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了尿量正常不代表肾功能正常。在慢性肾病发展到尿毒症过程中,不仅尿量可以正常,也可以没有蛋白尿(或者说泡沫尿)、血尿、浮肿等。化验尿常规可有尿比重的降低,但尿比重容易受饮水的干预,水喝多了,尿液被稀释,尿比重会降低,这也是建议化验晨尿的原因。这并不是个例,很多首次就诊被诊断为尿毒症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还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下面的案例之前在讲尿量时提过,我们继续利用这个案例。李先生今年50岁了,因恶心呕吐就诊于急诊科,查血肌酐为1200umol/L,收入肾内科治疗,完善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需要透析治疗。当看到如此高的血肌酐数值时,李先生惊讶说:小便都是正常的,肾功能怎么已到终末期了呢?主要包含2个部分:首先,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滤过后生成“原尿”,每天180L),其次,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生成尿液(尿液正常每天1500-2000mL)。肾脏中有很多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分工协作保证肾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其次,为什么尿毒症时小便是正常的呢? 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尿毒症时的时候,大部分肾脏组织已经纤维化(所以尿毒症时肾脏体积萎缩变小),部分还有功能的残余肾组织继续运转。残余的肾组织伤痕累累,可以是肾小球损伤,也可以是肾小管损伤。在肾小管损伤的情况下,虽然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液少了,原尿生成减少,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也降低了。所以造成了小便正常的假象。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平均每10位成人中有1例慢性肾脏病,而对肾脏病的了解情况仅有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