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走过了文笔峰和印象沙美,下午,来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 该馆创建于2018年4月,总建筑面积70593平方米,是旨在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整体外形借鉴了海南黎族地区船型屋建筑形态,融合了现代美学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文化意义。 2019年10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博物馆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70593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主要的展览区域,有8个室内展厅和一个敞开式室外展廊;北区有2个展厅。 建筑契合场地形成南北长、东西窄、面向水面微微弯曲的狭长建筑体量, 保留横贯基地内的红树林河道。 南、北区通过最大跨度约为60米的空中平台和屋盖连接为一体,博物馆的这种跨河而建的独特设计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 ![]() ![]() 截至2019年5月,博物馆有藏品78910件(套)、标本藏品123件、征集藏品1222件(套),征集各类标本近900件套,接收无偿捐赠藏品3572件(片)。 ![]() ![]() ![]() ![]() ![]() 清康熙五彩牡丹花蝶纹盘。 象牙雕笔白菜摆件(十九世纪)。 ![]() 象牙雕游艇模型(二十世纪)。 ![]() 2020年4月在澄迈县桥头镇近海搁浅的鳀鲸,是海南岛沿岸近年来搁浅的最大鲸类,被制成了13米长的剥制标本(见上图)和骨骼标本。 ![]()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览重点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及在南海海域的主要水下考古成果。 《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展览以华光礁Ⅰ号沉船为核心,立足于沉船本身,通过数万件出水文物和沉船结构剖析展示,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面向南海、以小透大,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弘历史。 ![]() 青花瓷瓶。 货币。 敞开式室外展廊的“华光礁Ⅰ号”复原船。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展厅以琼海潭门渔村为原型,展现相关人文景观。 博物馆外,阳光灿烂,椰林婆娑,绿草如茵。虽然太阳底下感到有点燥热,但树阴之下还是清爽宜人。 (2023年2月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