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268》影响当代军事的若干因素(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2-15 发布于上海

影响当代军事的若干因素(上)

军事是与准备和从事战争直接相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就整个世界而言,保持了大体和平的局面。然而,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长期处在冷战之中,它们为准备战争和谋求军事优势进行了持续、激烈的军备竞赛,以它们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各种局部战争、军事冲突以及国内战争接连不断。这些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一些地区处在长期不稳定的局势中;并且促使许多国家进行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战争准备,使整个世界的军备达到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这决定了当代世界军事的基本面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在相对稳定的格局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它们既推动了冷战、集团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引发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又制约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规模,从而构成当代世界军事的基本背景,对世界军事的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1.政治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当今世界上,准备战争、以战争相威胁和进行战争,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所以,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对世界军事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动战争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遭到彻底失败,成为被占领和被管制的国家。多数战胜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战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力量被严重消耗,已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依赖美国。苏联也遭到巨大破坏,但在战争中积聚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唯一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战胜国,成为在世界各地拥有最广泛影响的大国。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面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通过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大致划分了它们在欧洲和东亚的势力范围,由此形成了被称为"雅尔塔体系"的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此后,美国和苏联成为拥有广大势力范围和全球影响的超级大国。这对世界政治和军事具有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它们在被分割的欧洲建立了两大军事集团。这与近代以来直到二次大战爆发前在欧洲多次出现的以几个势均力敌的大国并存为特征的格局有重大差别。在两极格局下,只有超级大国拥有发动和进行世界大战的能力,但它们都有许多既得利益要维护,军事力量又处在大体平衡的状态,都不愿因贸然发动战争而冒损害乃至毁灭自身的风险,也不愿使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扩大到足以损害自身利益的程度,并且有能力遏制某些局部冲突和可能造成冲突的因素。而其他国家不仅实力远逊于超级大国,甚至在两极之间纵横捭阖的余地也极其狭小。事实上,战后几十年间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这样做。两极格局因而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稳定性。而且,势力范围的划分不仅具有地理政治的含义,还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更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稳定性。所以,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遏制新的世界大战的作用,并且遏制或限制了某些局部冲突。

另一方面,两个超级大国的地位都主要是靠军事力量支撑的。它们为维持和加强既有地位而进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积聚了足以多次摧毁世界的核力量,使世界长期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下。它们相互进行遏制与反遏制、扩张与反扩张的斗争,有时甚至剑拔弩张,使国际局势长期处在冷战的紧张状态下。它们竭力维护既有势力范围,不惜进行武装干涉。它们力图扩大势力范围,在世界各地展开激烈的竞争,虽然始终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却策动、参与、操纵、支持、纵容了许多局部战争、军事冲突和国内战争。事实上,战后发生的大多数战争都不同程度地有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背景。

所以,两极格局也是当代世界不稳定、不安全的重要根源,是导致或强化多数战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解决殖民地的地位问题,却促使民族独立运动在战后走向高潮。英国和法国等殖民国家虽然在战争中被削弱,战后初期仍力图恢复殖民体系,引发了同一些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冲突,在一些国家还发生持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战争。然而,非殖民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到了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原殖民地获得独立。这是当代世界最重大的政治变化之一,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绝大多数新独立国家经济落后,存在着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一些国家间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某些争端。这些国家独立后,美国和苏联先后把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扩大到那里。它们用冷战的观点看待那里的事务,力图控制那里的某些国家,利用那里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干涉,甚至进行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它们的作为加剧了许多地区的动荡,对许多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那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局部战争、军事冲突和国内战争的主要地区。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新独立国家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它们强烈反对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干涉,反对集团政治,广泛支持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原则。60年代初,部分发展中国家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主张奉行独立政策,不参加可能卷入大国冲突的军事联盟,不与大国缔结军事联盟。到80年代,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增加到100多个。所以,从整体看,新独立的原殖民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重要力量,它们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

欧洲大多数国家和日本等国在战后初期分别与美国和苏联结盟,加入了两大军事集团。这是出于政治、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也是冷战的参与者,有些国家还曾是积极参与者。但是,这也使它们的领土成为超级大国军事对峙的主要场所,并且被认为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可能的战场。这些国家曾经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厌恶、反对战争的情绪普遍比较强烈。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治上的独立倾向和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两极格局中的困难处境,因而比美苏两国更强烈地期待东西方关系的和缓。在冷战中、后期,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采取与超级大国不同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超级大国对各自军事集团的控制,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以,它们随着政治力量的增强,日益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力量。

此外,二次大战以后,在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以及其他国家,出现了日益广泛的民间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代以来多次遭受外国入侵,经历了长期的战乱,1949年以后长期处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积极争取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倡导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原则,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发展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坚持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中国为防止世界大战的发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