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三征高丽:本想打闪电战,破开京,不料却成大撤退,丧师辱国

 猴格 2023-02-15 发布于河南

高丽因为不愿意吐出鸭绿江下游的江东六州之地归还给契丹,因此和契丹连续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绵延三四年,小国寡民的高丽实在耗不起,高丽显宗王询在备战契丹之余,决定遣使去契丹,试探性的请和。

公元1018年(辽圣宗开泰七年、宋真宗天禧二年、高丽显宗九年)五月十八,显宗以姜邯赞为西京留守、内史侍郎平章事。并在二十一日下令:对乙卯年(1015)契丹入寇时为国奋战的将士们予以赏赐、赙赠。

十月十九,显宗又任命姜邯赞为西北面行营都统使。就在当月,显宗遣礼宾少卿元永出使契丹请和。但同时,又行宋朝的天禧年号。

显宗的举动让人看着实在有点割裂,既然你向契丹请和,那就是有结束战争的想法,但又继续奉行宋朝的年号,意味着是向宋朝称藩,显然是没有和契丹恢复宗藩关系的意愿咯!

再加上任命姜邯赞主镇西北,明显是对元永之行不抱多大希望,从内心也知道契丹辽国是不可能罢战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辽圣宗耶律隆绪对高丽显宗停用契丹年号、背约和宋朝来往、重行宋朝年号、又拒不归还江东六州的悖逆之举,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所以,契丹和高丽第三次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了,圣宗必然要出兵施以颜色,重整宗藩关系。

就在十月二十七,辽圣宗诏以东平郡王萧排押为都统,殿前都点检萧屈烈为副都统,东京留守耶律八哥为都监,率军十万,第三次东征高丽,闪电进击开京

同时,辽圣宗宣谕高丽军民:能主动归降者厚赏,坚壁相拒者后果自负!

十二月初十,接到谍报的高丽显宗,迅速任命姜邯赞为上元帅,大将军姜民瞻为副元帅,内史舍人朴从俭、兵部郎中柳参为判官,率军二十万八千三百,前往兴化镇,屯兵在宁州至兴化镇之间,严阵以待,迎战契丹军

姜邯赞选骑兵一万二千人,埋伏在山谷中,以大绳贯穿牛皮,将城东大川(三桥川)的水流拦截起来,等契丹军到时,姜邯赞下令“决塞发伏”,突如其来的大水拦截,让辽军猝不及防,就被趁势而出的高丽军大败。

但这场伏击并没有阻拦住契丹大军紧逼开京的脚步,萧排押此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迅速拿下高丽的王都开京,而不是纠缠江东六州地了。

所以,并不受败仗影响的萧排押率主力大军直趋开京,路过通州时,击败当地的高丽军,通州都府署庾伯符等一百七十三人阵亡。

到了这时,姜邯赞、姜民瞻等人才意识到契丹军的意图,不在六州,而是在开京。姜民瞻迅速带兵追击契丹军,在慈州来口山(今平安南道舍人场附近)进行阻击战。

随后,侍郎赵元也在马滩(大同江上游渡口,今平壤市美林里)阻击丹军,并斩首万余级。

但高丽方面的各种阻拦,仍然没有让契丹大军的脚步停顿,萧排押一路纵兵劫掠,直扑开京方向,到十二月二十六,开京就宣布戒严。

次年(1019)正月初三,契丹主力军在萧排押的率领下,来到距离开京仅百里的新恩县(今黄海北道新溪县)。

就在前一日,姜邯赞眼看契丹军已经逼近开京了,迅速遣兵马判官金宗铉领兵一万,倍道入卫京城;东北面兵马使崔士威也遣兵三千三百入援开京。

这次没有出逃的显宗,倒是很有经验的搞坚壁清野,把城外百姓全部征集入城,一起死守开京。

眼看高丽国王固守京城,外又有高丽军的增援部队,而己方因为敌人的坚壁清野,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局势显然对契丹军很不利,斟酌再三,萧排押就遣耶律好徳,去通德门告知高丽国王:我们要回军了。

同时,萧排押悄悄遣三百斥候骑兵到金郊驿,准备奇袭开京。但鸡贼的显宗并不认为契丹军这么容易就会退军,因此早有防备,契丹这支侦察兵,就被有准备的高丽伏兵给乘夜击杀,无一生还。

