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贺捷生上书毛主席,请求寻找贺龙遗骸,主席看后流泪同意

 zopoba395 2023-02-15 发布于上海

1935年11月1日,湖南省桑植县的一个农家大院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的夫人蹇先任在红军捷报频传的锣鼓声中生下了一个女孩。

当时贺龙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王震从后方给他发来电报:祝贺贺老总得了一门“迫击炮”。原来当时的红军把所有的女同志都称为“迫击炮”,贺龙的女儿自然也属于“迫击炮”的行列中的一员了。

贺龙得知这个喜讯后非常高兴,他此前有过两个孩子,都在辗转征战中不幸夭折了。贺龙把电报递给萧克说:“快,你给起个名字,你是红军中的文化人!”

贺龙和萧克

这位后来成了贺龙连襟的好战友(萧克后来与蹇先任的妹妹蹇先佛结为夫妻)笑呵呵地说:“既然是打胜仗时生的,就叫'捷生’吧!”

贺捷生出生前的10多天,房东家里生了一个男孩,有人提议两家孩子换换,这样贺龙以后就可以带着儿子去打仗。但蹇先任对来人说:“那要等她爸爸回来。”

贺龙从前线回来后,看到女儿爱不释手。蹇先任问他是否同意换个男孩,贺龙当即拒绝说:“不换,女孩也是自己的嘛!”

1935年11月19日,在贺捷生刚出生的第19天,红二、六军团将要长征了。红军长征有着严格的纪律,其中之一是不准带孩子,有孩子的不管官多大,都必须送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的毛泽东就把孩子送给了老乡。贺龙本想把贺捷生送给一个亲戚收养,但他和妻子抱着孩子上门时,那家亲戚却害怕得锁上门躲开了。

蹇先任舍不得扔下刚出生的亲骨肉,她央求贺龙说:“无论多苦多难,我自己背着孩子走,要活娘俩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总不能把她丢在草丛里让狼叼走吧?”

蹇先任

无奈之下,贺龙只好向党委作了汇报,经党委研究,贺龙可以带孩子长征,路上遇到合适的人家,再把孩子寄养出去。就这样,刚出生19天的贺捷生成为了红二、六军团年龄最小的一名长征者。

长征路上,蹇先任根本没有奶水。一开始贺捷生还能吃点用父母节省下来的口粮制成的面糊糊,但到了草地时,面糊糊也少得可怜,可贺捷生还没有长出牙齿,不能吃树皮草根。一位战士见她饿得哭不出声来,便把草叶捣碎煮熟喂她吃,她不肯吃,战士哄着她说:“革命胜利了你想吃也吃不上,所以一定要吃,咬紧牙也要吃。”或许是命不该绝,贺捷生竟然很听话地一口一口吃了起来。

还有一次战斗时,贺龙把小捷生裹在怀里,就像当年赵子龙怀揣着阿斗似的,横枪跃马,一路冲杀。待到突出重围时,贺龙才意识到怀里的小捷生丢了,这位一向在战场上临危不乱的总指挥也被吓出一身冷汗,他立马掉头回去找孩子,并挨个问路边的伤员:“你们谁见过我的孩子吗?是一个女婴儿!”

还好一个伤病员在路上捡到了小捷生,他立刻把孩子给贺龙抱了过来,望着襁褓中一双天真大眼睛的女儿,泪水不禁从这位刚强的将军的脸颊无声地滑落下来……

蹇先任(右一)和贺捷生(右二)

长征队伍中有一位外国传教士,会织毛衣。他听说贺龙带着婴儿,就问孩子的性别,如果是男孩,就给他织毛衣;是女孩,就给她织毛衣裙。贺龙告诉他是女孩,他遗憾地说:“女孩不能跟你扛枪打仗了,也当不成将军了。”

60年后,这位传教士到萧克家做客,问起贺龙女儿的情况,萧克告诉他,贺捷生已经是将军了,这位传教士既高兴又惊奇。当然,这是后话。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终于顺利到达陕北。此时贺捷生刚满1周岁,真可谓是经历了长征的年龄最小的“战士”。后来贺龙经常和别人开玩笑说,贺捷生的军龄应该从红军长征时算起。

到达延安后,贺捷生由于缺乏营养,一岁多了还不能走路。有一次林伯渠去看望贺龙,见贺捷生面黄肌瘦,不能站立,就想方设法搞来了一只羊腿,让蹇先任每天给孩子煮着吃。这只羊腿吃完以后,贺捷生也能走路了。

林伯渠

抗战全面爆发后,贺龙出任八路军120师师长,蹇先任也被分配到军委总政治部当宣传干事,按照当时组织上的规定,下部队是不准带孩子的。贺龙只得将贺捷生寄养在边区的老乡家里。

有一次,贺龙回延安开会,顺便来看贺捷生,只见心爱的女儿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正孤孤单单地呆在一个角落里。贺龙心里涌起一阵酸楚,他快步上前抱起女儿。当得知不到两岁的女儿见到穿军装的男人就叫“爸爸”,见到穿军装的女人就叫“妈妈”时,贺龙心里难受极了,她自责地对女儿说:“娃啊,是爸爸委屈了你!”

