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民俗:写袱子

 古蔺同乡会 2023-02-15 发布于四川

写 袱 子

宋英富

从小我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就学习并给逝去的亲人写袱子了,并且也知道写袱子是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烧袱子则是情感渲泄的具体行为。
写袱子是逢年过节纪念己故亲人的一种方式,虽然至今我都不认为己故亲人能收得到我们的祭奠和送去的钱,但是每年的除夕,清明,七月半等日子我还是会认认真真把认为该写的亲人的名录写上,然后恭恭敬敬的去选一个干净的地方焚化。
在烧袱子之前,是要先进行封装和书写相关内容的。也就是用专门封装的袱皮,这种袱皮是用木板刻的模板,用墨印刷和纸钱相匹配大小的白纸,然后把用草纸打好的纸钱包好,写上日期、己故亲人的名讳和称呼、烧袱子的节日以及写袱子人的关系和名字,再在边上写一个封字,代表是密封了的,其他人不得随意乱动。就好比是邮局的邮戳封条一样。
用火纸打钱纸也是有讲究的,有九钻也有十一钻的,过去打钱纸是用手工一钻一钻的打,现在是用液压机一次成型,打成过去的小钱样,钱子以刀计数,一刀钱纸也就十叠,然后装的时候就一叠装一封,如果同一个名字写得太多,阴间的邮差是搬不动的,那就需要一并焚烧印刷好的驼钱马,这样烧去阴曹地府的冥币就可以用这些马去驼了,而且还得同时撒些玉米之类的粮食作为马料。当然现在人们进行了改革,也逐渐在使用冥币了。
袱子的书写是有专门的格式和对应称呼的。比如农历腊月三十,也就是俗称过大年,写袱子就写除夕之期,当然也有写作年尽的,大同小异而已。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上坟祭祖节日,而烧袱子是很多地方扫墓的固有流程,包袱写的对不对关乎着祖先能不能收到钱,因此需要慎之又慎,那么清明节写袱子又称什么之期呢?清明直接用清明之期或拜扫之期都是可以的。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祭祀鬼神的节日,有直接写作月半的,也有写为中元之期的。
每年到七月十二或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已故亲人烧钱纸的。据传说,七月十五这天阴间要召开云南大会,所有鬼魂都要参加,所以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所以十二或十三这天阳间的人就要烧钱纸给己经死去的亲人,让他们在七月十五赶云南大会有钱花。
另外写袱子还有很多的书写方式,比如,上山写还山安葬之期,复山写覆土或复山之期,烧灵写彻灵追资或除灵之期,请荐写请荐或追荐之期,烧七写首七序二七三七至封七写毕七化帛,百期写百期之期。周年写小祥之期,二年用大祥之期,三年写除服之期,包坟完工写修墓吉竣之期,阴寿用殁诞化帛或冥辰之期等等。
写袱子是什么期辰不难,比较难的还是称呼,当然直嫡亲人写起也不难,难的是那些转弯抹拐的亲戚,比如姻亲,填房的,改嫁的、寄拜的、前后二家的、姑爷母舅,姨父叔子等等的确就非常复杂,因此也就有了专门写袱子的书,实在弄不懂的就翻书,来个照书形式。
那么没有后人烧纸的鬼魂又怎么办呢?那就只有到正在烧袱子地方转悠,寻找机会捡一点。捡的主要是在烧袱子的同时烧的散钱,而且父辈们就教我们,在烧散钱的时候要边撕边烧边念,“无人照顾的孤魂野鬼们,来领散钱了”,这样,他们就知道了。
烧钱纸的时候要在下面垫一些稻草之类易燃物,然后把袱子按照正面向上堆放好,用一些散的钱纸作为引燃物,慢慢一张一张的撕了去点燃堆砌好的袱子,当然这也是一种礼节和对己故亲人的思念,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去拔动袱子,以免损坏其原有的顺序而造成破损。当然人们在烧袱子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钱纸破损的也不少,所以传说阴间就有一种破钱山。
当然,也有对写袱子嗤之以鼻的人,他们的说法也不无道理,“猫哭老鼠假慈悲,烧钱化纸一堆灰。在生不孝敬,死后枉迷信,我一直没烧过钱纸,没得哪个找我要钱呢。”其实,我也完全知道写袱子烧袱子那是一种自我安慰,求一个心理平衡而己,但是作为纪念亲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迫不勉强。我认为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是吗?

文字:宋英富

图片:网络

编辑:采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