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篇:18、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

 淘沙金 2023-02-15 发布于湖北

意识篇:18、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

当代,计算机电脑智能的出现,形成了人脑智能和电脑智能的密切关联。生物智能与非生物智能的融合,正在成为人文化科技时代的追求,一个人类意识结构更高发展的历史趋势已在向我们的时代走来。怎样来实现生物智能和非生物智能融合的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呢?这里有两种方法途径的思路。

人类意识结构通过概念思维和感官知觉的联结,在表象到概念,感性到理性,自主到自我,本能到智能,自然之物利用到概念之物创造,建构人类文化世界的运动中,形成了地球生命圈最优秀的文化智能。然而人类意识结构并不是可以就此到顶而自我满足的。

人类意识结构有它优秀的一面,也有它限制一面。美国学者雷· 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的著述中,比较了人脑智能和电脑智能,认为:生物型的人类智能的优势包括识别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人脑智能的限制是,人脑智能始终受到人类生理结构、运行速度、健康状况等等限制的。如“人类大脑使用效率很低的电化学和数字控制来模拟计算过程。其中大量的计算都是在神经元间,以200次/秒的计算速度(在每个连接)展开的。这至少比现代的电路慢100万倍。而非生物的电脑智能的优势在于,它的速度、内存容量、精准度,以及交换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都是远远超过人脑的。并不会受到生物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神经元之间切换的速度过慢或是颅腔空间过小等因素,以及持久的高性能等方面有足够的自由度”。

实施人类意识结构更高发展的路径的第一种方法路径和思路。

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提出的人脑运转原则的逆向工程,以人脑逆向工程实施生物智能优势与非生物智能优势的融合。认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我们通过纳米机器人对人脑的内部扫描,搞清人脑每个区域的生理结构与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源码,通过分形设计算法的电路布局进行解码、建模、模拟和仿真,使电脑智能达到人类智能的水平。“而一旦人工智能达到人类的水平,它一定会很快超越人类水平,因为它会把人类智能的力量和非生物展现出来的智能(包括速度、内存容量、知识共享)结合在一起”,进入“奇点”的临界。而“奇点”的涵义,在库兹韦尔那里就是,“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那时的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将比现今的人类文明更加杰出,我们对奇点的理解也将超越生物起源”。在库兹韦尔预测的第六纪元到来时,把非生物的意识扩展为宇宙意识。即到“2045年之后:宇宙觉醒,为了超越计算机的局限性,人机智能将物质转化为超级计算机,最终整个宇宙变成一个超级智能,这种智能可以改变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实现不同维度空间的穿越,并实现人类真正的永生”。对此,比尔·盖茨的评价:“我99%同意你的看法。我喜欢你的观点是因为它们有科学依据。但是你的乐观完全是一种宗教信仰”。

在库兹韦尔那里,有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1、智能就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诺伯特·维纳在他1948年的《控制论》一书中曾经预言过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宇宙的基石不是能源,而是信息转换;

2、通过人脑生理结构的源码扫描,解码人脑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运营原则;

3、通过人脑逆向工程,进行分形设计的算法建模、模拟和仿真,使人工智能达到人类智能的水平;

4、通过新的计算机范式和成千上万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提供技术的支撑;

5、融合生物智能和非生物智能的优势,完全超越人类智能。

6、任何复杂性都是建筑在简单性基础上的。“寻求更简单的理论”是科学的驱动力,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使每件事尽可能简单,而不是简化”。“原始人类大拇指轴点的改变便是诠释这个概念的一个重要实例,这是人类进化中的关键一步,它使得人类对周围物体能做出更精确的操作。像黑猩猩这样的灵长目动物也能够抓住物体,但不能有力地紧握物体,也不能很好地写或者操控工具。大拇指轴点的改变并没有增加动物的复杂度,却增加了秩序。进化表明,一般情况下秩序程度越高,相应的复杂度也越高”。

然而,我也注意到库兹韦尔《奇点来临》著述的缺陷,一是,从头至尾没有触及到智能和意识的关系,而人脑智能本质上是一种有意识和思想的智能。意识有它的起源和初始,有意识方式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的塑造经验历史,有人类意识结构形成的实在方式和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有人类意识在自主基质上的自我意识切入,等一些重要的根本特征。对此库兹韦尔似乎完全忽略了;另二是,库兹韦尔的人脑逆向工程,对人脑生理结构需要有纳米机器人的扫描,三维神经网状的并行电路,更高范式的计算机等等,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和技术支撑,有许多难以发现和突破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难以发现和突破的深层次问题的源码完全有可能已为数十亿年之久的大自然过程抹去而无以寻觅。

在我看来,以库兹韦尔为代表的人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单纯的技术设想和思路来实施人脑逆向工程,以求获得非生物的人工智能全面赶超生物的人类智能,是有很大问题的。库兹韦尔在2005年预测的一些时间节点,现在已2023年了,至今还不见踪影。出现这样的根本问题和障碍是,人脑的生物智能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和思想的智能,如果不搞清意识的起源和初始,意识方式的生物进化塑造和文化演化塑造;不搞清人类意识结构的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的联结;不搞清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不搞清意识的自主基质和人类意识在自主基质上的自我意识介入;不搞清人类意识结构运动形成的概念逻辑机制,技术性的人脑逆向工程是否真正能在非生物智能中实现人脑意识生物智能,是要打上很大问号的。而意识的问题,显然是单纯的科技思路难以破解和需要哲学来帮助解决的。

