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一一记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华西大学(吴志民)

 鲁梅鲁冰花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一一记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华西大学

作者 吴志民

延安精神办学拓宽教育扶贫新思路。
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首推“零学费”入学举措,创新民办高等教育扶贫新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西部实际的教育扶贫信路子,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关注。为总结和推广华西大学教育扶贫模式,把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工作推向深入,2010年8月13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教育改革进程,决定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隆重召开用延安精神办学,拓宽教育扶贫新思路”研讨会。
8月13日下午4点30分,研讨会开幕式在华西大学向阳校区隆重举行,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钱海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防大学科研部原部长、少将苏希胜,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耿文喜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


140名将军后代走进陕西高校用延安精神感动学子。
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立的“延安精神”还能不能引起共鸣?8月13日,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的140名团员,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延安精神”研究专家们,一起来到以“零学费入学”的教育扶贫模式为特色的西安华西专修大学,与大学生们亲密接触,共同探讨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
将军后代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大学生为老一辈的革命情怀感动。
王明亮校长说,此次邀请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到学校讲课、演出有三个意义,第一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提醒全社会勿忘国耻、关注国防;第二是重温华西大学以“延安精神”办学的教育理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华西大学将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办最有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第三,今年华西大学的招生计划突破万人,首批新生3000人已进校参加军训,他们的军训汇报演出也在当日上午10点整举行。


与此同时,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唱响中国----走进华西”的演出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向阳校区举行。
2010年8月13日,将军后代合唱团一行140余人乘坐火车先到达古城西安,然后乘大巴直接到达华西大学。下午,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延安精神”,再进行走台。
当天晚上7点30分与华西大学师生互动演出。首先由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和华西大学师生共同高唱“东方红”,然后双方各自奉献了精彩的演出,整台晚会热烈欢畅、激情昂扬!西安市的四大领导班子成员都从市里赶来,冒着小雨观看了演出。特别是当将军后代合唱团的诗朗诵:奶娘”的朗诵过程中,许多领导和师生都流出了热泪。


学生们进行军训汇报表演

与校长(左五)合影

走台

大合唱
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

合唱团原计划完成在华西大学的演出后,再到延安进行演出。这时候突然接到延安演出任务因故取消的通知。合唱团员们怀着对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延安革命圣地的崇敬和向往,决定还是前往延安,看看宝塔山,喝口延河水,亲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特别是有十几名团员的父亲当年曾经参加过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亲耳聆听过毛主席在七大上的报告,这次来参观,心情更加激动!还有父亲曾经参加过延安保卫战的团员,也想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战火硝烟的发生地。尽管延安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许多当年的景象不能直观地看到了,但团员们还是想在宝塔山下合影留念,不虚此行。
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1935年到194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8月15日,我们首先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部分七大代表子女在会场外
部分七大代表子女在会场内合影
男高声部
男中声部

女高声部

女中声部
杨家岭
毛主席旧居外

朱德旧居外

然后来到位于延安城西北延河之滨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是全国解放后成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陈列馆舍先后四次重建,2009年8月落成的新馆。广场正中的毛泽东铜像总高16米,其中基座高7米。纪念馆展出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张。

延安革命纪念馆下辖王家坪、南泥湾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到了王家坪。

延安革命纪念馆

第三站就是位于延安市区中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宝塔山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登临其上,圣地景色尽收眼底,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得无数游人无不赞叹:“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

男高声部
男中声部
女高声部
女中声部

8月14日从西安奔赴延安的路上路过黄帝陵,团员们放弃了赶到延安吃午饭,参观了黄帝陵景区轩辕庙和黄帝陵两个景点。

黄帝陵外

晚上,合唱团团员虽然对没有在延安演出感到遗憾,但是在晚饭时进行了联欢,团员自发地组成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海军、空军等小组,进行歌咏比赛。联欢一直到深夜。
女高声部
女中声部
大合唱
八路军后代
红二方面军后代
海军子弟
红25军后代
将军合唱团后代
空军子弟
一方面军后代
新四军后代
四方面军后代

8月15日,吃过午饭,合唱团乘坐火车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作者简介:祖籍福建省长汀县。1950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1968年入伍,1969年入党, 1970年提干。1996年任北京卫戍区石景山区武装部政委,大校军衔。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