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历代后妃系列之“历史上的淑妃”(下)

 金色年华55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前文指路☞

* 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淑妃--韩氏

韩氏,生卒年、籍贯不详,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淑妃。

韩氏原为李存勖的正妻。908年,李存勖被封为晋王,封韩氏为卫国夫人。韩氏没有生育,而李存勖的宠妾刘玉娘却生下了长子,母以子贵,刘玉娘在李存勖的妻妾中地位逐日上升。923年,李存勖称帝,准备册立皇后。韩氏作为正妻,理应受封皇后。但是李存勖看重长子的生母刘玉娘,授意宰相豆卢革、枢密使郭崇韬奏请册立刘玉娘为后。

同光二年(924年),韩氏被立为淑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引契丹灭了后唐,韩淑妃被契丹人所掳,不知所终。

  • 五代十国后唐明宗皇后--曹氏

曹氏,(?-936年),籍贯不详,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皇后。

李嗣源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因功获封中书令,期间娶曹氏为正妻,封楚国夫人。926年,李嗣源即位为明宗,封曹氏为淑妃,四年后册立为皇后。李嗣源宠爱王淑妃,曹氏的宠爱并不多,曹氏只生一女:晋国公主。不过,王淑妃对曹氏非常恭谨,后妃间的关系很好。

934年,李从厚即位,尊曹氏为皇太后。936年,石敬瑭引契丹灭后唐,曹氏自焚殉国。940年,曹氏被追谥为“和武显皇后”。

  • 五代十国后唐明宗淑妃--王氏

王氏,(?-947年) ,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淑妃。

王氏的父亲是糕饼店的老板,她的出身并不算好。王氏生得艳若桃李,人称“花见羞”。王氏 十几岁的时候,进后梁名将刘鄩府中为侍女,因貌美得到宠幸。刘鄩死后,王氏被李嗣源收入府中。李嗣源爱其美色,纳其为妾。王氏把从刘鄩府中带出来的财物都分给了李家的众人,使得她在众人眼里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李嗣源更是对她另眼高看,对其有专宠。

926年李嗣源即位为明宗,四年后拟立皇后。当时李嗣源的正妻是曹氏,她知道李嗣源宠爱王氏,便和王氏说自己身体不好,还是王氏来当皇后比较好。王氏则认为,皇后是国母,理应由正妻担任,自己当个嫔妃就可以了。可见,妻妾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和睦的。于是,曹氏被立为皇后,王氏则被封为淑妃。

王氏没有生育,收养了宫人所生的皇子李从益(许王)。933年,明宗病死,李从厚继位,尊王氏为皇太妃。936年,石敬瑭叛唐,建立后晋。王氏想要出家为尼,但被石敬瑭拒绝。石敬瑭敬重王氏的人品,觉得留她可以收买人心,遂将她母子迁至德宫,一体宽宥。后晋迁都汴梁,又携她母子随行。直到942年,石重贵继位为后晋出帝,王氏才回到洛阳。

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因王氏养子李从益率军抵抗过刘知远,所以刘知远将王氏母子杀害。王氏时年大约四十余岁。

  • 五代十国后周太祖淑妃--杨氏

杨氏,(?-947年),镇州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真定少尹杨弘裕的女儿,后周太祖郭威的淑妃。

杨氏在后梁时期就以美色闻名,后被召入赵王府,成了赵王的姬妾。921年,赵王被杀,杨氏流落民间,为了生计嫁给了同乡石光辅为妻。但是没过几年,石光辅就病死了,杨氏年纪轻轻开始守寡。此时,郭威的妻子柴氏病死,他素闻杨氏美貌,便娶她为继室。

