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的钓鱼城保卫战

 点滴斋书房 2023-02-14 发布于河北

著名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题刻

钓鱼城是重庆市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位于重庆市西北部的合川区。合川区是重庆的六大卫星城市之一。这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长江、嘉陵江、涪江三江交汇之处。钓鱼城就位于合川市的市中心。所谓的钓鱼城,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山顶上的城堡,在古代时。这里并不叫钓鱼城,而称为钓鱼山。

钓鱼山,海拔高度90—180多余米,其山三面临江,悬崖如削,是倚天拔地,雄峙一方的险峻之地。关于钓鱼山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三江洪水泛滥。逃在山上的灾民饥饿难忍,这个时候,有一个巨人从天而降。站立于山顶的巨石之上,手持鱼竿,从山下的江水中钓起了无数的鲜鱼,用这些鱼赈济灾民。人们为了感恩巨人的救命之恩,将山顶的巨石称作钓鱼台,而这座山也得名称为钓鱼山。

那么为什么钓鱼山又称为钓鱼城?文献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栗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南宋熹康熙四年,即公元1240年,为了抵御蒙古军攻占四川和重庆,官府按照成赛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在钓鱼山建立城堡,淳祐三年,兵部侍郎兼重庆知府余玠将合川和石照县的治所迁于城中,在此广纳贤才屯兵囤粮,将这里作为四川抗击盟军的前沿中心,已不足5万之兵与蒙古军展开攻防之战。在此之后南宋政府的守将先后组织对钓鱼城的大规模修缮,将江防要塞与山城结合、内城与外城结合,垦田积栗与长期战守结合。这样钓鱼城成为攻防设施完善,生产与生活及军事区域分布井然有序的一座城堡。

2006年至2015年,重庆文物部门对钓鱼城石照县衙遗址、西北外城地道、南水军码头、一次城墙遗址、九口锅遗址等等进行了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发掘中发现在此保存较好的东一字城南段城墙知底嘉陵江边,其城墙长度保存120多米、城墙宽度约14米、城墙平均高度约8米,在城墙的南段西侧发现了钓鱼城水军的战船停泊处。

2010年考古部门对南水军码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南水军码头总建筑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并发现有石砌的挡墙三组共16道,并形成了对应的平台,在平台之上有炮台等遗迹及排水沟渠,上山的石级大道。

2011年,考古部门又清理出南宋时期的小东门遗址,此后在地处钓鱼城西沿上的九口锅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唐代遗址一处,南宋时期建筑群遗址两处。

2013年,考古部门又在钓鱼城西部2级台阶之上范家堰遗址进行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两座残存的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排水系统、道路、石砌拱圈顶建筑等附属设施,嗨发现了城墙大型院落建筑等等重要建筑遗迹。

文物部门对钓鱼城的发掘研究,证实了文献中的记载,同时结合钓鱼城发掘的遗物和遗迹,认为这是一座依靠天然地理形势优势,开创城堡防御体系与作战谋略相结合的中国军事思想着智慧体现,对研究古代军事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钓鱼城经历千年风雨,其传说与钓鱼城文化成为众多的文人学者凭吊之地,游览者在此吟诗作赋,怀古托今,修祠建庙,留下了许多歌咏钓鱼城的诗文资料与摩崖石刻。

为什么钓鱼城会留下这么多怀古之作,是因为在钓鱼城曾发生过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战争,这场战争称为钓鱼城之战。

据文献记载,1235年,蒙古大军在西征东欧时大举出兵南下攻宋,南宋与蒙古军双方在川陕、荆襄、江淮摆开三大战场展开了数十年的攻防。

1240年蒙古军攻入南宋据守的四川,连破20层夔门岌岌可危,为了抵御蒙古军四川守军将领彭大雅修筑重庆城,并在钓鱼山筑城以天险抗阻蒙古军。1243年重庆知府余玠在钓鱼城进一步加强江防要塞,并将这里作为四川抗击蒙古军的前沿指挥中心与蒙古军展开了攻防战争取得了四川“大小36战”的胜利。1246年,又在此抵御“北兵入蜀”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在长期的攻防战斗中钓鱼城的攻防设施和城堡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1254年,合川知州王坚调集17万军民修筑钓鱼城,城墙修筑于岩壁之上,新建南北水军码头和一字城墙,形成了钓鱼城周长13里,建立碉楼式城门8座,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建有炮台、墩台、兵工作坊、武道衙门、军营校场等,城内面积达2.5平方公里,开挖天池14所,凿井92眼,在城内有千亩良田可供耕种以保障军民粮食供给。外城的城墙修筑于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用条石砌垒,并在内城与外城之间修筑暗道,同时在江边建有水军码头停泊大批战船。

1234年,南宋与蒙古大军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准备收复河南失地,遭到了蒙古大军的伏击而失败。

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大军兵分3路,分别由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塔察尔攻打两淮,蒙哥汗主力攻打四川,意欲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其他两路蒙古大军会师,会师后攻击南宋临安。

1258年,蒙哥汗亲率蒙古主力南下,沿嘉陵江直指合川钓鱼城。1259年2月,蒙哥汗率蒙古大军围攻钓鱼城,王坚率军民一万众坚守要塞,蒙古军数月攻克不下,此时钓鱼城连降暴雨20余天,恶劣的阴雨天气使蒙古军暂停进攻。同年7月,蒙古大军在蒙哥汗的率领下再一次攻击钓鱼城,在双方攻战中,蒙哥汗在震中受伤不治身亡,因此蒙古军被迫回撤。

史料记载,钓鱼城在36年间,守城军民在此有效地抵抗了蒙古大军的进攻,前后经历大小战斗200余次,展开了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的生死决战,开创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不朽战例。

合川钓鱼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例,由于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败亡,被称为天神折鞭之地,因此也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时机,由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忽必烈是蒙哥汗的胞弟,在蒙哥继位汗位之后,忽必烈掌理中原汉地,在以刘秉忠为首的汉臣儒士支持下,开创邢州大治范例,极力推动以汉法治理中原的政策,取得了中原社会与发展的重大成效。忽必烈在中原地区的成就引起了蒙哥汗及保守贵族的猜忌,被蒙哥汗罢官免职。

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之后,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使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免遭破坏。1268年,忽必烈发动灭宋之战,前后历经11年至崖山之战南宋灭亡。期间钓鱼城又曾发挥多次的防御功能。因当时蒙哥汗死前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屠尽城中之民,为此钓鱼城又顶住了援军的无数次进攻,1279年,忽必烈赦免钓鱼城军民,钓鱼城守将王立开城投降,至此钓鱼城宋元之间的防守战役结束。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