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高参88 2023-02-16 发布于上海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海宁路330号国际电影院,1932年11月2日开幕,当时名为融光大戏院。该院由粤商卢碧成投资创建;1937年7月1日,转归卢根集团联合公司经营;1945年,由国民党中宣部接管,改名为国际电影院。2009年重建为星美国际影城。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2009年前的国际电影院。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东大名路1100号大名电影院,1933年建造后,名为民安大戏院,由于经营上的问题,连续7年没有开业。1940年才以汇山大戏院名义--取名的缘由当然是因为靠近汇山Wayside码头,1923年起这个码头是日本邮船公司专用码头--开张放电影。不久日军看中这地方空间挺大,把它改成一个军服工厂。光复后恢复影院,1954年改称大名电影院。1200座,文革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作为会场,还改名叫红卫电影院。现在也已经被拆除了。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大名电影院旧址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海门路144号东海电影院,初名东海戏院,由程树仁、吴茂葆等五人发起招股,每股100元,股东134人,共72000元,组成国民游艺股份有限公司,程树仁为首任董事长、经理,民国18年(1929年)2月1日开幕,首映卓别林主演的影片《马戏》。30年代初期,东海大戏院出资2万元,成为联华影片公司股东之后,该公司进步新片都在此首映,还在院内拍摄影片《桃李劫》、鲁迅曾在这里看过电影。八一三以后被迫停映二年,由于挂起了美国国旗,幸免被日人占领。民国29年复业后不仅因为缺电,而且还因该院属股份制性质,不参加汉奸组织的中华影戏分公司,每天只准在晚上放映一场德、日旧片,业务十分清淡。先后请王杏花、屠杏花越剧团、张慧冲魔术团、易方塑滑稽剧团演出舞台剧。犹太人被日军赶进以舟山路为中心的隔离区以后,一度请犹太人HANSSEHWAYZ负责在犹太人中安排每周2-3次音乐会或演剧活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业务情况逐步好转。上海解放后,在1950年“二·六”轰炸时,电影业务不景气,曾邀请人民杂技团、周信芳京剧团登台演出。1954年7月1日第一批公私合营,政府投资2亿人民币(旧币),公私股合计141人,共计资本额20亿(旧币),在此期间修建了门面和大型观众休息室,使影院面貌得到改观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1990年12月26日因危房停映,后由区文化局和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分别投资700万和150万元,加上向银行贷款700万元对影院推倒重建。现在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其布局地下室为冷气机房、游戏机房、仓库;底层为商场、180座豪华型交际舞厅;夹层为咖啡厅和有三只标准台的弹子房;二楼为有豪华座位70座的海波多功能厅和有单人座350座,双入座150座,豪华型30座,总计530座位的电影厅;三楼为虹口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影院办公室和有四只标准台的桌球房;四~六层为商住房。自1994年10月1日起逐步进行试营业。1995年10月被评为三星级影院。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东海电影院旧址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海宁路乍浦路胜利电影院初名好莱坞大戏院,由张志标(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创建,1929年2月11日开幕,未久即停业。随后由德商、英商接办,先后改名国民大戏院和威利大戏院。抗战胜利后由上海市社会局接收,该名民光剧院。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整个建筑略带有中国传统风格,从空中看像行驶中的船头。1929年2月11日开业,后因经营不善倒闭。1930年7月5日,由外籍孔雀电影公司接盘,改称为“国民大戏院”。有资料显示,自1931年起,鲁迅先生先后六次赴“国民大戏院”观看电影。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威利大戏院”改称为胜利电影院,一度成为原版片和新闻纪录片的专用影院。