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后延时服务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3-02-15 发布于河南

(2211)

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在大张旗鼓落实的一项教育行动,据说一些幼儿教育机构也在争先恐后地要加入到这个行列。

为什么要实行课后延时服务?说白了,它只是“双减”政策的一个衍生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留在学校里,让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延时教育服务。不管是小学的下午放学后的推迟放学,还是初中加两节晚自习,只要学生不再到校外的辅导机构、托管机构去,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就可以适当减轻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家长的相应精力负担。

然而,在教育人的朋友圈里、微信群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许多学校费尽心机、丰富多彩的花样服务,不仅文化课门类齐全,而且还有什么书法课、舞蹈课、足球课、手工课……,仿佛五育不并举服务就有缺陷一样,让课后延时服务俨然就成了学校全面教育的顺理成章的延续。

这其中除了难免有一些蹭热度的炫耀或夸张之外,也许更主要的是他们把课后延时服务想的太复杂了。课后延时服务其实就是利用学校特有的人员、场地和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延时看管、辅导、拓展而已。

所谓“看管”,就是在学生放学后,学校帮助家长再带一会孩子。特别是对于小学学生来讲,三点半现象确实成了家长一个很现实的精神或经济负担。按时接孩子,势必要影响下午的工作,交给托管班,肯定要有相应的经济投入。正是基于这一点,“双减”政策才要求学校进行课后延时服务,让学校帮助多看管两小时孩子,等家长下班后轻轻松松接走。

所谓“辅导”,就是在学校看管的这段时间里,让教师再帮助辅导一下当天的功课及家庭作业。不管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习咋样,现在的家长大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而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几乎成了家长们的一件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小学生的作业,家长们都看得懂,做得了,但很多就是讲不清。中学生的作业,部分家长可能也忘了,看不懂,也做不出,更讲不了了。没办法,为了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只能领出学校门,再领进辅导班的门,让校外并不专业的老师帮助辅导功课。这样,昂贵的辅导费,不仅增加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辅导机构,还可能将孩子带偏,又徒增家长的精神压力。

所谓“拓展”,就是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可以组建一些社团、兴趣班等供他们选择,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使他们高质量、健康快乐的成长。

也就是说,看管和辅导应该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线,而拓展只是对部分学生的一个有机补充。如果把拓展当成了延时服务的主要内容,显然就曲解了课后延时服务的本义。特别是个别学校还提出了要把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化,就像教室里的课程表一样,把课后延时的时间一节一节的排满。煞费苦心、费时费力,最后又造成了更多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完不成作业,出力不讨好,让家长们的负担更重,对服务的结果更不满意。

课后延时服务,并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他只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辅助。我们切莫太用力了,否则本末倒置,不仅不能双减,甚至还可能助长双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