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之三国正史19:自古感情靠不住,唯有利益得人心

 mynotebook 2023-02-15 发布于湖南

【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原文】初,张邈少时,好游侠,袁绍、曹操皆与之善。及绍为盟主,有骄色,邈正议责绍;绍怒,使操杀之。操不听,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操之前攻陶谦,志在必死,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

陈留高柔谓乡人曰:“曹将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恃陈留之资,将乘间为变,欲与诸君避之,何如?”众人皆以曹、张相亲,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张邈年轻的时候,性格豪迈、行侠仗义,袁绍、曹操都和他称兄道弟,彼此关系很好。

后来,袁绍在当上讨伐董卓的盟主后要曹操去杀张邈,曹操就是顶住压力、坚决不肯。

'张邈是亲近的朋友,即使他有不对的地方,也该宽容。如今天下尚未安定,怎么能自相残杀呢?'

再后来,曹操第一次去攻打陶谦,对家中妻儿老小留下“遗言”:

'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张邈。'

好在曹操凯旋,但见到张邈后,两人“垂泣相对”。

图片

由此可见,曹操对张邈不仅充满感情,而且高度信任。

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曹、张两人熟识多年,彼此的性格脾气都很了解,知根知底,对彼此的行为有稳定的预测。

二是曹、张两人共同讨伐董卓的事业中积累了战友感情,特别是曹操能够顶住袁绍的压力救下张邈,曹操自认为对张邈有救命之恩。

三是曹操能够得到兖州,张邈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按照影响力的互惠原则,你帮助过的人不一定会帮你,但帮你的人就一定会再帮你。

两人浓浓的兄弟情,让世人甚至曹、张都毫不怀疑彼此感情的纯洁性、坚固性。

图片

但是,当地一个叫高柔的年轻人却不看好曹、张两人的友谊,他认为两人之间必有一战。

他的分析简单明了直接从利益角度出发

“曹操虽然目前占有兖州,但他本有兼并天下的图谋,不会安心坐守这块地盘。而张邈倚仗陈留郡作资本,将会找机会另作打算。”

换句话说,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志在天下,另一个又不想屈居人下。

不管两人你侬我侬关系多好,根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必然会迫使两人发生冲突。

首先,在三国末年群雄逐鹿的年代,一个参与竞争厮杀的诸侯必须抛弃个人感情,保持绝对理性,否则就是栽跟头甚至掉脑袋。

其次,诸侯一旦参与厮杀,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个人意志已经被其他人裹挟,别人也会逼着你去做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队伍就不好带了。

最后,即便诸侯愿意为感情放弃利益,但别人是不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或许你在别人眼中老早就是一块砧板上的肥肉。

图片

果不其然,在曹操第二次率军攻打陶谦的时候,留守后方的张邈在陈宫等人的怂恿下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进入兖州。

会陈留太守张邈叛操迎吕布,操乃引军还。《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张邈的背叛,打得曹操措手不及。

好在荀彧、程昱、夏侯惇守住了曹操的大本营,给曹操最后的喘息机会,否则三国历史就将重新写过了。

而曹操经此一劫,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毛病。

曹操与张邈的决裂过程,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图片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在我们的生命中,儿时的玩伴、学校的同学、工作的同事、事业的伙伴等等,都会在各个时期与我们朝夕相处、十分亲近。

就如乘坐公交车一样,一站又一站,气氛很好。但到站后,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来。

下车的人远离了我们,彼此的感情也就逐渐淡化了。

上来的人又和我们共同奔赴一段目的地,感情也会逐渐升温。

换言之,只有那些一起坐在公交车上的人才能够一起迎面前行、一起保持温暖。

而这辆车以及车上的温暖,就是人与人的利益。

只有基于利益的关系,才是最为牢固的。

只要利益在,关系就一直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