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之道是人生一大智慧,人生总是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里,做人做事不能按照单一的固定模式。 在充满变化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应当具有的审时度势,在现状下追求卓越的心态和能力。 生活最有智慧的活法,不应当是在一成不变的舒适圈子里。 通透的人生,应当有三思而后行的意识,在思危、思退、思变中,方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之事。 安中思危,有备无患 《论语》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常说,做人做事应当有危机感。危机感是我们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源泉。 居安思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应当具有的生存观念。 在舒适圈里固然惬意,可我们会逐渐被周围的环境同化,渐渐丢失掉危机意识,缺少奋斗的激情,如温水煮青蛙般渐渐丢掉生存的能力。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很多的危险总是来自于不经意间,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带来沉痛的伤害。 防患于未然要求我们能够在安逸的状态下也能考虑到可能到来的危险,从而做好相应的准备,在危机真正来临时从容应对。 进中思退,进退自如 并不是所有的进都是有价值的,也不是所有的退都意味着落后。 成功者总是能审时度势,客观地分析实际的处境,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一味地前进,却不去权衡利弊,事情往往会往反方向发展。 退也不意味着放弃和屈服,而恰恰是顺应时势的表现,就像俗语所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退的一步是为了更大一步的前进,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静心蛰伏、伺机而动的过程。 一个人懂得沉下心来冷静分析,结合实际作出适当让步的时候,就是成熟的开始。 人生到了一定的高度,上无可上,高处不胜寒,也要懂得思退。 否则,水满则溢,只有怀揣一颗敬畏之心,该退则退,该让则让,方能善始善终! 静中思变,生生不息 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变化也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动力的源泉。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因而,我们应顺应规律,拒绝一成不变的生活,在思变中追求具有挑战性的生活。 委屈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才够盈满,破旧才能翻新,少索取反而收获颇多,多索取反而会变得迷惑。 叔本华有言:世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思维。 生活处处有难题,墨守成规往往只能深陷其中,只有懂得思变,方能柳暗花明。 只有接受变化,才能创造变化,坦然面对变化,才能在变化里体会不变的东西。 愿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做到三思而后行。 居安思危,方能临危不乱,有备无患,从容不迫! 进中思退,方能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善始善终! 静中思变,方能打破牢笼,顺应规律,豁然开朗!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