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25章:道法自然

 我的书海601 2023-02-15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元代 赵孟頫 《道德经》(节选)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图片

宇宙模型

【意译】

有一种物体浑然天成,比天地产生还要早。寂静而空虚,独立存在而不会改变,循环运动而不疲倦,可以当成天地的母体。我不知道他的名称,只能写为“道”字,勉强称为“大”。大就会膨胀出去,膨胀出去就会变得遥远,遥远就会返回。所以说,道最大,然后是天大、地大、人大。道的领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图片

海洋蓝洞

【解读】

第25章承接第24章关于自以为是的缺点分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比天地存在还要早的东西,是道。道是宇宙运行的法则,也因此定义了宇宙的成形与运作。这种寂静而空虚的道,让人面对无限宇宙时,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渺小感和无力感。但卑微的个体,试图以浩瀚的思想,去求证和攥取道的存在,这也是人的伟大和勇敢之处。

王勃《滕王阁序》云:“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谢枋得《小孤山》则说:“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道的特征,大、逝、远、反,也反映了宇宙的状态。“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大指空间的无穷,逝指时间的无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流水一般,往归墟而去,连绵不绝,但也不能填满无尽空虚。

图片

地球

道有周期运行的规律,如同《周易》中的复卦,所谓“七日来复”,日、月、岁、甲子皆是如此。宇宙的时空,再远也有边界,溯终追源,就会去而复返。万物的去向终究要如落叶归根一般,动归为静,也称为复命。对于道而言,就是返璞归真。对于朝代而言,就如四季一样有兴衰起落。对于人而言,一生亦是一轮回,这就是命运。

水滴在真空中会呈现为完美的球形,天体在宇宙中也如此。根据宇宙形成学说,宇宙在奇点大爆炸后,向外开始膨胀,会经历大、逝、远的状态。宇宙也呈现为球形,有空间曲率。对于圆的地球而言,南辕北辙,绕行一周再回到出发点,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宇宙中行进,回到原地,即是去而复返。或许发明了曲率引擎,就掌握了时空旅行的奥秘。

图片

水珠

道、天、地、人,是域内的四大,这也肯定了人的积极作用。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而人为万物之长。天地人,在《易经》中称为三才,“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人如何得道,是采用反向推演的方法,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而道的至高法则,就是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跨越了物质认知,指的是道的本源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