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山西太原有件案子在当地被人们议论纷纷,广为流传。不单单是因为案子的“奇”,更因为孙宗元破案的巧妙手法让人称赞。 太原郊区一户人家,男主人和儿子都不幸早逝,只留下了婆婆杜氏和儿媳妇陈氏两个人。陈氏虽然年轻,却相貌平平。而婆婆杜氏,虽然四十好几了,却依然风韵犹存。 两个女人守着个家,日子过得自然很是艰难。但两婆媳相处得还算一般,不说感情多深厚,至少没有争执吵闹。 ![]() 谁也没想到,这天天还没亮,婆婆杜氏就跑到县衙击鼓,状告儿媳妇陈氏不守妇道与人私通。请求县令把陈氏逐出家门。 县令立即派人把陈氏拘捕到公堂之上。陈氏得知婆婆杜氏状告自己私通,十分气愤,指着杜氏质问道:“你说我私通,我和谁私通?” 杜氏对县令说道:“禀老爷,那男人总是黑夜里来,天不亮就走,夜里又没开灯,我是真的没看清是谁,但是绝对是个男人,这我敢肯定!” 陈氏大声对县令说:“老爷,我指天发誓,我若做出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愿被雷劈死!真正与人私通的,恰恰是我的婆婆,我本顾念婆媳之情,不想扫她颜面,没想到她恶人先告状,竟然污蔑于我!” 县令闻言大惊,随即喝到:“大胆陈氏,你丈夫虽然已经去世,但杜氏仍然是你的婆婆你的长辈,你岂敢信口污蔑她?” 陈氏道:“大人请听我说完,婆婆耐不住寂寞,已经与同村的王九厮混几个月了。开始时王九几天夜里来一次,后来竟然天天夜里都来。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办,想明着劝婆婆,又觉得我终究是晚辈,不好开口。后来我想,婆婆那里我不好说。我就对王九说。于是我夜里守在门口,坚决不准他进来,并且斥责了他一顿,让他以后都不准来了。” 县令道:“你家的门,难道夜里都不锁的吗?他夜夜都来,是如何进来的呢?”陈氏回道:“我夜夜都锁了,只是之后婆婆等我睡下就去偷偷的打开了。” 杜氏此时也是极力喊冤,口口声声说陈氏冤枉她。两婆媳在公堂上争得面红耳赤。县令笑道:“这有什么好争的,把王九拿来,不就都清楚了吗?”说完吩咐衙役马上去把王九带来。 ![]() 王九一到堂上就跪下大喊冤枉,说自己只是认识这两婆媳,她们吵架为什么要拉扯上他?他和她们两个人都清清白白的,他才是最冤枉的那个。 县令怒道:“你们村子里有一百多个男子,她们不诬陷别人,却偏要诬陷你?这等奸猾,非得打了才肯招!”喝令衙役将王九儿拽下去痛责。才打了几板子,王九就痛得受不了了,叫嚷着愿意招了。 王九说:“小人见陈氏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料想她肯定好引诱,屡次加以勾引,后来我们就的确相好了。” 陈氏听完大惊,起身就要去打他。县令喝道:“好你个陈氏,自己不守妇道竟然还污蔑婆婆,王九都招了,你还不从实招来!” 陈氏气得浑身发抖,只知道喊冤。县令又对陈氏严加拷讯。可是无论怎样用刑,陈氏紧咬双唇,坚决不认。 县令看着陈氏的样子,心想莫非真冤枉了她。但这种事又没人证人,杜氏和王九都说了是她。又能怎么办呢?县令下令干脆把她们三个都逐出去算了。 陈氏受了刑罚,十分不服,带伤到知府处上告。知府听完,也无法决断。 这时山东淄川人孙宗元出任临晋县令,山西巡抚久闻他善于审理各种疑难案件,就把这个案子移交给他处置。 三个人犯都被押到了临晋后,孙宗元仔细审阅了案卷,又把三个人都带到公堂上审问了一番。 婆婆杜氏还是说儿媳陈氏与人私通。 王九还是说他和陈氏相好。 陈氏还是说是婆婆杜氏和王九相好。 孙宗元不耐烦的挥挥手叫她们别吵。问道:“女的是谁先不说,男的反正就是王九是吧?这是定了的吧?”陈氏和杜氏都说是。孙宗元笑道:“那不就好办了吗?明天早上就可以结案了。”然后吩咐把她们三个人押回牢房。 ![]() 第二天早上,孙宗元吩咐衙役在桌案上放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块和两把匕首。让王九站在远处。然后对陈氏和杜氏说:“这里有刀有石,你们自行将王九打死了,就可以结案了。” 婆媳二人面面相觑,犹犹豫豫地不敢上前。 孙宗元又在一旁打气道:“你们不用害怕,一切自有本官做主。” 婆媳俩这才站起身来,拾起砖石,对着王九投掷。孙宗元则仔细观察两人的一举一动。 只见陈氏伸手就去拿最大的石块,扔的时候也是使劲对着王九脑袋砸。当然因为距离远,最大的石头因为陈氏力气不够是打不到王九的。 而婆婆杜氏却只挑些小石子朝着王九旁边打。 孙宗元心里有了数,叫停她们说道:“本官看你们实在是力气不行,这样打着太费劲,桌子上有两把匕首。你们就直接拿着去把他解决了吧!” 陈氏闻言,拿起一把匕首就扑上前去要杀王九,杜氏却磨磨蹭蹭地不愿拿刀。 孙宗元喝住二人,笑道:“够了。这不就有结果了吗?儿媳陈氏是清白的,说的话也是实话。”说完吩咐衙役将杜氏拖下去严刑拷问。 杜氏大叫冤枉,孙宗元喝道:“若不是你的奸夫,你和他有旧情,你为什么心怀侧隐,不舍得杀他?” 杜氏无言以对。 孙宗元又问王九:“现在,你再说一次,她们两人,谁才是你的情妇?”王九连忙磕头认罪:“是杜氏,正因为小人和她有情,才跟着她的话说。也是因为她儿媳陈氏发现我们的私情后,不让我再去,我心怀怨恨,才故意冤枉她的。” 杜氏此刻也只得磕头服罪,招出了全部实情。说自己就是想把儿媳陈氏赶出家门,那样自己和王九就没人管了。 孙宗元重责了杜氏和王九。官员和百姓们都对他破案的巧妙手段称赞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