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1949年6月7日由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12月易名胜利电影院,1992年内外大修,1993年10月成为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六家分会场之一。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群众影剧院地处上海市四川北路商业街(四川北路1552号)。始建于1928年,取名广东大戏院。1931年1月31日开幕后更名为虹口中华大戏院。抗战胜利后,改名为虹光大戏院,放映电影和演出戏剧。1947年10月进步文艺工作者组成联发影业公司,集资投入虹光大戏院,于同年11月重新开张。1949年12月,由文艺界、制片界和金融界人士组织新联发影业公司并投资经营虹光大戏院。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1951年4月为了满足驻沪部队观看电影和戏剧等活动场所的需要,由淞沪警备司令部管理经营,改名为华东公安部队大礼堂。1952年1月,部队将剧场交给上海市文化局,由市文化局转交给华东影片公司管理,改名为和平电影院。1月11日开张,同年9月,华东影片公司又退还给市文化局,改名为群众电影院。1953年4月大修,同年12月29日竣工开业,改名群众剧场,专演各种地方戏剧,并兼电影。1968年1月更名为群众影剧院至今。1995年大修改造,1996年竣工开业,形成一个集戏剧演出、电影放映、游戏游艺、咖啡屋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影剧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光陆大戏院位于上海虎丘路146号,由美商沙孟洋行于民国15年(1926年)创办,1954年2月10日改名曙光剧场。观众厅2层,807座。由美商沙孟洋行于民国15年(1926年)创办。专映电影,民国22年12月,英侨A、D、C业余剧社曾租营演出话剧。民国30年被侵华日军强占,改为文化电影院专映日本新闻影片。抗战胜利后被美军租用作俱乐部。上海影剧院历史(二)1951年1月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剧影兼营。1951年4~5月配合镇反运动,由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团演出三幕八场话剧《不拿枪的敌人》,33天连满60场。1954年2月10日改名曙光剧场,于同年4月7日开幕,话剧、京剧、越剧、豫剧、曲艺、杂技先后在此演出。上海影剧院历史(二)1955年改为专映科教电影,1964年划归市外贸局使用。上海影剧院历史(二)霍山路57号百老汇大戏院(后东山影剧院)、初名百老汇大戏院,由美商奥迪安大戏院公司投资,民国19年9月8日开幕。抗战爆发后一度被日军占用。民国27年由俄人陶哈士等利用红十字会名义接办。民国29年起先后由季固周和苏联人长根等合伙经营。1952年易名东山大戏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二)1966年起停业十年,1976年复业并易名东山影剧院。1987年改建为多功能娱乐场所,底层建有400平方米180座的新型歌舞厅,取名百老汇舞厅。1988年上缴利税超百万,并获上海市第一、第二届市文明舞厅称号。现改山东会所。上海影剧院历史(二)乍浦路341号原为东和馆,1932年建造,曾经专门上演日本话剧和电影;1949年改名为解放剧场。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胜利剧场,顾仲彝任经理,改演中国戏剧、电影。次年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接收,易名文化会堂,经理虞文,演出京剧和话剧。1949年上海解放后成为第一个实行军事接管的剧场,6月28日易名为解放剧场,马村夫任经理,当日公演新型歌剧《白毛女》。同年七至八月由华东平剧团演出新编京剧《白毛女》、《三打祝家庄》、《红娘子》等。初多演越剧,后以滑稽戏为主,兼演其他戏曲及放映电影。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1950年7月24日至29日,上海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虹口区乍浦路上的解放剧场召开,市长陈毅出席并讲话。会上宣告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柯灵在他的名文《遥寄张爱玲》中就特别提到:“张爱玲应邀出席,季节是夏天会场一个电影院里,记不清是不是有冷气,她坐在后排,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使人想起她引用过的苏东坡词句高处不胜寒。 张爱玲女士也参加了文代会,坐在会场靠后的位子上,会议开了六天,圆满闭幕。(艾明之《第一次文代会前后》) 
上海影剧院历史(二)