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知道这个情况后,联名替贺龙向毛泽东上书,请求将贺捷生送到贺龙身边,由他们安排照看。毛泽东立即同意,小捷生这才和父亲团聚在了一起。

蹇先任和贺捷生

但这段快乐的时光仅过了10个月,随着抗战时局的日趋紧张,贺龙越来越忙,同时组织决定派蹇先任去苏联学习。为了女儿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贺龙决定把她送回湘西老家抚养。

正好此时贺龙的两个老部下秦光远和瞿玉屏来到了陕北,他们要求重回部队杀鬼子。周恩来亲自接见了他们,并交给了他们另一个任务:回湖南从事兵运工作,争取把湘西王陈渠珍拉到共产党一边来。

贺龙于是决定把贺捷生交给秦光远和瞿玉屏,让他们带回湘西抚养,他叮嘱两个老部下说:“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孩子的姓可以随人,但千万不可改名;二是一定要让孩子学文化。”

贺捷生被抱回湘西后,因秦光远有三个儿子,生活比较困难,而瞿玉屏刚好无儿无女,于是决定由瞿玉屏做她的养父。瞿玉屏怕暴露贺捷生的身份,对妻子谎称是从育婴堂抱回来的孤儿,让她从此姓瞿。贺捷生长到六七岁时,瞿玉屏也不敢送她去外面读书,他于是用无偿提供住所的方式,把一个从福建逃难来的人请进家,给孩子当家庭教师。

1944年,瞿玉屏去给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送药品,半路被日军飞机炸伤,回到家不久便撒手人寰,这时秦光远也已经去世了。瞿玉屏临终前,告诉9岁的贺捷生说:“你本不姓瞿,而是姓贺,你的生父就在延安,是共产党赫赫有名的贺龙将军,你长大后一定要去找他!”

幼年的贺捷生

瞿玉屏去世后,他的妻子杨氏有抽鸦片的恶习,整天待在家游手好闲,可怜的贺捷生从此跟着嗜烟如命的养母惨淡度日,小小年纪就要挑水、洗衣、倒马桶、踮起脚跟做饭,半夜里还要爬起来给通宵达旦打牌的养母做夜宵,生活十分艰难。

1945年10月,蹇先任为了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儿,托人于10月22日、23日在《大公报》连续两天刊登广告,公开寻找瞿玉屏和女儿。但瞿玉屏已经去世,贺捷生也已经隐姓埋名,她根本不可能看到这则广告。

直到2013年,贺捷生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时的一个同事,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历史档案时,偶然看到了这则广告,她马上打电话告诉贺捷生这个消息。但此时已经过去了68岁,贺捷生能做的,也只有仰天长叹了。

1949年末,解放军进攻湘西,在贺龙和蹇先任的多方寻找下,已经14岁的贺捷生才终于回到阔别了多年的父母身旁。

贺龙和贺捷生

贺龙一直对贺捷生充满愧疚,为了把女儿培养成才,他非常关心女儿的思想品质。有一次他对贺捷生说:“你已经到加入共青团的年龄了,你知道共青团的宗旨吗?你要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为了增强女儿的学习信心,贺龙还以自己为例说:“我小时候打弹弓,打不准,每天起早练,笨鸟先飞嘛!只要你勤快,就肯定能赶上别人!”

1950年,15岁的贺捷生向父亲提出了参军的要求,贺龙听后非常高兴,把女儿送到西南军区卫生部当了一名战士。5年以后,贺捷生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贺龙逢人便说:“我的女儿上大学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60年,贺捷生即将大学毕业,当时青海省计划筹建18所高校,急需大批人才加盟。贺捷生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未经父亲同意便毅然报了名。贺龙得知女儿的想法后,沉吟良久,女儿小时候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他舍不得女儿从他身边再次离开。但是知女莫如父,贺龙深知女儿的秉性和抱负,最后还是默默点了头。

贺龙和贺捷生

贺捷生到青海以后,成为了青海民族学院的一名历史教师。当时学校的条件异常艰苦,围墙和学生的床,都是用泥巴砌起来的,一顶顶帐篷便是教室。教师每月只有15斤粮、半斤油,有时连盐都供应不上。贺捷生先天发育不良,高原反应自然比别人严重,加之营养跟不上,她常年浮肿,鼻子出血,全身不适。但她依然咬紧牙关与大家一起坚持劳动,常常背起粪筐,到处去捡粪。