947年,杨氏去世。951年,郭威称帝,追封杨氏为淑妃。郭威对杨氏还是有一些感情的,称帝后,对于杨氏的家人进行了封赏。杨氏的弟弟、父亲都被封为了朝中重臣。

  • 五代十国前蜀高祖淑妃--小徐氏

小徐氏,(?-926年),成都人,后唐眉州刺史徐耕的女儿,前蜀高祖王建的妃子,徐贤妃的妹妹。

908年,小徐氏以美色与姐姐一同应召入宫,姐姐封为贤妃,小徐氏封为淑妃。因小徐妃美若花蕊,宫中称她为“花蕊夫人”(历史中有多个花蕊夫人,小徐氏为其中之一),也称小徐妃。小徐氏没有生育。

918年,王建病死,王衍继位,尊小徐氏为皇太妃。王衍是大徐妃的儿子,大徐妃因此被封为皇太后。小徐氏依仗姐姐及外甥的权势,在宫中的生活十分惬意。小徐妃有文才,尤其是诗作得很好,《全唐诗》收录了小徐氏《题金华宫》、《又题谒丈人观》等6首诗,诗作的意境和水平在后妃诗词中可谓是佳作。

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小徐氏和姐姐徐太后同时被俘,于次年被押解至洛阳。当进入到秦川境界时,姐妹两个同时被杀而死。

  • 五代十国闽惠宗皇后--陈金凤

陈金凤,(894-935年),福建福清人,唐末福建观察使陈岩男宠陈侯伦的女儿,闽惠宗王延钧的皇后。

陈金凤的父亲陈侯伦,本是陈岩的男宠,和陈岩的小妾陆氏私通,生下了陈金凤。陈岩死后,陆氏和陈金凤跟随陈岩嫡妻的弟弟范晖生活。范晖后被闽太祖王审知所杀,陈金凤流落民间,被族人收养长大,少年时期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选良家女充盈后宫,陈金凤入选,被封为才人。陈金凤以美貌得宠,宠幸与王审知的皇后黄氏不相上下。925年,王审知死,嗣王继位,在位仅仅一年,王延钧就杀掉了嗣王取而代之。王延钧素闻陈金凤艳名,登基后不久就宣见了她,一眼便为之倾倒,旋即封其为淑妃。933年,王延钧废掉了原配刘皇后,册立陈金凤为皇后。

王延钧极为宠爱陈金凤,为其修建了长春宫,天天和陈金凤在此饮宴。每次饮宴都要点燃金龙巨烛数百只,将大殿照得光明如白昼。陈金凤的家人因她的得宠,都得到了封赏,生父陈侯伦被追封为威武军节度使,母亲陆氏被封为长乐郡夫人。陈金凤能诗,《全唐诗》收录了她两首词,水平还是很高的。

惠宗皇帝王延钧晚年得了风疾,常年卧床。陈金凤为了排遣寂寞,与臣子归守明、李可殷私通。935年十月,王延钧的继子王继鹏杀死了李可殷,陈金凤一气之下向王延钧进谗言,想让王延钧杀死王继鹏。消息被王继鹏得知,王继鹏索性先下手为强杀死了王延钧和陈金凤。陈金凤时年42岁。

  • 宋真宗淑妃--杨氏

杨氏,(984―1036年),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天武副指挥使杨知信的侄女,父杨知俨,宋真宗赵恒的淑妃。

995年,不满12岁的杨氏入宫,侍奉皇子赵恒。因其美貌聪慧得到赵恒的宠幸,997年,赵恒继位,封杨氏为才人。杨氏与赵恒的宠妃刘娥交好,本人也很知进退,赵恒对她也是宠幸隆盛。凡真宗晋升刘娥,也会晋封杨氏。杨氏后晋婕妤、婉仪,宋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氏皆随从。在刘娥被册封为皇后不久,杨氏晋封为淑妃。

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尊养母杨淑妃为皇太妃。仁宗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1033年,刘娥病死,遗诏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称“保庆皇太后”。

宋仁宗没有儿子,杨太后建议他选择宗室里德才兼备的人选为嗣。宋仁宗采纳了杨太后的建议,收养了濮安懿王之子赵曙,即后来的宋英宗。1036年,52岁的杨太后病死,谥为“章惠皇后”。