乍浦路341号解放剧场成为旧址。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原名东京影戏园,后改名虹口大戏院。雷玛斯搭建的铁皮影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二)介绍上海影剧院历史(二)立牌纪念虹口大戏院遗址。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北四川路523号(今四川北路1408号)虬江路口的中华大戏院(后易名同庆戏园)旧址上,上海大戏院(IsisTheatre)揭幕开张。戏院为二层仿美新式建筑,正门面向虬江路,楼下是正厅,二楼正面为楼厅,两侧为包厢。早期以放映欧美影片为主,间演粤剧;晚期则由俄侨经营,专映苏联电影。开张首映连集最新侦探大片《妖党》(头二本“强盗扮捕头”),并在《申报》刊登大幅广告(1917年5月17日,第13版)上海影剧院历史(二)1932年“1.28”淞沪抗战爆发当天,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天通庵路一带,先向我19路军开火,随即向淞沪铁路及虬江路方向的我军防线进攻。在双方激烈交火中,戏院不幸被炸遭损。上海大戏院被捣毁后勉强复业,首映苏联影片《克隆斯达海军》;1937年7月13日起,戏院放映苏联纪录片《与打击者以打击》,观众如潮,一再加映,直到26日,即上海第二次淞沪会战前夕,历经劫难的上海大戏院预感大战将临,在劫难逃,无奈在《申报》刊登歇业广告:“今日最后一天开映,一再要求,欲续不能!最后放映苏联红军作战演习大片《与打击者以打击》,今日映毕,永不重映。”从此,中国早期影戏院之一的上海大戏院在上海影戏院版图上消失。庆幸的是,到了1943年,由苏侨罗古文、托哈齐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上合资建造了影院,初名沿用“上海大戏院”。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日军占领虹口后,上海大戏院旧址变为日产工业自动车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经济部接管日产企业,后由胡厥文买下改作修理汽车工场。建国后,汽车修理工场改为市烟糖批发部仓库。上世纪90年代,改为烟酒糖业集团公司百花第一食品商场。2002年1月,商场被拆,开工兴建开放式绿地;是年9月28日,四川北路公园建成开园。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奥迪安(Odeon)大戏院开幕。该院由原英美烟公司上海分公司美籍经理托马斯(J.A.Thomas)与英美烟公司买办、广东香山人郑伯昭合资创办。1924年,托马斯即开设孔雀电影公司,并取得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的经理权。同年,他找到郑伯昭合作,拟拆除郑伯昭所有的虹口北四川路宜乐里房子,建造奥迪安大戏院。奥迪安大戏院被称为“上海最新式之电影院”鲁迅和许广平到上海后第一次看电影的奥迪安大戏院,1932年淞沪会战烧毁上海影剧院历史(二)明星戏院的前身是1935年日商在四川北路横浜桥附近建造的上海演艺馆,放映日本影片,后更名明星戏院,1945年毁于炮火,后来永安公司又把它改建成永安大戏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二)1955年更名永安电影院,而如今则是仲益永安商厦,地址是四川北路1800号。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四川北路1800号永安商厦。上海影剧院历史(二)泰山电影院 前身金光大戏院,民国28年建,地址罗浮路。民国29年,在东新民路115号建新院,取名泰山大戏院,占地92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座位955只。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泰山电影院。1963年,由虹口区划归闸北区。“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名韶山电影院。1965~1991年,进行5次大修,成为装有冷气、宽银幕、立体声、现代化音响设备的影院,座位850只。上海影剧院历史(二)现在已是一家商超。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山西电影院位于山西北路470号,系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133平方米,座位1066只,其中楼上483只、楼下583只。山西电影院是境内最早建立的电影院,1930年由徐紫峰创办,原称山西大戏院,经营电影放映与戏剧演出,配置美制放映机2台。1944年,徐紫峰将戏院的全部房产和机器售于托哈斯(俄国人)、王贵禄、邬文记等3人。以后,托哈斯又将戏院转租给季固周、张兆麟、梁润根经营。1945年,山西大戏院改名为山西电影院,并成为专放电影的专业电影院,设座位1048只。