贺捷生在教学上也是认真负责,她还积极参加了西北地区及青海省的地方志及民族史的编纂工作,很快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尊重。不久以后,贺捷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一位天津籍的青年教师结婚,组成了小家庭。

婚后不久,贺捷生就怀孕了,但她仍然坚持上课,有一次竟晕倒在讲台上。贺龙心疼女儿,有一次开会时遇到了青海省省长,便对他说:“女儿要生小孩了,要她回北京,她不肯。她身体太差,在青海就蒙你们照顾了,吃点苦不怕,不要出人命。”

省长回青海后,赶紧寻找贺龙女儿的下落,但找了好久才知道贺捷生就是贺龙的女儿,她从没向他人提起过自己的身份。

贺捷生病了一场后,回北京看望了父亲。她一头扑在父亲宽大的肩膀上哭了起来。贺龙看着女儿,心疼地说:“黑了,瘦了,苦了你。”

贺捷生(左二)和家人

但贺捷生坚定地对父亲说:“我还要回青海, 回边疆!”

贺捷生在青海工作和生活了6年。她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无私地献给了青海。6年,使她了解了人生的意义、奋斗的真谛,她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和幸福。

1966年,贺捷生也受到了冲击,丈夫和她离婚了。1969年6月9日,家里来了一辆吉普车,说是接贺捷生和弟弟妹妹到301医院看望父亲。贺捷生以为父亲中是病了,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到了医院才发现自己已经和父亲生死两隔。她想上前,但是不被允许……

1974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1975年4月,已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贺捷生上书毛泽东,要求寻找父亲贺龙的遗骸,补行葬礼。不久以后,贺捷生得到通知,贺龙的骨灰安葬仪式将秘密举行,但要规定“五不”原则,即不致悼词、不献花圈、不组织治丧委员会、不公开报道、不进行宣传。

贺捷生知道这是有人从中作梗,她于是再一次上书毛泽东,并请邓颖超把信转呈给周恩来。病中的周恩来看到信以后,亲自给毛泽东写了信,并把贺捷生的信附在了后面。

后来据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回忆说:“毛主席看后把信搁在胸前,看着天花板掉了眼泪。”

最终毛泽东同意了贺捷生的请求,在他的批示下,1975年6月9日,周恩来抱病参加了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并亲自为贺龙致悼词。那天,贺捷生抱着周恩来那弯曲的胳膊,泪如雨下……

周恩来为贺龙致悼词

1978年,国家和人民迎来了新时代。贺捷生也重组了家庭,她的爱人叫李振军,当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既是一名老红军,也是一位不但能征善战、而且会诗词歌赋的儒将。邓颖超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

贺捷生曾这么回忆两人相识的经历:

他比我大10多岁,但是当时瞒着岁数,他说比我大8岁,我也相信了。他给我写信,都是用毛笔写的,字很漂亮。我觉得这个人可真糟糕,写恋爱信,还让秘书写。因为我想他那么小就参加红军,肯定是个大老粗,不相信他会写那么好的毛笔字。

贺捷生和李振军

不久以后,贺捷生再次穿上了军装,在《基建工程兵报》当编辑。凭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在青藏高原多年的生活积累,她在工作之余搞起了创作,没多久便写出了报告文学《共青畅想曲》。此后她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写出了《祝您一路平安》、《共青畅想曲》、《击毙二王的报告》等颇受欢迎的文学作品。1983年,贺捷生被吸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3年,贺捷生由总政治部重新安排工作。当时的总政主任余秋里是贺龙的老部下,按理说她完全可以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但贺捷生最终选择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苦差事:到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当编辑。

贺捷生上任后,专门去军事科学院老院长宋时轮上将家登门求教。宋时轮握住她的手,高兴地说:“好好好!选择贺捷生到军事百科研究部,我投赞成票。从你父亲贺龙元帅领导南昌起义,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改革开放,我们这支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毫无章法到建制整齐,蔚为大观,有多少经验教训需要梳理、总结和传承啊!”

此后贺捷生把一生中最富有活力的20年献给了军事百科事业,她先后主持编撰辉煌巨著《中国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其中《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共1300万字、15000幅图片,这是代表中国军事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成就的经典著作。

1992年7月22日,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使她成为了我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

1997年,贺捷生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她反而更忙了,在她的案头,摆着一台半新的微机,连着一支能自动识别的光笔。虽已看过六旬,可她仍如年轻时一样孜孜好学,她的许多文稿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退休后,她又先后创作出《深秋》、《湘西湘泉常在梦中》、《星星》等优秀的文学作品。

如今已经87岁的贺捷生老人依然笔耕不辍,她曾在一篇作品中写道:“生活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生活永远属于那些勇于进取、奋发开拓的人们。”这句话,可以说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

晚年的贺捷生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