  • 宋高宗妃--张氏

张氏,(?-1190年),开封祥符人,宋高宗赵构的妃子。

张氏少年时入宫,初封为永嘉郡夫人。宋高宗后来禅位成为了太上皇,在这之后,张氏开始得到宠幸。乾道六年(1170年),张氏晋封为婉容,十年后,晋为太上皇淑妃。1189年,张氏又晋为贵妃,次年病死。

  • 宋度宗淑妃--杨氏

杨氏,(?-1279年),杨亮节的姐姐,宋度宗赵禥(又名赵孟启)的淑妃。

杨氏入宫后封为美人,1267年晋封为淑妃,生子赵罡(宋端宗)。德佑二年 (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很有气节,坚决不向元军投降,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时年只有7岁的赵罡被拥为端宗皇帝,尊生母杨氏为皇太后。

1278年赵昰去世,传位异母弟弟赵昺。1279年,宋朝军队在崖门战役中败退,丞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杨太后听说消息后,感叹:“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宋史-后妃传》)。杨氏不愿屈辱投降,于是跳海自杀殉国。

  • 金海陵王妃--萧氏

萧氏,生卒年、籍贯、家世均不详,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

萧氏是完颜亮当宰相时娶的妾。1150年被完颜亮封为昭容,称第三娘子,同年进封淑妃。1154年,封寰妃,无子女。

  • 金海陵王妃--完颜习撚

完颜习撚,生卒年不详,完颜宗弼的女儿,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习撚是宗室女,当时已经嫁给护卫官稍喝为妻。有一次,习撚进宫探望姐姐,被完颜亮撞见,其美色让完颜亮惊为天人,于是招幸于她。完颜亮十分宠爱习撚,有什么好玩的或是罕有的东西,都先送给她,有时候连皇后徒单氏的赏赐都比不上她。后来,习撚被封为淑妃,在海陵王的后宫中,以她和莎里古真最得宠爱。但是,她和莎里古真的结局都不见于正史。

  • 金海陵王妃--完颜蒲喇

完颜蒲喇,生卒年不详,完颜宗弼的女儿,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

完颜蒲喇是海陵王完颜亮的堂妹,被好色的完颜亮召入宫中。得宠后,先是封为静乐县主,后进为寿康公主,位列淑妃。

  • 金海陵王妃--完颜师古儿

完颜师古儿,生卒年不详,完颜宗隽的女儿,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

完颜师古儿也是完颜亮的堂妹,因美色被召入宫,位居淑妃。

  • 金章宗妃--李师儿

李师儿,(1172-1209年),渥城(今保定市安新县安新镇)人,父李湘,母王盼儿,金章宗完颜璟的妃子。

李师儿出身贫寒,其父李湘获罪,李师儿受到牵连被没入宫籍监,到大定末年时又以监户女子身份入宫。1189年,金章宗完颜璟继位,派张建为师,负责教育监户的女子们学习。监户女不能以真实面容见人,都在纱帘之后。李师儿就在这些监户女之中参加学习,并且成绩最为优秀。张建每次提出问题,李师儿都能以清亮的声音进行回答。因此,张建虽然没有见过李师儿,但是对她的印象很深。后来,金章宗询问张建这些监户女的学习情况,张建便回答:“就中声音清亮者最可教。”(《金史-后妃传》)。

完颜璟听闻后,不禁对这个女子充满了好奇,身边的宦官梁道见过李师儿,便对完颜璟说这个女子不仅有才学,长得也漂亮。于是,完颜璟召见了李师儿,果然一见倾心,施以厚宠。明昌四年(1193年),李师儿被封为昭容,次年,晋封为淑妃。

几年后,完颜璟的原配钦怀皇后去世,他想立李师儿为继后。可是大臣们都认为李师儿出身太过卑贱,没有资格“母仪天下”。完颜璟不想亏待了宠妃,在1199年将李师儿封为了元妃(金朝后宫中,皇后之下为元妃,元妃之下才是贵妃)。李师儿以元妃的身份统领后宫,待遇和皇后没有什么分别。

