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潢川县魏岗乡郝家龙王庙

 姓氏文化藏谱馆 2023-02-15 发布于山东

           郝楼之郝家龙王庙传奇

魏岗乡郝楼村位于潢川县北部小潢河西岸,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古老村落。明代光州人郝璜在英宗朝曾为兵部右侍郎,执掌国家兵权,家族三世皆为进士出身,其子孙皆援例授官。后郝璜致政返乡,寄情光州七里凤凰岗,常淌漾于小潢河两岸,在九里沟保择地建郝家龙王庙一处,故后人称此为“郝楼”。郝楼的古柏在民间流传有罗成拴马一说,但实际上两棵树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隋唐英雄的活动时间相去甚远。




     潢川县魏岗乡郝楼村的两棵古柏树

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钟敬文教授说过:民间传说总是围绕一定的客观实物来讲述,其故事情节虚构和幻想是有限的,其传承范围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要了解光州郝楼的传奇历史的源头,尚需寻找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


           白浮泉遗址龙王庙殿内的塑像


               明清郝家龙王庙

郝楼村村委大院高高的地基即为原龙王庙原址高台


在郝楼村村委会大院内,就保管有两块明清时期的青石碑。一块为明代石碑,长约两米二三,宽七十公分,体量较大。碑额上有高浮雕的双龙戏珠图案,碑额中间凹陷处隐约可见“圣旨”二字。碑体两侧是浅浮雕的龙纹,整体风格庄严大气,石碑主体保存完整,但碑面文字因年代久远、历经时代变迁和风化侵蚀,已很难辨识。


碑额中间凹陷处隐约可见“圣旨”二字


碑额上有高浮雕的双龙戏珠图案的圣旨碑疑似为明代的石碑,字迹已经完全看不见。

另外一块清代光绪年间深青色石碑长约一米二,宽约五十公分,因曾埋于墙内用作房屋地基,反而保存较好,碑体文字阴刻楷体,工整隽秀,较为清晰。



       清光绪年间龙王庙碑考证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和月(四月)刻成的郝家龙王庙碑


郝家龙王庙碑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刊石刻成

据实地考证,碑文总共671个字,其中前半部记文14行,每行36字,末行18个字,中间郝垣、郝台二兄弟人名“垣台”合占一个字格,共487个字,暂有6个字不明;后半部分为州官堂论,共5行,每行34字,共有170个字,暂有1个字为推断字(即最后的“示”字);落款14个字,记录了刊石立碑的时间,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年四月,“清和月”意为四月,“縠旦”意为良辰吉日的意思。下面是碑文简体字版全文:

自来木必有本水必有源祖宗者子孙之本源也窃以先人有所创於前后人宜守之於后倘

使守之而不能成又焉得为后人哉我郝氏肇自秦汉起自晋唐传至隋唐三世祖相贵公赐

进士出身为滁州刺史四世祖处俊公官至吏部侍郎皆为当世名卿历历可辨前明正统朝

我十二世祖璜公赐进士出身历任兵部侍郎偶值都城亢旱璜公特奉简命为祈雨〇〇〇

之间甘霖叠沛唯曰天有转机要皆我祖精诚之所感格也厥后璜公致政还里择地於光州

九里沟保建修郝家龙王庙一所原基后殿三间东西两楹六间前殿四间中供关帝塑像东

塑龙王西塑火神各像并施田稞十二石招僧祀奉香火外提留田三亩四分作为岁修之资

传至国朝不料於咸丰同治年间皖匪入境迭遭杀害闾阎困苦庙宇倾颓无力修理复原乡

里诸人先於康熙年间大河东有社神庙一所群相超赴拜祷不竭无奈河水阻隔祷为〇〇

妇女难以往来经前庙邻向余等先辈商借暂移社神於龙王庙之前殿庶免风雨跋涉之劳

并立有借庙字据庙之前殿就近诸人亦草草修葺孰意人心不古旧端观咒迭起雀角鼠牙

之争从光绪十三年至十七年屡讼不停后经光州尊袁大公祖涖任之初当堂断结论案此

庙仍归余郝垣台等管理余等随即懔遴结案解囊重修祠宇神像焕然一新工竣刊立碑石〇

将堂论刻列於石以垂永远以杜争端是为记

光州正堂袁大公祖堂论查九里沟旧有龙王庙一处及稞田若干故据龚宣一令供简

向归郝姓管理交单亦由郝姓收执查龚暄等去岁呈验碑文亦后注明该庙创自郝氏

是郝姓为此庙起首山主无疑至十五年杨前任断案有山主郝委之论並无不妥郝姓

干预之说着此庙仍归郝姓管理除提络住持香火养膳外余钱作岁修之资不准郝姓

侵吞亦不准成为郝家祠堂郝家龙王庙伏惟该保大家赛神祈祷各具结完案此刊示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 清和月 縠旦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刊石刻印的郝家龙王庙碑碑文对照识别。

