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宿松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2-16 发布于山东

宿松县“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属庐江。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逐改为宿松县。”一说“宿,旧也;谓系旧日的松兹。”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建松兹侯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国为衡山、庐江二郡,庐江郡“领县第十二曰松兹”,乃建县之始。王莽新朝时期(公元9—23年)曾改县名为诵善。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松兹为松滋。晋,成帝时(326年——342年)因避战乱,县人迁徙过江,于浔阳侨置松滋郡,安帝(397年——418年)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南北朝,梁改松滋县为高塘郡;隋,开皇初(583年)改高塘郡为高塘县,十八年(598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县名沿用至今。宋政和五年(115年)改同安郡为德庆军;绍兴十七年(1147年)德庆军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安庆军升为安庆府。自德庆军至安庆府,其间80年,宿松县均属其辖。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安庆府为安抚司,十四年改安抚司为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废司,安庆府直隶行省,领县宿松。明初,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洪武六年(1377年)复为安庆府,直属京师,领县宿松。清属江南省安庆府,后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初,六十县直隶安徽都督兼民政长。三年(1914年)军民分治,省建三级制,本县属安徽省安庆道。二十一年至建国前届安徽省第一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改称安庆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8月25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正式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宿松县属皖北行署。8月25日后安徽省设7个专区辖70个县,宿松县属安庆专区。1968年8月专区改地区,宿松县属安庆地区。1988年8月17日,撤销安庆地区与安庆市,组建新的安庆市,实行市辖县体制。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二万二千多亩,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六。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八十多种,其中不少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贵物种;植物六十七科,五百余种,既有百年以上的古木,也有观赏和保护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和特种经济林。一年四季,峰峦叠翠,-扬波,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筛金,更有甘洌的清泉,乖巧的岩石,烂熳的山花,婉转的鸟鸣,构成了绚丽多姿、清新典雅的旅游环境。公园有河西山、孚玉山、仰角尖、罗汉尖四大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全园自然景观一百多处,人文景观五十余处。最有特色的是河西山景区,也是石莲洞所在地。《安庆府志》载:“石莲洞在治南五里,石屋嵌空,若出水芙蓉,上镌'石莲洞’三字,为唐罗隐笔。”相传他在此-仙去,“石莲洞”三字至今就存于洞左上方,清晰可见,洞因此得名。清代名儒石圣历《游石莲洞》诗云:“曾说桃源古洞幽,谁知此地有丹邱。玲珑直透烟霞窟,光霁常经日月流。水喷崖腰穿碧涧,云横谷口护灵湫。个中莫道乾坤小,万壑群峰一望收。”诗中道出了石莲洞的优美。山下一天门,山上佛座岭,均为佛教禅宗弘忍憩息遗址,曾建有五祖寺,与黄梅五祖寺相呼应。山南水口山有西汉末中散大夫,因-王莽被贬为松兹第一任县令张何丹之墓。此地主要景观有:流水潺潺的假山、雕刻精美的诗联书画文化走廊、九曲莲池、九曲莲桥、荷衣古池、荷花亭、水景带、休闲木屋、亲子乐园、垂钓中心、文南戏院、挹仙台、听雨亭、五祖禅林、佛座石、仙鹤石、五祖亭、龙眼泉、金蟾望月、黑猩护林、鼋头石、金龟盼日、石破天惊、龙啸石、对酌亭、海豚沐日、仙桃石、四顾亭、一线天、鸳鸯石、百子树、讲经台、醉仙卧花石、十里桃源。孚玉山景区主要有孚玉青峰、聪明泉水、麒麟庵、吴公子季札墓、马祖道元洞。仰角尖景区主要是三座古刹:灵隐寺(寺旁建碑亭为清初宿松知县王民皞手书碑)、九龙禅林、洞山寺,寺内梅娘娘是宿松唯一的肉身菩萨。罗汉尖景区主要有罗汉打坐、滴水观音、脚鼓石、筲箕洞,山顶碧云庵是红军——中华抗日救-司令部遗址。上述诸多景点,灿若繁星,美不胜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