有一天,完颜璟在宫中设宴,有伶人上前表演。有人问起国家有何符瑞?伶人反问:“你不曾听过凤凰吗?”对方说没见过。伶人便说:“凤凰飞的方向有四个,所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若向上飞则风雨顺时,向下飞则五谷丰登,向外飞则四国来朝,向'里飞’(音同'李妃’)则加官进禄。”皇帝听完,一笑置之。由此可见李师儿得宠之隆盛。

完颜璟专门为李师儿修筑了一座梳妆台,并经常和她在此处席地而坐,探讨书文。一次,完颜璟给李师儿出了个上联:“二人土上坐。”李师儿马上就对出了下联:“一月日边明。”完颜璟非常佩服李师儿的急才,后世的诗文小说中经常用到这个对联的典故,其实就是由李师儿作的。

完颜璟的后妃们虽然曾经生有皇子,但是都夭折了。承安五年(1200年),完颜璟因没有后嗣而到太庙、山陵等地祷告。泰和三年(1203年),李元妃生下皇子完颜忒邻。这时完颜璟已经45岁了,几乎相当于晚年得子,非常高兴,皇子刚满月就下旨封为葛王。可惜,这个小皇子两岁的时候夭折了,从此后,完颜璟再也没有皇子出生。

1208年,完颜璟去世,因无子,由他的叔父完颜允济继位。完颜允济看不起李师儿的出身,认为她罪人出身不配当元妃。1209年,完颜允济诬称李师儿在宫中行巫蛊之术,赐她自缢,同时处死了李师儿的母亲王盼儿。李师儿的哥哥、弟弟均被削去官职,重新贬为监户,发落到偏远地区。

1213年,升王完颜珣杀死完颜允济,自立为宣宗,才为李师儿平反,恢复了她的名誉。

  • 金宣宗妃--王云

王云,(1181?-1231年),中都(今北京市)人,太尉王彦昌的女儿,宣宗皇后王霓的姐姐,宣宗皇帝完颜珣的妃子。

王霓和王云是一对孪生姐妹,妹妹王霓在金宣宗完颜珣为翼王时应召入宫,完颜珣喜其美色而招幸。后来,完颜珣得知王霓的姐姐王云也极有姿色,便又召王云进宫,同样有宠。王云在1198年生子完颜守绪(哀宗)。相比较之下,妹妹王霓更有姿色,而姐姐王云则很有智谋,姐妹两个都很温柔贤淑。她们二人在翼王府互相扶持,地位比其他姬妾要高一些。

王氏姐妹中,虽然姐姐王云生有一子,但完颜珣却比较宠爱妹妹王霓。1213年,完颜珣即位为宣宗,封王霓为元妃,王云为淑妃。王霓没有生育,在完颜珣的授意下,收养了姐姐王云的儿子完颜守绪为养子。贞佑二年(1214年),完颜珣的原配皇后出家为尼。完颜珣给王霓赐姓“温敦氏”,册封为皇后,王云同时进封为元妃,姐妹俩成为了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两个女人。宣宗完颜珣的后妃们出身都很低微,王氏姐妹的娘家曾经是卖头巾的。在王氏姐妹封后立妃之后,为表对王氏姐妹的重视,完颜珣将其父祖三代进行追封 :她们的曾祖父王封司空、翼国公,曾祖母刘氏封翼国夫人,祖父王璞封司徒、益国公,祖母杨氏封益国夫人,父亲王彦昌封太尉、汴国公,母亲马氏封汴国夫人。

贞佑四年(1216年)正月,王云的儿子完颜守绪被越次立为皇太子。元光二年(1223年),完颜珣病逝,随后太子守绪继位为哀宗,王霓、王云同尊为皇太后。王霓居“仁圣宫”,王云居“慈圣宫”。两位太后都很端严,王云以生母身份对完颜守绪严加教育,王霓则时常劝告完颜守绪要励精图治,让百姓安乐。完颜守绪虽然在二位太后的辅佐下,采取了很多治国良方,但无奈金国当时国势已经衰败,完颜守绪无力挽救濒临崩溃的统治。
正大八年(1231年),王云病死,时年大约50岁,谥“明惠”。三年后,金朝国灭。