据此碑文记载,可知光州郝氏一族,始于秦汉时期,自晋唐时期形成起部族聚落,家族传至隋唐时期,人才辈出。

三世祖“相贵公”郝相贵(《旧唐书·郝相贵传》载“郝相贵,隋末与其妻父许绍据峡州归国,以功授滁州刺史)赐进士出身,为滁州刺史。四世祖“处俊公”郝处俊,官至吏部侍郎,皆为当世名卿。这里的郝相贵和郝处俊都是唐初名臣,《旧唐书》有郝相贵传,《新唐书》有郝处俊传。

郝处俊(607-681)是唐朝高宗时期的宰相(中书令),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其父为郝相贵,为唐初名臣。郝处俊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十岁早孤,好读书,嗜《汉书》。贞观年间进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郝处俊做过甑山(汉川)县令,故时人郝甑山。累迁吏部侍郎。武则天当政时,极力反对高宗让位武则天(新唐书-武则天皇后本纪)。武后忌之,以行止无瑕,不能加害。又兼太子中庶子,拜侍中,罢为太子少保。唐高宗开曜元年(681年)去世,年七十五岁。郝处俊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郝处俊下葬后,有一书生路过其墓,叹曰,“葬压龙角,其棺必斫。”有二子:郝北叟,司谏郎;郝南容,秘书郎。后来其孙郝象贤因反对武则天称帝失败,武则天下令将郝象贤的尸体割裂分解,并连坐处罚挖掘了郝处俊的坟墓。

         郝楼村清代龙王庙碑局部


到了明代郝璜(十二世祖璜公,1404-1483,正统年间壬戌进士,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天顺初升兵部右侍郎)任兵部侍郎时,恰逢两京都城大旱,郝璜奉朝廷命负责祈雨,后来天降甘霖,解决了久旱不雨的问题。郝璜后来退休回到乡里,在九里沟保择地修建郝家龙王庙一所。原龙王庙建筑规制为后殿三间,东西两楹六间,前殿四间,中间供奉关羽大帝塑像,东边供奉龙王塑像,西边供奉火神等诸位神仙塑像,并置办庙产田稞十二石,招和尚僧众祀奉香火,外提留田三亩四分作为每年杂项开支。不料,传至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皖匪入境,从东边过来的捻军烧杀抢掠,四周乡邻生活困苦,庙宇倾颓无力修复。到了康熙年间,河东原有社神庙一所,周围乡邻民众争相拜谒祷告,无奈河水阻隔,妇女老幼难以往来,经原社神庙住持向郝家先辈商借,暂移社神庙於龙王庙之前殿,两庙合为一体,并立有借庙字据。岂料人心不古,从光绪十三年至十七年,河东庙众因田产纠纷和鸡毛蒜皮的小事(雀角鼠牙)等旧端反复告官(屡讼不停),后经光州知州袁镇南(1845—1925,字保臣,号辛坡,辽阳人。清同治癸酉举人,光绪丙子恩科进士。历任桐柏、永城、祥符、河内知县,光州知州,开封、河南、怀庆知府)当堂断结,龙王庙仍归郝家族人郝垣和郝台兄弟等人管理。郝家族人随即募集资金,重修祠宇神像,龙王庙和社神庙焕然一新,竣工后将知州堂论结案文书刻在石碑上昭示后人,以垂永远,以杜争端。

清朝覆灭后龙王庙和社神庙功能渐趋淡化,因庙产田稞和山主皆为郝姓人家掌握,此庙后来逐渐沦为郝氏私家宗祠,民国时期被当地地主把持,解放后被收归村集体所有。


郝家龙王庙原址位于现在的魏岗乡郝楼村村民委员会部位置





清代光州知州袁镇南书法手迹

这块碑文里面提到的“光州正堂袁大公祖”指清代光绪年间光州知州袁镇南,其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一直在河南各府县为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封建社会官吏之典范。袁镇南一生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所到任之处,社会稳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是百姓心中的一代清官。光绪十六年(1890年),袁镇南因功晋升为光州知州。《辽阳县志·卷九·乡宦志》记载:“在任五年,发奸摘伏,民无冤抑”。民国初年解职后,袁镇南选择侨居济南,卒于济南。正是因为袁镇南来到光州赴任,九里沟保郝楼村郝家龙王庙庙产纷争一案方才具结,而此结果也是郝家能够接受的。


