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红色足迹 追访革命故地 追忆烽火岁月 ——追思谢道杨烈士

 鲁梅鲁冰花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追寻红色足迹 追访革命故地 

追忆烽火岁月

——追思谢道杨烈士

作者 谢毅

(2021 年11 月)

一、祖辈的革命事迹令人神往

       谢道杨同志,我的大爷爷(祖父的亲大哥),受家庭革命精神和意志的感召与鼓舞,早年便投身革命活动,从加入中国共青团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赴陕北工学学习到参加冀鲁豫支队,从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到新四军独立旅,从陕北抗日根据地到转战淮海抗日战场,从一名普通党员到成长为营团级指挥员,直至牺牲在苏北泗阳县里仁集反顽战斗中,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平常又光辉。作为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中的一员,作为捐躯于淮海抗日前线的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的一员,谢道杨烈士,既是我血脉传承上引以为豪的铁证,也是我前进道路上不可抹灭的明灯。

       今天,在他的家乡,原安徽省寿县现安徽省长丰县,谢道杨的革命烈士墓碑依旧矗立在他出生的地方,不仅是在告慰烈士的战斗旅程、忘我意志、献身精神,更是向社会昭示精神不泯、血脉不断、奋斗不止。

      谢道杨烈士牺牲时年仅25 岁,未曾婚娶,没有后代,曾祖父曾祖母为其抱养一女儿,取名谢春英,并过继至我祖父祖母家,由他们抚养;去年也就是2020 年,大姑谢春英也病逝于安徽合肥。

      身为谢道杨烈士的直系后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既深感光荣自豪,又倍觉责任艰巨。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受党教育,长大为党工作,但战火纷飞的岁月、舍生忘死的画面、为国捐躯的场景,大多源于电影电视、书籍期刊等媒体媒介,即便有长辈的口口相传,也只是空间画面有余、感性认识不足、理性认识欠缺,更缺乏触及灵魂深处的接触与感悟,非常必须、必要地来一场涤荡心灵的寻访之旅,去到大爷爷曾经战斗和光荣牺牲的地方,真真正正、身临其境地追寻红色足迹、追访革命故地、追忆烽火岁月。

二、独立旅研究会的深入探讨

      大爷爷牺牲的地方叫“里仁集”,里仁集位于今宿迁市泗阳县爱园镇,爱园镇原名北裴圩,曾是新四军独立旅驻地,具体驻扎地为条河村梨园庄。按照既定的寻访日程,2021 年11 月,我们驱车由安徽合肥来到江苏宿迁,第一站便来到位于宿迁市宿城区的“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独立旅分会”,拜访了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连军同志。因为,一是之前便与赵连军秘书长有过联系沟通,二是受研究会之托曾在安徽省军区寻访原独立旅老兵王饮,三是曾就《新四军独立旅》一书的编辑完善与研究会进行过深入交流,所以于情于理、在公在私,都应该拜会赵连军秘书长。

       在研究会办公室,赵连军秘书长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与赵连军秘书长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是说明来意、二是讲明用意、三是抒发深意,不仅进一步深度挖掘了谢道杨烈士的史实资料,而且一起追溯了新四军独立旅的光辉历史和战斗岁月,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寻获当年里仁集战斗的更多细节,进一步还原和丰富先人战天斗地、英勇就义的“革命画卷”。

      交流中,我们进一步确认,原沈阳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张克里,便是谢道杨烈士的生前战友。关于取得张克里同志联系方式并回忆谢道杨烈士革命生平,大姑谢春英曾于1957 年致信当时的邓小平副总理,邓副总理将此信转交时任聂荣臻元帅(时任军委副主席);原独立旅旅长、开国中将梁兴初将军,曾就此事亲笔回信聂副主席。

      经我们访查,张克里同志已于2000 年去世;有关他的相关史实资料,我们也一并提交研究会。受赵连军秘书长委托,同时,我们也向他及研究会做了表态,回去后将进一步查访独立旅安徽籍指战员的资料线索,既要为《新四军独立旅》一书的统筹编纂作出最大努力,更要为“新四军独立旅”这块丰碑、这面红旗的传承和弘扬作出应有贡献。


三、独立旅驻地及周边见闻录

      次日,经赵连军秘书长联系协调,我们一行来到泗阳县爱园镇。先是与爱园镇关工委副主任、红色史料资深挖掘者赵殿祥同志会面,接着,我们一同直奔此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位于爱园镇条沟村的新四军独立旅驻地。

       时光如水,斗转星移,尽管物非人非,老区的人民淳朴厚重,在当地村两委的多方协调下,独立旅旅部原驻地已经被全部腾空,作为革命历史遗迹保护起来。在条沟村村部不远处的村落里,嵌入在民房之间,在一片空地之上,树起一块一人多高的指示牌,“新四军独立旅旅部旧址”十个大字赫然醒目。边走边看中,镇党委委员及村两委成员向我们介绍独立旅的轶事轶闻,家住旧址旁近百岁的老人回忆起当年梁兴初将军的点点滴滴。

      值得一提的是,赵殿祥同志自幼毗邻独立旅旅部旧址居住,家中长辈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跟他娓娓道来、言传身教;对他来说,独立旅的家史已然胸有成竹、历历在目。

      随后,在村两委同志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村部另一侧的一片空地上,据他们介绍,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届的关心帮助下,村两委已经决定在此处新建主题文化公园,与独立旅旅部旧址相得益彰,共同缅怀战火连天的光辉岁月。

      与此同时,赵殿祥同志指向不远处的田沟,他说道,当年的独立旅是一支铁军,坚持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谨守政治路线、与民秋毫无犯,仅两年内就对严重违反军纪政纪的12 人处以死刑,在他所指的地方,当时的梁兴初旅长就指挥一次性处决贪污军饷、调戏妇女、临阵脱逃的三名革命败类,不仅惩治了罪恶,而且治出了军威。

      此时此刻,对我们来说,虽然炮火的洗礼已经过去,但是心灵的洗涤愈发强烈;身立旧址旁,心中若彷徨,百感交集中,革命意志强!

