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南美白对虾(Penaei),又称白肢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我江苏、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和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最为成熟。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有利海民增加收入。我国盐城、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
二、敌害生物(1)捕食性动物,包括鲶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以及蟹类等;(2)竞争性生物,包括争食性生物如草鱼、鲤鱼、鲫鱼、小型虾蟹及与对虾争夺水体的丝状藻类和水草;(3)致病性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三、养殖方法每年都会爆发不同规模的病害,但如今并没有能够彻底杜绝病害的方法,只能采取预防的手段,这时苗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优质的虾苗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高产的重要保证,南美白对虾最适合的放养规格是体长0.8-1.2cm的仔虾,而品质优良的虾苗应具有以下特点:(2)虾苗的触须要并在一起尖挺向前,尾扇要完全打开,腹节要较长;(4)虾苗的肠胃饱满,胃呈橙红色,腹节肌肉宽度与肠道宽度之比应大于4:1;(5)在静止状态下大部分虾苗呈伏底状态,受到水流刺激后有顶水现象。大棚进苗时间最早为4月中旬比较适宜,在5月上旬外池放养,可稳定在20℃以上进行为宜,6月后水温为22-35℃。如遇到长期阴雨天,气温偏低、光照少的特殊气候,掌握适时放养。出池前3天开始降温,出苗时将温度调节到与池塘一致(自然温度),淡化期间注意保持温度的稳定,防止温度的突变,出苗时一定也要保持与室外自然温度一致,严防温差过大。密度的高低是影响淡化成活率的重要内容,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是提高成活率和获得较好苗种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在工厂化育苗淡化期间,虾苗的放养密度以10万-15万尾/亩为宜。南美白对虾食性广而杂,对食物的要求低,饵料中只要含有25—30%的蛋白质成分,即可正常生长。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饵料中蛋白质成分应在40%左右,以利于虾的快速生长。(1)腐败变质或有毒的饵料不喂,效价不高的植物性饵料少喂;(2)池水较肥,饵料生物丰富的池塘少喂,池水清瘦、饵料生物不多的池塘适当多喂;(3)水温高于30℃以上应少喂、勤投;风和日暖时多喂;大风暴雨、寒流侵袭时应少喂或暂时不喂;(4)对虾大量蜕皮的当天少喂(可减少20%左右),蜕皮两天后适当多喂;(6)池塘内对虾大小分化严重,参差不齐,这可能意味着长期缺饵,应适当多喂;(7)水质变坏或发生缺氧浮头时应少喂,甚至暂时停喂,采取措施改善水后再正常投喂;(8)分散投喂比集中投喂效果好;多种饵料交替投喂比长期投喂单一饵料效果好。为观察虾的摄食情况,可在池内设几个投饵盘,投上饵料,观察虾对饵料的吃食和饱食情况,如投饵后很快被吃光,就应增加投饵量,如果在下次投饵之前仍有余饵,就应减少投饵量。也可在投饵1小时后,检查虾胃的饱满度,如果有2/3以上的虾为饱胃,说明投饵充足,如果饱胃和半胃的虾不足1/2,则是投饵不足,应当增加投饵量。将池塘水体抽干后,深度翻搅后静置1个月。1个月后注水覆盖5-10公分并深度翻搅,沉降1夜后将水抽出即可。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且大量摄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胞藻类,导致池水造氧功能降低,水色变浑浊和清白,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用九抗调水菌砖,调节水质,每周用1次,水质恶化时首次使用需加倍。 每天早、晚、午夜三次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及对虾是否有浮头现象。检查对虾的活动情况和生长状况有借助灯光观察和捞网检查两种方法,若出现异常应调节投饵量,若发现浮头则可开启增氧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