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美术指导是干啥的?行家马家铭用微缩模型告诉你!

 新用户25716129 2023-02-1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2022年8月,橙子君在香港太古城中心邂逅了一个有趣的展览。在这里,《春光乍泄》、《胭脂扣》、《教父》……多部电影场景以微缩模型形式被呈现。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所有细节都很生动到位,从漱口杯到墙纸再到大型家具,每一件都精准还原了电影中的模样。

这一展览名为《微缩之前 细说幕后》,是电影美术指导、舞台设计师、微缩艺术家马家铭(Gene)的首个微型场景个展,试图与观众一起探索电影幕后工作的旅程,体会电影人的心思血汗。

展览结束后,橙子君前往马家铭的工作室细细翻看微缩模型,请他详聊展出的作品及背后工作,也为我们介绍电影美术指导的工作,展示电影中不为人知的美术巧思。

图片

 想做微缩电影模型?

单看电影可不够!

图片

马家铭

///////

本次展出的微缩作品共有八件,分别呈现出电影《春光乍泄》、《胭脂扣》、《教父》及《国产凌凌漆》的场景;《缘路山旮旯》中的梅子林与长洲;以及Viu TV电视剧《暖男爸爸》中的两个不同场景。

事实上,做每一件微缩电影模型前都需要反复研究电影本身,确保还原场景的可行性。创作者需要思考,究竟电影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和真实的空间有何差异,从一闪而过的画面中捕捉细节,还要确定家具尺寸、门窗摆位、墙身地面的物料等。

“其实整个过程都和电影布景时需要做的事情相似,但顺序完全反转了”,马家铭介绍道。

图片

马家铭与最终完成的《教父》办公桌

///////

此次展品中最花功夫的道具,是《教父》中的办公桌。单把它拎在手上,只觉得华丽精美,犹如官方周边,但马家铭为了看明白它究竟长什么样子,其实颇费周章——

电影中只拍出办公桌的其中一面,加之影片年代久远,拍摄效果昏暗,完全看不清细节。做道具自然不能只做其中一面,马家铭为此四处查书访问。

终于在某天,他发现《教父》的导演在美国有个酒庄,还在里面收藏了拍摄《教父》时的办公桌。他一路追到酒庄网页,终于看到办公桌的清晰全貌,这才放下心来,开始着手打造微缩版本。

这张桌看起来以木打造,但马家铭透露,因为当中细节太多,以木做未必能有最精巧的呈现,最终还是决定先在计算机中画图打印,再以人手加上颜色和效果。

《春光乍泄》的墙纸

世界仅此一份

图片

《春光乍泄》微缩模型的墙纸是对照电影画面手绘加做旧后完成的。

///////

和《春光乍泄》墙纸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是马家铭在过往访问中常常提到的故事。

为了弄清楚张国荣和梁朝伟在阿根廷居住的公寓细节,马家铭先是反复翻看了四五十遍电影,其后又耗费一个月查找当中的墙纸款式,但始终未果。

无奈之下,他翻查纪录片和相关书籍,才得知这款墙纸是美术指导张叔平特意找人绘制,全世界仅此一份。

“书中讲到张叔平设计墙纸的原因,是想表达张国荣角色的内心世界——墙纸花碌碌的,就像大家都看不透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事实上,小小的房间里还贴有另一款墙纸,看似很突兀,但正好表现出两位主角之间的矛盾,让两个人的不同状态在同一个空间中展开对话。

确定图案后,马家铭反复对照电影片段,人手绘制这些墙纸,再将其打印出来,添加做旧效果,这才让这个微缩空间更真实生动。

图片

《缘路山旮旯》微缩模型 

///////

马家铭从小喜欢画画和艺术,于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读完室内建筑设计后,又前往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主修舞台设计。目前的他既是电影美术指导,又参与舞台设计,其微缩场景工作室则于2019年开设。

2021年拍摄的《缘路山旮旯》是马家铭作为电影美术指导的“处女作”,当中的梅子林和长洲场景对他而言有不少颇具意义的回忆,所以马家铭也决定在这次的展览中把它们呈现出来。

其实电影美术指导究竟需要做什么呢?