  • 元顺帝淑妃--龙瑞娇

龙瑞娇,生卒籍贯均不详。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淑妃。

她长得极美,深得元顺帝宠爱,被封为淑妃,位列宫中七贵之首。龙淑妃恃宠贪妒,而且脾气非常不好。她宫里的侍女太监们,稍微让她不满意,便会遭到鞭笞之刑,往往一顿鞭刑下来,宫人们便丢了性命。后来,她又自创了几种刑罚,用来惩戒身边让她不满意的宫女。比如“醋刑”(以醋灌鼻)、“臭刑”(用粪便塞口)、“蒸骨”(四周点火熏蒸)、“冰刑”(寒冬严寒中卧在冰上)、“醉刑”(强灌十大碗酒)、“悬心”(站在三尺高的木头上,双手托举重物,不许掉下来)。宫女们非常怕龙瑞娇,都很小心谨慎地伺候,也没人敢亲近皇帝邀宠,生怕遭到这些酷刑惩罚。

龙瑞娇虽然对宫人们十分残暴,但在元顺帝面前却是一副温婉贤良的样子,让顺帝十分宠爱她。顺帝不断地赏赐给她各种珍宝绸缎,以致于龙瑞娇的宫里都放不下了。她干脆在左掖门开了一个“绣市”,将这些赏赐予以拍卖,由宦官牛大辅负责。利用这个买卖,龙瑞娇赚了不少钱,在宫中称财甚富。

龙瑞娇结局未见史载。

  • 元顺帝淑妃--程一宁

程一宁,生卒年、籍贯、家世均不详,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淑妃。

程一宁初入宫为才人,未得宠幸。在宫里,嫔妃无宠就连下等宫人都能怠慢她。程一宁进宫日久,因为后宫美人甚多,元顺帝根本就注意不到一个小小的才人,所以她生活得很不容易。程一宁吹得一首好笛子,还会作诗,加上长得也很美,自己觉得这样都得不到皇帝的眷顾,很是苦闷。某年春天的一个夜晚,程一宁独自登上翠鸾楼,倚栏吹起玉龙笛,并作《春夜吹笛词》三首,词云:

兰径香销玉辇踪,梨花不忍负春风。

绿窗深锁无人见,自捻朱砂养守宫

牙床锦被绣芙蓉,金鸭香销宝帐重。

竹叶羊车来别院,何人空听景阳钟。

淡月轻寒透碧纱,窗屏睡梦听啼鸭。

春风不管愁深浅,日日开门扫落花。

诗中“朱砂守宫”寓意程一宁一直未获宠幸,守着处子贞操,虚度青春。“竹叶羊车”则是用了晋武帝和胡贵嫔的故事。在现今存世的后妃作品中,这三首诗均可称得上是佳作,意境高远。

最后,程一宁又作了一首《惜春词》:

春光欲去疾如梭,冷落长门苔藓多。

懒上妆台脂盖蠹,承恩难比雪儿多。

这首诗后来被收入《元氏掖庭记》,诗中连用汉朝陈皇后与隋末李密的宠姬雪儿的典故,倾吐失宠之苦。

元顺帝刚开始听到了笛声,觉得吹得不错,便问这是何人所吹?侍从说是程才人。元顺帝听着耳生,并没有召见。紧接着,他听到了那三首《春夜吹笛词》,开始有些动心。直到听到《惜春词》,元顺帝禁不住感慨:“闻之使人能不凄怆。深宫中有人愁恨如此,谁得而知。盖不遇者亦众矣。”(《元氏掖庭记》)。于是连忙命人召来程一宁。但见程一宁不仅善于吹笛作诗,人长得也是娇艳明媚,元顺帝大悦,抚着她的手说:“卿非玉笛中自道其意,朕安得至此。”随后携手走进柏香堂,命奏乐起舞,顺帝与程才人共饮。席间,顺帝对程才人说:“今夕之夕,情圆气聚,然玉笛卿之三青也,可封为圆聚侯。”于是将翠鸾楼改名为奉御楼,柏香堂改名为天怡堂。