近来在世界范围出现了一波ChatGPT 的热潮。ChatGPT是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ChatGPT将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教育,对许多相关的职业岗位带来巨大冲击。但我以为,ChatGPT归根到底是自然语言的处理工具,只是在互联网已有知识的搜索基础上,从训练数据中学习、提炼、模仿,进行程序的作业,并不具有意识和思想,也不会创造新的经验观察和发现,思想和经验统一的新知识。因此也谈不上超越人类的智能。

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的另一种方法途径和思路。

我认为就是通过破解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绕开人脑逆向工程对人脑生理结构的扫描,建模、模拟、仿真,以及技术支撑的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破解的难题。

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是在人类意识结构运动中所形成的,概念逻辑的形成过程必然对人脑的生理结构进行相应的塑造,并写入基因遗传的编码。尽管我们的对概念逻辑形成过程对人脑生理结构的塑造可能无法搞清,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类意识结构原理的哲学探究,揭示概念逻辑的基本原则,搞清概念的生成,概念在人类意识结构运动中自身展开的语言、制图、认识、自我、思想、精神、智能、创造的基本环节和规则。

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自身能动展开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一阶的概念生成形态,二阶的概念思想形态,三阶的概念智能形态,以及三者无限循环的提升:

1、一阶的概念生成形态,即直观到抽象的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介入的概念生成形态;

2、二阶的概念思想形态,即以已有概念为材料的抽象之抽象的概念思想活动,形成思想建构的对象和精神意志的概念形态;

3、三阶的概念智能形态,即思想和经验统一的概念之物创造的智能形态。在三阶的概念智能形态阶乘上,概念的自身能动展开在概念之物创造中,获取了新的自然之物和新的事物关系属性(包括自然事物关系属性和概念事物关系属性)的经验观察和发现,为更高层次的概念之物创造提供感官知觉的对象。由此形成从经验观察和发现到概念之物创造,进而从概念之物创造到新的经验观察和发现,上升到更高的概念之物创造的无限循环上升的人类智能。

综观人类数千年来的哲学发展史,哲学在与往各门学科独立地从哲学怀抱中分离出去,如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从哲学中一一分离出去后,按照一百八十多年前恩格斯的见解,哲学自身领域剩下的就是思维和逻辑。

如今,哲学面临的时代契机是,科技需要哲学的帮助。哲学已需要转变传统的以各自设定的规则为逻辑自洽的那种形而上学思辨,转向哲学自身领域的科学,为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提供科技需要的哲学帮助和协同。

美国学者马丁·戴维斯(1928- )在《逻辑的引擎》著述中,从莱布尼茨之梦,布尔把逻辑变成代数,弗雷格从突破到绝望,康托尔在无限中摸索,希尔伯特的营救,图灵构想的通用计算机等等的历史回顾中指出:“计算机从20世纪50年代的塞满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逐步演变成今天轻巧而强大的能够完成各种任务的机器,在这整个过程中,其背后的逻辑始终保持一致。这些逻辑是几个世纪以来数位天才思想家一步步发展出来的。 … 计算机实际上是逻辑机器。它的电路体现了几个世纪以来一大批逻辑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之精华”。

电脑智能的基石是程序逻辑,无论是电脑的系统架构和生态软件都是程序逻辑的编程,无论把这样的编程说成是建模,模拟、仿真等等,其实质都是程序逻辑。

电脑的程序逻辑是由二进制数码逻辑和集合对应逻辑组成的。一切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都需要转换为二进制的1和0组成的数码,才能输入计算机电脑或门的逻辑电路进行处理。输入计算机电脑的数据,都需要通过无限集数据输入和有限集程序算法的对应处理来实现信息的处理转换,输出指令让机器执行。

电脑智能的出现,显现了一种逻辑和智能的关系。就哲学而言就有了把逻辑学的发展从从取自经验的形式逻辑,转向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开发和应用的时代需要的新发展。即通过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自身能动发展诸环节的探究和揭示,把概念逻辑引入电脑智能的开发和应用,从一阶的概念生成形态,二阶的概念思想形态,三阶的概念智能形态,在电脑中建模概念逻辑的系统架构和生态应用,使电脑智能达到人类智能的意识和思想的水平。实现电脑智能和人类智能在意识和思想水平上的“人类接口”,生物智能和非生物智能的融合。

人脑逆向工程和概念逻辑开发应用,一种是在电脑智能的或门电子线路中进行人脑的生理结构的模拟建模,一种是在电脑智能的或门电子线路中进行概念逻辑的建模。两者的目的都是实施电脑智能走向人脑智能,使人类意识结构在人脑智能和电脑智能的优势组合中,获得更高的发展。问题是,两者中哪一个才是人类意识结构更高发展的可行的实现途径和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