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还是滋阴?

 昵称65820384 2023-02-16 发布于河南
        在中医界,由古至今,一直都存在“扶阳派”和“滋阴派”两大派,且各争己见。
        而我个人是这样认为,这不应分“派”,而应该说为“法”。因为人在发病阶段,会表现为不同的体质特征,不同的体质,就有不同的治法。例如,一个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四大症)的病人,火神派的郑钦安,还会用扶阳药吗?不会。又如一个三阴虚寒,脉微欲绝,说话无力的病人,滋阴派的朱丹溪,还能用滋阴药吗?不能。所以,我们对人类的体质,不能用“阴多”或“阳多”一概而论,一锤定音。应该是根据各自体质各自论,在确定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之后,再用其偏性之药纠之,但用药必须要有“平衡”的思路:寒中不忘温,热中不忘凉。这样才能调整阴阳平衡,使之康复。
        在向众多的前辈名师学习中,我认为关老的学术传承比较适合我,因为他的辩证论治,秉承了传统的中医学术思想 ; 而舒老师的断症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借此,深表谢意!
        无论是我们梁主任的中医入门课,郝万山老前辈的伤寒论,刘景源教授的温病学,还是倪海厦大师的讲座,关庆维堂长的学术传承,舒卿老师的针灸理论,最终都维持印证了我的一个想法:
在古代以前,是没有病名,也没有方剂的。

中医学者:邹明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