                结案石碑透隐情

袁大公祖堂论意思就是光州知州袁镇南当堂审理断案的结论;三个画红圈的地方可见人为篡改的痕迹。

不过仔细查看光州知州袁镇南的案卷具结文书,“该庙创自郝氏,郝姓为此庙起首山主无疑”是指龙王庙为郝氏家族创建,起首山主(山主旧指寺庙管理人员)也是郝姓家人,但在光绪十五年,前任知州杨修田断案“有山主郝委之论,郝姓干预之说,并无不妥”,意指郝委做山主时,郝姓人家可能有“干预”庙产田稞分配等事一说;故现任光州知州袁镇南断定:龙王庙庙产田稞除提络住持香火养膳外,剩余钱两用作每年维护修缮之资,不准郝姓侵吞,龙王庙亦不准成为郝家祠堂(注:此处“不准成”三个字明显是后来有人特意铲除),郝家龙王庙伏准(惟)该保大家赛神祈祷。所谓“赛神”是指老百姓为了感谢“神”所给予的幸福,祈求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就要组织“赛神”。每逢“赛神”日子到来,在安排隆重的祈祷仪式的同时,往往还伴有歌舞活动。“伏惟”是上对下的敬语,古时候公文常用,这里应该是刻字匠人误将“惟”字刻成“准”字。光州知州的堂论明确要求,龙王庙亦不准成为郝家祠堂,但是时时变迁,谁也不曾预料二十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州官堂论被人为地篡改,“不准成”三个字被铲除,郝家龙王庙也就是当地百姓说的十五里庙,最终还是成了郝氏宗祠。


郝楼村郝家龙王庙碑简体文字翻译对照


龙王降雨图(河北清代龙王庙内壁画)


郝家龙王庙碑自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刊石刻成,已经存在了一百三十多年。1892年是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代,鸦片战争已经结束50年,洋务运动也搞了近30年,离甲午中日海战还有两年,世界上已经有跨大洋双向电报诞生。但愚昧的清政府依然依靠日趋下降的农业税支撑着国库开支,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洋教”正零零星星的从豫北往南在广大农村逐渐渗透,到1899年时,基督教内陆会已经在光州建立了分会。


郝楼村龙王庙旧址(现郝楼村部)背后的水围子


袁镇南自清光绪十七年七月接任光州知州后,一直到下一位孙叔谦(山东荣城人)光绪二十四年二月赴任,整整做了七年半光州父母官。他治理政事精明,发奸摘伏,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此碑即是记录了郝氏宗族先祖郝相贵、郝处俊和十二世祖郝璜的族谱资料,也是反映光州廉吏袁镇南治理政事,为民公断的珍贵史料。同时,也为光州历史文化中关于社稷坛(即社神庙)和龙王庙的具体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大运河边的清代龙王庙(河北省)


从九里去往郝楼的路上经过的一条百年历史的堰沟——坡堰


从九里沟往邓店集的道路以前是土路现在水泥路


本文是《光州史话 Ⅰ 传奇郝楼》文史创作系列作品,共三部分。

《第一章 传奇郝楼之阴阳古柏》

《第二章 传奇郝楼之郝家龙王庙》

《第三章 传奇郝楼之天官郝璜》


参考资料

1、清顺治十一年版《光州志》,卷之二,建置志·坊额;卷之九,人物考(上);卷之十,人物考(下);卷之十二,艺文考(下);

2、清康熙三十一年版《光州志》,卷之一,舆地考·沿革;卷之二,建置考·丘墓志;卷之十二,艺文志(中);

3、清光绪十三年版《光州志》,卷之四,古迹志·坟墓志;

4、《新唐书》,《郝处俊传》,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

5、《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

6、《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之四十五》;《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之九十三终》;《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一》;

7、《明史 卷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六》,《列传六十四》,《杨洪石亨传》,《李贤吕原》,徐元文监修,朱彝尊、尤侗、毛奇龄、万斯同等编纂,康熙十八年(1679年)始;

8、《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五百二十五卷,郝姓部汇考,廖用贤尚友录(郝姓),郝姓部列传;

9、《隋唐演义》,第三十二回,《单锏别妻全大义 染面涂须诈登州》,第五十九回,《杨林大摆一字长蛇阵 罗成设计夜奔瓦岗山》,清 褚人获;

10、《潢川县地名资料汇编》第21,魏岗乡地名资料介绍,潢川县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编辑,1989年12月;

11、《诗尚凝寒》,《散文 | 古寨城墙》,余长城,2021年清明;

12、《揭开明末李自成“九洗光州”与“光州问祖皆曰自江西来”的历史真面目》,陈国太,潢川县史志办,2019-03-03;

13、【古城纪事】辽阳人物 乡宦篇,《一代廉吏袁镇南》,市档案局编研科,辽阳档案,2018-02-08;

14、《郝璜与光州九座“废坊”》,杨峰,这里是光州,2020-11-02;

15、《光州记忆:廉吏袁镇南》,杨峰,这里是光州,2020-03-14;

16、《光州廉吏》,第四篇 引以为鉴篇,第129页,《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郝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