记忆让我重新定位生活的意义。

图片

再见,骑楼老街, 海南的活化石!我生活的启迪者!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樊海霞,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人,1972年11月生,喜欢记录身边的小美好,感悟身边的小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