四、爱园之旅会让人终生难忘

       行程紧凑、紧锣密鼓,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泗阳县爱园镇百年梨园风景区,同时也是泗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爱园镇是革命老区,因其“爱园”烈士陵园故址而得名,新四军独立旅便成立于此,张爱萍、梁兴初、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在爱园战斗过、工作过、生活过,红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

      近年来,爱园镇充分挖掘其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将“爱园故事”、“新四军独立旅”、“将军广场”等红色展馆融合进“百年梨园”,打出了一张强而有力的“爱党”、“爱军”、“爱国”的红色历史文化“名片”。历史无声,档案有痕,在欣赏梨园美景的同时,我们通过看资料、观影像、听解说,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军史教育”、“独立旅教育”。

      在“爱园故事”展览馆中,我们了解到,爱园镇曾经是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新四军独立旅驻地,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很多值得挖掘、很多已被挖掘、很多正在挖掘;在“新四军独立旅”展览馆中,对于独立旅的历史沿革、战火纷飞、浴血奋战、铁的担当、军民鱼水等,有了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刻的领会和感悟,我们的独立旅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能打硬仗、铁的纪律的“尖刀部队”、“拳头部队”,以为此部队的后人为荣。

     在“将军广场”开放式展馆中,十一尊将军铜像依次矗立,梁兴初、刘兴元、罗华生、吴世安、李梓斌、蔡长风、覃士冕、江拥辉、江燮元、胡大荣、周长胜等响亮的名字逐一映入眼帘,我们了解到,从独立旅的前世今生中先后走出二十位将军,仅驻扎在爱国镇条河村时的独立旅中,就有十一位开国中将、少将。

      此时此刻,仰望天空、仰视先烈,在家族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身处当下的盛世中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只争朝夕、不负

韶华,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

五、松张口之行与里仁集寻访

       领略了历史的荣光,也应该感受下当今的奋发。在赵连军秘书长、赵殿祥主任及当地同志的建议下,我们又驱车来到爱园镇松张口社区。原先,爱园镇境内的涧河、官庄、倪圩等几个村(现合并为松张口社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居住条件较差;这两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进程的加快,爱园镇于2019 年启动松张口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项目;如今的社区,两层小楼青白淡雅,宽敞道路干净整洁,清澈池塘水清岸绿,农户的居住条件得到切实改松张口社区中心与整个社区交相辉映。

      社区中心是村两委所在地,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建有历史沿革、乡愁记忆、乡村振兴等主题展馆,将当地的红色资源与独立旅红色历史进行了有机融合,同时,还将红色书目推荐、革命先烈故事、模范先锋事迹等制成展牌,组成“流动党史馆”,让人更多、更快、更好地了解学习党史,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另一方面,在返程前,我们在赵殿祥主任的引导下,来到大爷爷谢道杨英勇战斗和光荣牺牲的地点——里仁集。此时的里仁已经不复当年的模,当年的“里仁集”已经更名为“里仁社区”。

      据家里老人们所述及当年战友转述,大爷爷谢道杨在里仁集战斗中,身负重伤,从战场上转移下来时,已昏迷不醒仍一息尚存,等送至野战医院时,便已经牺牲,遗体后被安葬于故里。管战斗的确切地点,我们无法确认,尽管牺牲的具体位置,我们无从查实,但英烈宛在、精神长存。

      遥想当初,大爷爷谢道杨,家境良好、受过教育、生活殷实,受革命家风的熏陶(二舅父曹少修,原名曹正宽,1947 年牺牲;小舅父曹渊,原名曹俊宽,1926 年牺牲;表兄曹云露,1939 年牺牲,皆为革命烈士),较早接受进步思想,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奔赴革命战场,“刀光照铁衣,剑舞日月寒”,凭自己的坚持与毅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光辉历史、彰显革命精神,铸就“新四军独立旅”这首忠义壮歌中的不朽之音。

      宿迁之行、寻访之旅,虽然短暂、但很深刻,收获甚大、弥足珍贵。短短的两天,足以触动灵魂、涤荡心灵、启迪精神,继承先辈的遗志,传承铁军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更多的、最好的贡献,也将成为我毕生的奋斗目标和奋进夙愿。与此同时,也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初心使命,如果还有可能,我愿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伟大的专政政法事业,立志维护公平法治正义,全力打击违纪违法犯罪;近期,反腐大剧《突围》的热播,更是给我空前的震撼和触动,虽然俗话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现实往往远比艺术还要精彩、甚至残酷,治国必先治官,安邦必须除恶,希望用我们的红色精神、坚强意志、钢铁之躯,铸就人民民主专政的铜墙铁壁、铁甲钢拳,让贪腐无处遁形、让黑恶粉身碎骨,让红色薪火相传、

      让精神万古长青,让江山永不变色、让事业永攀高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