上海影剧院历史(二)解放后的1956年,山西电影院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山西电影院设备实行更新,座位改为人造革弹簧座椅,以后又将普通银幕改为宽银幕。近年城市改造已拆。上海影剧院历史(二)芷江西路和田路(今西藏北路),星火电影院,1959年10月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座位959只。1977~1989年,经过5次扩建、改建,发展为上映普通银幕、宽银幕、立体片和立体声影片的多功能电影院。1989~1992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市文明单位。1991年12月,被市电影局命名为二星级电影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二)2013年后被征收了。上海影剧院历史(二)中兴剧场位于中兴路1577号,为闸北区唯一的新型剧场。1961年元旦竣工开幕,由上海京剧院作首场演出。因当时地区淮剧观众甚多,上海人民淮剧团及苏北各市、县淮剧团经常到此演出,为上海主要的淮剧演出场所。其它如京、昆、沪、越、滑稽戏等戏曲剧种也间有演出,l962年起兼映电影,曾称中兴影剧场。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二干六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干六百平方米。1974年翻建楼厅结构,由同济大学设计为预应力结构,为上海剧场首家采用。并将舞台扩大,高十六米(至葡萄架),阔十四米,深十六米,舞台口高八点二米,副台高五米,阔十四米,深二米。座位最初为九百三十八个,改建后为一干三百四十个。上海影剧院历史(二)嘉兴路267号SNH48星梦剧院的前身“嘉兴影剧院”,原名“天堂大戏院”,由著名的英国Atkinson &Dallas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具有近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建筑。1932年6月19日落成开幕,由华人经营,1935年后几经易主,曾改名“天韵大戏院”,“日进剧院”等。解放后,于1970年3月改名“嘉兴影剧院”。1979年后,历经多次改建,作为区域文娱活动场所长期使用。上海影剧院历史(二)长寿路427号燎原电影院,前生是共和大戏院又名沪西共舞台,由业主吴某创设,设施极为简陋,于1931年开幕。戏院位于越界筑路地段,中国政府与租界工部局分而治之。说起“共和”二字,当年还是很时尚的,北洋政府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当年以“共和”为名的文娱场所也不少,戏院就有几家,如南市共和大戏院,大世界内还有个共和厅。1935年共和戏院改建,更名为高升大戏院,演出厅为7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简易平房。戏院虽不豪华,但地处纺织女工集居的沪西劳勃生路一带,有众多的江淮戏迷,是演江淮戏的理想场所。1948年,高升大戏院改名为大都会电影院,开始放映电影。1964年扩建改造,座位从594个增加到684个,后改名为燎原电影院(简称“老燎原”)。大连西路四平路901号四平电影院,始建于1986年,已成为杨浦的标志性建筑。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平民电影院,附近没有繁华商圈、高级办公楼、豪宅,都是连片的居民区和一所所大中小学。四平电影院自2002年完成改造,现有3个影厅,655个座位,按屏幕数划分算作小型影院,商业配套较为单一。按设计方案,这次新一轮改造计划将原来3个影厅,扩展成6个影厅,可同时容纳900多人。上海影剧院历史(二)沪北电影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座五层建筑,规模宏伟,其欧美式的立面建筑风格,新颖别致,与北面东方明珠建筑群遥相互应融为一体。内部装璜格调高雅,突出现代化气息和文化氛围。经营范围有电影、卡拉OK、KTV、桌球、保龄球、咖啡厅、酒楼、麦当劳、银行等。四星级硬件标准的电影厅,有630只沙发软座呈阶梯式排列的观众席和先进的放映设备及立体声JBL音响系统,给观众以宽阔的视觉效果和身临其境的音响感受

原来宋公园东南面的沈家墓地枪毙、活埋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国民党警车押来。有时候,枪响前还隐约听到有人大声高喊着什么。如今的闸北公园周边街市繁荣,车来人往,一派兴旺。南隅刑场旧址建起了沪北电影院,东侧唐家沙一带则建成了闸北游泳池。然而,作为革命烈士殉难地和纪念地,却无法找到半点信息,没有任何碑记。公园内的游人,甚至工作人员都无法指明烈士牺牲的确切位置,甚至根本不清楚有这么回事。上海影剧院历史(二)胶州路705号江宁电影院,1958年由集资新建的江宁电影院开业,设有座位1020席。1969年,改为宽银幕电影院。1988年,拆除原建筑并建造了胶州大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