马家铭思忖片刻后回答:“其实我们就是创造一个空间去讲故事……当然在电影中,剧本才是用来讲故事的,但一个空间或电影场景其实也是讲故事。我们尽量用一个空间,或者其他不同的道具,去帮助观众或演员入戏,呈现电影中更想表达的情感或内容。希望当一个空间构造出来,观众一看就会明白,这是谁的家,想要表达什么。”

具体说来,电影美术指导需要了解剧本、对电影本身有足够认知,在技术层面需要掌握计算机画图技术,拥有力学相关知识,知道如何布置结构和搭景,如果电影涉及不同时代和故事背景,比如古装、民国、现代、科幻等,还需要早早进行调查研究……

“简单说来,美术指导就是帮电影打造新的世界观,让观众接收、认知,和他们沟通”,马家铭说。

图片

《胭脂扣》的墙纸其实是用包书纸逐张贴成的。

///////

除了上文中提到、特意绘制的《春光乍泄》墙纸,《胭脂扣》的墙纸也大有学问:美术指导朴若木选用90年代的包书纸作为墙纸,因包书纸尺寸有限,整面墙的效果是将重复的包书纸一张张粘贴才完成。

而《国产凌凌漆》中的经典猪肉刀,马家铭在搜集数据时也发现了它的几番变化:“刚出场的时候它上方是无字的,甚至颜色也不同,在其中一幕会看到开始有字,只是并非红色,也很难辨认。我努力放大来看,发现似乎写着'争锋’两个字。上网翻查,看到《倚天屠龙记》中有'倚天一出 谁能争锋’这样的句子,所以我猜,可能是当时的剧组想为道具加上背景,即暗示这把猪肉刀是屠龙刀的刀头……”

图片

///////

即使只是小小一把道具,当中都可能藏着电影美术指导的不少巧思,“当然到最后观众能接收多少,或者电影真正能表达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马家铭笑言。

他本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场景,出自美国电影导演韦斯安德逊之手,其独特美学风格一直广被讨论与赞赏。“他对美学的运用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当然我觉得电影美学也并非只有一种方向。”

马家铭举出的另一个例子是《人间狗镇》,电影在舞台剧式的呈现中完成,布景简单又有穿透力。“所以美学方面,其实大家的看法因人而异,但我觉得一个电影美术首先应该要选择对电影最适合的方式,而不是单纯追求好不好看”,他说。

图片

///////

说回微缩模型,马家铭认为,透过做微缩模型去查找和还原电影美术指导的巧思,对他本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和练习机会。

“做微缩模型的过程中我会反问自己,为什么它会这样设计?为何场景会这样呈现?为何用这个颜色?然后寻找答案。当我做完调查,把场景做成微缩模型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是一个新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单纯复制电影的东西。”

马家铭笑称,当他研究完设置产生的原因而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趣或者更加合适之时,就会将其偷偷应用进去,让微缩模型成为他自己和电影前辈或者喜欢的电影的一种沟通媒介。

藏在这次展品中的小细节之一就是他在《胭脂扣》如花房间的花樽上,加入了电影中的经典句子“如梦如幻月 若即若离花”。马家铭希望可以透过这些小小的“改造”,和喜欢的东西产生对话。

图片

大家看展时是否有发现花樽上的创作?

///////

这次的微缩模型展品还有一大特色是每一面墙、每一个道具都可以拆卸,这也与搭建电影场景时的做法相应:“搭景的时候要考虑摄像头够不够位置放的问题,所以墙身通常会做一些活片,让摄像头有更多空间拍摄。在微缩模型中,我特意在地上mark了一些线,告诉人们这里本身有墙,只不过为了让观众看到,而打开了这堵墙”,马家铭解释。

在不少模型中,观众还可以看到空间中的摄像头、灯,马家铭希望在还原熟悉的电影场景之余告诉大家,在拍摄电影时,整个空间真实的模样究竟是如何。

他的微缩电影模型之路也绝不会就此止步,马家铭表示,自己有考虑继续做张国荣系列的微缩模型,经典香港电影如周星驰系列也在计划范围内,但希望场景本身有强烈的辨识度,让观众一看就能唤醒回忆。

“不过当我选择电影去做微缩模型,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真心喜欢,如果你没了热忱,就很难坚持了”,他说。至于下一个面世的微缩电影模型究竟会是什么?就请拭目以待吧。

(本文图片及视频来自橙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