奇袭计划破灭,进退维谷的萧排押无奈了,只好真的班师回国,率领己方的孤军大撤退,陷入高丽军的汪洋大海中。姜邯赞等人指挥军队,仗着各种优势,到处袭击撤退的契丹军。

正月二十三,契丹退到涟州(今朝鲜平安南道价川市)、渭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宁边郡)时,遭遇姜邯赞率领的丽军伏击,被斩首五百余级。

崔士威也在熊浦、班岭等地伏击契丹军,略有斩获。

二月初一,契丹军北行至龟州,此时前面(北)有姜邯赞的主力军在阻击,后方(南)又有金宗铉的追兵,处于两面夹击的丹军处境十分险恶,为了杀出一条退路,萧排押选择在龟州东郊的茶、陀二河,与丽军会战。

诸将想让高丽军渡两河之后再击之,唯独都监耶律八哥以为不可,他认为敌人如果渡过两河,必然会殊死决战,是危险的做法,不如战于两河之间。萧排押采纳了耶律八哥的建议。

以当时的情况看,八哥的建议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惜上天并不站在契丹军这一边。

因此,尽管契丹军以疲惫之师,去激战姜邯赞,使双方相持胜负不决,但金宗铉的追兵也很快赶到,用强弩夹射丹军,就在契丹军奋勇鏖战时,又遭遇忽然从南边来的风雨。

天象对契丹军极为不利,丽军则是勇气倍增,抓住机会乘势奋击,契丹军遂溃败北奔,天云、右皮室二军溺死者甚众,遥辇帐详稳阿果达、客省使酌古、渤海详稳高清明、天云军详稳海里等皆战死。

当契丹军退至石川(今龟城前皇华川)至盘岭(今龟城西北30里八营岭)时,又被在此严阵以待的姜民瞻伏击。

连续的打击,使契丹军再无斗志,以至于僵尸蔽野,投戈委甲,行路隘塞,被丽军俘获的人口、马驼、甲胄、兵仗不可胜数。

此战在半岛史被称为“龟州大捷”,姜邯赞也因为此战成就一世令名,被后世半岛人誉为战神,提到就夸他“摧拉强寇, 奠安王业”。

据《高丽史》记载,契丹军生还者仅数千人,并说契丹之败“未有如此时之甚”,这多少有点王婆卖瓜、埋汰对手了。

契丹军在此战的确是惨败,萧排押也的确因此被辽圣宗大骂并免官,但并不代表十万大军就剩数千人,据《辽史》欧里斯传记载,统领本部兵的右皮室详稳耶律欧里斯,就在战事不利中保全全军而还,受到圣宗的嘉奖。回军的肯定不止欧里斯一军吧?

对契丹来说,和高丽的第三次大战纯粹是劳而无功,原本是想通过闪电战拿下开京,震慑国王,谁料想却成为大撤退,狼狈班师回国,还遭遇伏击,溃败而还,真的是面子、里子都没保住。

对高丽来说,他们成功击退了入侵的敌军,打赢了开京保卫战,胜利的维护了国家尊严,对侵占江东六州的野心则更有底气。

二月初六,姜邯赞凯旋而归,向显宗献俘,显宗王询亲迎于迎波驿,结彩棚,备乐宴,并亲自将金花八枝,插在姜邯赞的头上,还左手拉着姜邯赞,右手端酒杯,慰叹不已,姜邯赞连连拜谢不敢当。

高丽这边对功臣加官进爵,契丹大辽那边,则对败军之将进行惩罚,三月十八,东平王萧韩宁、国舅平章事萧排押、东京留守耶律八哥等,均受到圣宗的不同程度惩戒。二十二日,圣宗下诏嘉奖征伐高丽有功的渤海将校官。

六月初三,圣宗命录东征高丽战死将校的子弟。二十日,赏赐东征有功的南皮室军将校金帛有差。七月初四,诏封征高丽诸将战死将校的妻子们。七月初六,赏赐征伐高丽有功的奚军,赐金帛。