此后,程一宁得到元顺帝的厚宠,晋封为淑妃,赐号“太真仙妃”,跻身宫中“七贵”之列。

  • 元顺帝淑妃--戈小娥

戈小娥也是元顺帝的后宫七贵之一,排名第三。她生卒年,家世、籍贯均不详。

古籍中刊载的戈小娥画像

戈小娥的得宠,不仅在于她长得美艳动人,更得益于她有一身好肤色。相传,戈小娥的肌肤白里透红,莹润如冰雪,又因她时常用香水沐浴,所以身上常有异香。戈小娥肤白貌美,性格还很温柔,元顺帝特别喜欢她,称“此夭桃女也”,并给她取了个雅号叫“赛桃夫人”。后人将戈小娥尊为桃花花神,至今在很多地方还会在每年二三月份的时候,举办活动祭祀她。元顺帝最喜欢看戈小娥“美人出浴”的画面,每次见了都痴迷不已。在宫中“七贵”中,戈小娥得到的宠爱是最多的。

  • 明太祖淑妃--李氏

李氏,(?-1384年),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人,广武卫指挥李杰的女儿,明太祖朱元璋的淑妃。

李杰跟随朱元璋北征,死于途中,他的女儿李氏于是被朱元璋召入自己的后宫。1382年,马皇后去世,待丧期过后,李氏被封为淑妃,代行皇后之责,总摄六宫之事。李氏当时在宫中的地位与皇后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李氏身体不好,于1384年病死。

  • 明仁宗妃--王氏

王氏,是明仁宗朱高炽死后殉葬的五名嫔妃之一,谥号为“贞惠淑妃”,无子女。

  • 明宣宗妃--焦氏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焦氏成为生殉的妃子之一,谥号为“庄静淑妃”,无子女。

  • 明英宗淑妃--高氏

高氏,(1429-1511年),出身罪籍,籍贯不详, 明英宗朱祁镇的妃子。

高氏原本是宫婢,其家族因罪被贬,她三岁就被没入宫廷。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被释放归朝,却因为其弟朱祁钰代其为帝,故只能生活在南宫。高氏被分派前去服侍朱祁镇,她对朱祁镇恪尽职守,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照顾他。因为患难见真情,朱祁镇对高氏动了心,与她生下了一子一女:秀怀王朱见澍和隆庆公主。

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重新登基,于同年封高氏为淑妃。高氏此后的生活较为顺遂,英宗念及她在其危难时给予的情意,待她很好。英宗死后,高氏又得到了钱太后和周太后的优待,使其能够健康长寿,一直活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

正德六年(1511年),82岁的高氏去世, 谥号“庄静安荣”,葬在金山。

  • 明宪宗淑妃--纪氏

纪氏,(1451?-1475年),贺县(今广西贺县)人,其父是土族官员,明宪宗朱见深的淑妃。

纪淑妃影视剧形象(吕一饰演)

成化年间,宪宗皇帝征讨土族,平定之后,将当地有姿色的若干女子掳入宫中为宫女。纪氏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不过十余岁。纪氏不仅貌美,性格也比较警敏,且通文字,因此进宫后被派往内藏馆充当女史,管理后宫的文书。有一次,宪宗皇帝来到内藏馆,见此处文书管理得井井有条,就问询了纪氏一些问题。纪氏对答如流,宪宗对她很有好感,便用手托起了她的脸颊。纪氏有些羞涩,不禁莞尔一笑,更显得楚楚动人。宪宗皇帝自然动情,当晚便召幸了她。

