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新石器时代玉器(七)

 积祥轩 2023-02-15 发布于山东

古玉学习交流微信:GUYULINXUN

新石器时代玉器成长期:北方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南方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薛家岗文化、凌家滩遗址、石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时间距今约6000年至5000年。

凌家滩文化玉器

距今约5000年,是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文化。一些玉器是迄今首次发现,从已见玉器的情况看,凌家滩及其附近地区,极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史前玉器中心。

玉器的种类:

生产工具有玉铲、玛瑙斧、罗丝纹石钻头等。

玉斧  凌家滩文化  长17.5、刃宽5.4、顶宽4、厚1.7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泛绿色。长条扁圆形,弧刃,平顶,顶部两面有磨擦痕迹。

装饰品有环(含双层玉环)、玦、璜、喇叭口形饰、双虎形佩、壁、镯、管、龙形佩、玉人、玉龟壳饰、玉冠饰、刻纹玉版、玉猪、三角形饰、玉鹰、蝉形饰等;

直立玉人  凌家滩文化  高9.6、肩宽2.3、厚0.8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长条形半圆雕,头戴圆冠,冠上饰两排方格纹,冠中间有三角形山尖顶,脑后刻四条横线与冠有关。方脸,大眼粗眉、蒜头鼻,两大耳,耳下部有穿孔,大嘴,两臂弯曲,十指张开置于胸前,双臂各饰六条阴线象征手镯。腰部刻八条阴线显示腰带。站立,两腿修长,赤足,左右脚各刻五趾。背平有一对钻的隧孔。

冠形玉饰  凌家滩文化  高3.6、长6.6、厚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上端透雕成“人”字形,“人”字两侧向上卷成透空圆,底部长方形座,上刻三条槽线,两端各对钻一圆孔。

三角形刻纹玉片  凌家滩文化  高10.2、底宽6、厚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牙黄色。等腰三角形,底边对钻4个圆孔,正面雕刻叶脉纹。

鹰形玉佩  凌家滩文化  长8.4、高3.5、厚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器宽扁形。鹰作展翅飞翔状,首向一侧,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猪头表现展翅飞翔,腹部规整刻划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内又刻一圆,直径0.8厘米。尾部雕刻呈扇形齿纹。两面雕刻纹饰相同,构思巧妙,充满神秘,雕工精细。

长方形刻纹玉版  凌家滩文化  长11、宽8.2、厚0.2-0.4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牙黄色。呈长方形,面略孤凸。玉版有三边琢磨出凹边,边宽约0.4厘米,凹约0.2厘米。两端短边各钻五个圆孔,上下两长边一边对钻九个圆孔,一边在两端各对钻两个圆孔。玉版中部偏右下雕刻椭圆形图案,两圆间以直线平分八等分,每分雕刻一圭形纹饰,在大圆外沿圆边对着长方形玉板的四角各雕刻一圭形纹饰。表面抛光润亮。

玉龟  凌家滩文化  长9.4、宽7.5、弧高4.6、厚0.3-0.6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灰白色。圆雕,分龟背甲和腹甲两部分。背甲圆弧形,背上有脊,龟纹,两边各对钻两个圆孔,两孔之间雕刻凹槽,尾部对钻四个圆孔。腹甲中部较平,两边侧略弧,腹甲的两侧与背甲钻孔对应处也对钻两圆孔,腹甲尾部对钻一圆孔。这些上下对应的孔应是拴绳固定之用。出土时长方形刻纹玉板夹龟腹背甲之间。

龙形玉佩  凌家滩文化  长径4.4、短径3.9、厚0.2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牙黄色。首尾相连。龙吻部突出,头顶雕刻两角,阴线刻出嘴、鼻、眼,脸部阴刻线条表现折皱和龙须。龙身阴刻脊背和鳞片,靠近尾部对钻一圆孔。两面雕刻纹饰基本相同,通体抛光温润。

虎首玉璜  凌家滩文化  长11.9、宽1.9、厚0.5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有黄色沁斑。扁圆弧形,两端各浮雕虎首,用阴线、钻孔、浮雕刻出眼、鼻、嘴、耳、脑门上的皱纹及向前奔的前爪,璜上阴线花纹表现虎的花斑。两面纹饰相同。造型独特,表面温润光泽。

齿边玉璜  凌家滩文化  长12.1、宽2.1、厚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扁半圆形。外圆边阴刻一周凹线,在凹边刻33个齿牙。表面亮泽。

玉镯  凌家滩文化  直径8、孔径5.7、厚1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色,半透明。断面略呈三角圆形,镯内壁有两面对钻的痕迹。表面晶莹润亮。

齿边玉环  凌家滩文化  直径9.9、孔径7.7、宽1.1、厚0.1-0.4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泛绿斑纹。圆形,断面呈三角形。内壁有对钻痕迹,外边缘薄,内壁厚,外边缘琢磨87个齿突(包括两个半突)。表面温润光泽。

玛瑙环  凌家滩文化  直径5、孔径2.5、厚0.5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乳白色,半透明。圆形,环面上对应对钻两个圆孔。表面晶莹温润。

双联玉环  凌家滩文化  长6.7、大环直径3.6、小环直径3、厚0.2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8”字形,两环竖列。表面亮泽。

六孔玉璧  凌家滩文化  直径6.9、孔径2.2、厚0.2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青泛黄斑。圆形,内壁边缘有四个对称的孔,外壁边有一对称的孔与内壁一对孔呈一条直线。表面润亮。

玉玦  凌家滩文化  直径4.8、孔径1.5、厚0.7、缺口宽0.3-0.4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圆形,有一线切缺口。表面润亮。

喇叭形玉饰  凌家滩文化  高1.3、口径1.7、口壁厚0.09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喇叭形,中心底有一面钻孔,喇叭形壁有砣切磨痕。表面润亮。

兔形玉饰  凌家滩文化  长6.8、高1.9、厚0.2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兔昂首呈飞奔状,两耳紧贴脊背,后足抬起,尾上卷。兔下部磨长条线凹边,凹边上对钻四个圆孔。表面润亮。

玛瑙猪形饰  凌家滩文化  长6.9、高2.7、厚1.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乳白色,含黄色斑纹。利用玛瑙料自然形态琢磨而成,猪吻部突出,鬃凸起,尾较细小。吻部和尾部有各一对钻的孔眼。表面光洁。

带柄玉环  凌家滩文化  高4.7、厚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器圆扇形。环上阴刻一周线纹,柄阴刻叶脉纹。表面润亮。

玛瑙管  凌家滩文化  高5.5、宽1.8厘米、厚0.7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乳白半透明。器长方扁圆形。一面平,一面圆弧形,中间对钻圆孔。弧面及两侧抛光,温润晶莹。

玉管串饰  凌家滩文化  长1-2.1、宽1-1.3、孔径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由12件圆形管组成,管表面琢磨数周凹槽,管两端中间对钻圆孔。表面光亮。
礼仪器有玉钺、玉戈;


玉钺  凌家滩文化  长24.2、刃宽13、顶宽9、厚0.7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泛绿斑纹。长梯形,扁薄,平顶。宽弧刃近顶有一对钻圆孔,钺面有数道略似弧形线切磨痕。表面光滑。
日用器有玉勺;


玉勺  凌家滩文化  长16.5、勺匙宽2.7、柄长9.5、柄宽0.7、厚0.1-0.3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绿色泛白斑纹。长柄舌形汤勺。柄截面为半圆凹形,勺柄设计微弧形曲线,柄端略扁圆有一对钻圆孔。勺设计巧妙,制作精致,表面温润亮泽。
其他还有玉石芯和碎玉料多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