到了八月初六,圣宗又遣郎君曷不吕等人,召集诸部兵汇合,准备筹备第四次东征高丽。

八月初七,契丹东京方面遣工部少卿高应寿前往高丽,原因不明。八月十一,高丽国王也派考功员外郎李仁泽前往契丹东京。

而早在八月初五,显宗就遣礼宾卿崔元信、李守和出使宋朝贺正,但在九月行至秦王水口时,遭遇大风翻船,致使贡品漂失。

登州地方官奏报到汴京,宋真宗此次对高丽使者表现的很是热情,不但遣内臣前往安抚高丽使臣,并在十一月召见崔元信等人,除了满足使臣的要求赏赐佛经外,还以崔等“覆溺匮乏”,别赐使臣衣服、缯彩。

但是,当显宗听说辽圣宗筹备第四次东征的消息后,立即遣使去契丹“乞贡方物”。

按照有些人的认知,“辽国对高丽三次用兵,不仅被名将姜邯赞击败,还被迫割让大同江以北所有领土,此战后辽国对高丽畏惧有加不敢再犯。”那为何高丽显宗的行为,却如此打他国粉丝的脸呢?

因为高丽显宗王询明显比他国的粉丝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国家体量不如契丹大辽,是打不起持久战的,契丹的兵源、财力、物力都远胜于高丽,如果再启战端,高丽肯定比契丹更不能熬。毕竟,双方的综合国力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所以,无力支撑新战局开启的高丽国王,就很识时务的向契丹低头,请求允许他进贡称臣,重新建立宗藩关系。

对契丹来说,三次东征高丽,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实际上是两败俱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但没让高丽显宗亲朝,更没有收回轻率赐予高丽的江东六州,对有上国尊严的契丹大辽来说,的确有些尴尬。

况且,高丽不敢打持久战,他契丹也再消耗不起了,就不说国内有没有怨言,国际上,圣宗也不敢赌宋朝会不会在未来加入战局啊!

因此,在十二月二十九,辽圣宗很爽快的答应了高丽国王的请求,允许他称臣纳贡,进献方物。

公元1020年(辽圣宗开泰九年、宋真宗天禧四年、高丽显宗十一年)二月,高丽显宗遣李作仁出使契丹,上表谢罪,请求和以前那样,对契丹称藩纳贡如故,并主动归还此前被他扣留的高丽使者耶律资忠。

同时,显宗又对己方出使契丹被扣留的几批使者,再次加官进爵,并赏赐其妻、子,以此提醒契丹归还,但契丹却熟视无睹,始终没有归还扣留的几批高丽使者。

三月初二,高丽又归还另一个被扣留的契丹使者耶律行平。

三月初八,契丹使者检校司徒韩绍雍来。

四月十九,高丽显宗册封儿子王钦为延庆君。二十六日,显宗遣礼部尚书和刑部侍郎前往契丹报告他册封王子的事情,宰臣庾方等人觉得国王这个行为太过卑微,太巴结契丹了,就劝谏他别这样掉价,但显宗不纳。

五月二十,被扣留六年且保持气节的耶律资忠,和高丽使者李作仁一起回到契丹,圣宗对他很看重,不但亲自郊迎,“同载以归”,还命大臣举办宴会犒劳他,又把他留在禁中数日,以示优宠。

五月二十一,圣宗接见高丽使者,赦免王询之罪,并允许其请求。

从此,契丹和高丽重新建立宗藩关系,高丽对契丹称藩纳贡如故,契丹也放弃第四次东征讨伐高丽的计划。

同时,契丹不再执着要求高丽国王亲朝,或者归还江东六州了。

这意味着契丹想借武力来收复轻率赐给高丽的江东六州的战略目的彻底破灭,为了确保东部边境的安全,以及加强对女真人的羁縻,只能在鸭绿江东岸增加防守体系。

当年八月,高丽显宗一边遣崔齐颜出使契丹,贺千龄节,一边遣金猛出使宋朝,还是想脚踩两只船、左右逢源。

到了1022年(辽圣宗太平二年、宋真宗乾兴元年、高丽显宗十三年)四月,契丹遣御史大夫萧怀礼等人,前往高丽册封显宗王询为高丽国王,自此,高丽重新放弃宋朝年号,“复行契丹年号”。

也就是说,契丹对高丽展开了三次大战,结果仍然是回到一战后的状态,两国建立宗藩关系,高丽弃宋事辽,承认契丹大辽是东亚国际秩序的话事人······

辽圣宗无语问天:合着我是打了个寂寞啊!还落下个穷兵黩武的名声!悲!

就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