这虽然不过是皇帝一时兴起的艳遇,但是纪氏却很快就有了身孕。宫中最得宠的万贵妃闻听此事,大发雷霆,逼着纪氏让她坠胎。纪氏不敢私自坠落龙胎,只好说自己是南方人,水土不服导致了腹胀,并不是怀孕。万贵妃信以为真,让她迁居到安乐堂。1470年,纪氏在安乐堂生下一个皇子。由于纪氏平时人缘比较好,所以在她生产之后,不少宫女都来照应,并为其保密,其中还包括了宪宗皇帝的废后吴氏。

但是这件事还是让万贵妃知道了,她令太监张敏去杀死刚出生的小皇子。多亏了废后吴氏及时赶来,救下了这个小皇子。张敏本就于心不忍,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帮着纪氏和小皇子,又想到宪宗皇帝一直都没有皇子,于是放过了纪氏和小皇子。张敏对万贵妃谎称小皇子已经病死,同时暗中帮助纪氏抚养小皇子,就这样,小皇子长到了6岁。

宪宗皇帝的柏贤妃生下皇二子朱佑极,却被万贵妃所害而亡,追谥为悼恭太子。悼恭太子死后,后宫久无子女降生,朝中上下都皆以为忧。1475年的一天,张敏给宪宗皇帝梳头。宪宗感慨自己已经三十岁了,一直没有子嗣,非常难过。张敏见时机成熟,跪倒在地,将纪氏在冷宫生下皇子并且已经6岁的事情说出,另一个太监怀恩也表示此事为真。宪宗大喜,马上去西内,遣使者去接皇子。使者来到,纪氏抱着儿子泣道:"你去吧,我恐怕是活不了了。你见到一个身穿黄袍面上有须的人,他就是你的父亲。"

小皇子穿着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胎发披地,扑进宪宗怀里。宪宗把他抱置膝盖上,抚视久之,悲喜泣下:"真是我的儿子,这么像我。"命令怀恩赴内阁向诸臣宣告这件事。群臣皆喜。 次日,群臣恭贺,颁诏天下。

小皇子被赐名朱佑樘,立为皇太子,其母纪氏被封为淑妃,移居西六宫中的永寿宫。此后,宪宗皇帝多次召见纪淑妃,对其养育皇子长大大加赞赏,并有复宠之象。万贵妃知道后,大为恼怒,不禁大骂:“群小绐我!”同年六月,纪淑妃突然暴毙,史学界大多认为是被万贵妃毒死的。纪淑妃死的时候,只有24岁。

1487年,朱佑樘继位,追封生母纪氏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 明睿宗淑妃--王氏

明睿宗朱佑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之叔、明世宗朱厚熜之父。朱佑杬之子朱厚熜即位后,将其尊为"兴献帝",庙号睿宗

朱佑杬封兴王,娶王氏为侧妃。王氏生有一女善化公主,是兴王所有的子女中,唯一一个不是由正妃蒋氏所生的孩子。朱厚熜登基后,追封生父为皇帝,同时尊生母为皇太后,兴王侧妃王氏被尊为淑妃。

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王氏去世 。

  • 明世宗妃--杨氏、张氏

杨氏,张氏,生平都不可考,均为明世宗朱厚熜的淑妃。其中,杨氏有谥号,为“端静恭惠淑妃”,张氏则只知道生前的封号,葬在金山妃子墓,其余生平不见史载。

  • 明穆宗淑妃--秦氏

秦氏,生卒年、家世均不详,明穆宗的淑妃。

隆庆三年(1569年),穆宗皇帝进行选美,秦氏以良家子身份中选进宫。秦氏得到了穆宗的宠幸,于隆庆四年(1570年)封为淑妃,次年,秦氏生女栖霞公主朱尧姜。1572年,穆宗病死,栖霞公主也夭折了,此后秦氏就没有再在史书中出现过。

  • 清太宗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

巴特玛-璪,(1605?-1652年?),蒙古阿霸垓部博第塞楚祜尔的女儿,清太宗皇太极的淑妃。

巴特玛在嫁给皇太极之前,是察哈尔大汗林丹的窦土门福晋,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病故。当年闰八月,窦土门福晋在部下的护送下归顺后金后再嫁皇太极。崇德元年,册封为衍庆宫淑妃。巴特玛没有给皇太极生育子女,她收养了一个蒙古养女,这个蒙古养女后来嫁给了摄政王多尔衮。

皇太极在位时,后宫建制为五宫后妃,其余皆为庶妃、格格等。巴特玛在五后妃中排名第四,位在孝庄太后之前(当时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纳其为妃,并不是因为宠爱,而是看中了巴特玛身后的蒙古阿霸垓部族的势力,也因为此,巴特玛在宫中虽然没有什么恩宠,但是地位不算低,影响力还是有的。顺治九年(1652年),巴特玛被加尊号,称为“皇考康惠淑妃”。巴特玛应该是死于这段时间前后,时年大约47岁。

  • 清逊帝淑妃--额尔德特-文绣

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年),字蕙心,自号爱莲,蒙古族,满洲镶黄旗,端恭的女儿,母亲是蒋氏,清逊帝溥仪的淑妃。

淑妃文绣朝服像

文绣聪颖好学,颇谙事理。1922年,已经退位的溥仪准备大婚,文绣作为上三旗秀女的身份成为候选人,照片被送到宫里供选。溥仪原本用笔圈定了文绣的照片,拟立为后,结果被端康太妃拒绝,选定了荣源的女儿婉容为后,文绣则被定为淑妃。

文绣初进宫时,和溥仪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溥仪在和婉容大婚的时候,看到皇后的排场如此大,怕提前一天进宫的文绣心里难受,于是下令免了文绣的跪拜。据说这一举动,让婉容从此后对文绣非常猜忌。溥仪捉弄文绣,曾经让工匠捏了一个老头闻自己脚丫子的泥像送给她,就是借此谐音“闻嗅”,而文绣也不生气。溥仪为文绣专门邀请了汉文和英文教师,有时也到她所在的长春宫里坐坐。溥仪虽然并不喜欢她的长相,却喜欢她的内在以及文采。

18岁的溥仪曾经写了一首送给文绣:夜坐阶生冷,思君方断肠。宁同千万死,岂忍两分张。孰意君至此,悲愁断若忘。洗盏相畅饮,欢罢愿连床。小皇帝虽然在紫禁城里有短暂的安稳,但是他的18岁实在过得不够太平。整顿内务府没有多久,太监遣散了也没多久,冯玉祥就过来逼宫。溥仪的这首诗写得寂寞孤独,表达了自己内心彷徨无助的心情。溥仪也许并不喜欢文绣,但是在这首写给文绣的诗中,他还是把文绣当成了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后来,溥仪被逼离宫,带着婉容和文绣跑到了天津。溥仪离宫之后,满心都是为了复辟清朝而努力。他再也不是曾经在紫禁城里和后妃们写诗玩闹的小皇帝了。而淑妃文绣,生活逐渐艰难。溥仪当时不把她放在心上,跟着出宫的太监宫女对她也很不尊重,她心里非常痛苦,为此还准备自杀。在妹妹文珊的劝说帮助下,文绣逃离了张园,并坚持与溥仪离婚,造成社会轰动,这就是所谓的“淑妃革命”。

文绣便装照

文绣离婚后,在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后因不堪忍受骚扰辞职,过隐居生活。"七七事变"后,坚辞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体现了她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生活艰辛,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后于华北日报社做校对工作。1947年,文绣与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一年后,因时局动荡,刘退伍,靠租平板车生活。解放后,因有立功表现,刘被解除管制,成为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4岁。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经说过,他当时被特赦之后,想要再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文绣。他终于理解了当年文绣的举动,对她的行为充满了敬佩。只是可惜,那个时候,文绣已经去世多年了。

本人手里的资料有限,可能盘点的会有疏漏。欢迎各位在评论中予以补充,谢谢。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我在头条搞创作##我要上 头条##头条历史##后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