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审题思维的发散与集中

 一中大语文 2023-02-16 发布于福建

审题思维的发散与集中

通常,人们将审题立意作为一个问题来谈,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材料的认读与理解,同时还包括对考题要求的把握,也就是弄懂试卷上“给了什么,要求什么”;立意主要是指对材料、文题审读之后,确立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文章的中心。它们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其侧重点和研究范围不太相同。

一、关于审题

(一)审准题型

从考场作文出题情况来看,作文的题型大致有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话题作文)和综合作文。

命题作文的特点是命题者只出一个标题作为我们作文的依据。除标题外,一般还附有一定的提示、要求。

材料作文常见的材料作文有如下类型:文字材料如寓言、典故、名言、短语、现实生活精粹等;图画材料如一幅或多幅,多为漫画(讽刺)。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文章的内容,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有关联。

综合作文的特点是既提供了材料,又提供了作文的标题,要求我们根据材料,按照标题和提示来作文。

(二)明辨文体

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是对文体没有限制,这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擅长和临场时手头掌握的材料,迅速决定文体,进入写作;二是考题要求写的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比较特殊的议论文,如读后感、发言稿、演讲词,或者是书信体形式的议论文等时,我们除了要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还应符合这些类型的特殊要求。

(三)弄清要求

作文文题的要求一般有两种,即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指题目上的要求,诸如写什么文体,多少字,什么题目等,这种要求比较容易把握;隐性的是指题目(如标题、材料)内容所隐含的条件和限制。作文的题目,不可能什么都明确,要靠我们透过材料去挖掘。

例题,题干的关键词句是:由于“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此为客观原因),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此为主观原因),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此为结果)。同学们可以追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原因,可以寻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方法,可以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也可以叙写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中获得的启示,等等。总之,”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题意。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这种联想显得更为重要。法国作家茹贝尔说:“想象是灵魂的眼睛。”近几年考生佳作连连,得到社会一致好评,关键就在打破了对同学们僵化思维的束缚,而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人人皆能创新,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二、关于立意

如果说”审题”是指明辨题目给的条件(题目或材料)和要求的话,那么“立意”指的是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

一篇文章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不是看它的词藻,也不是看它的结构,而是看它的”立意如何。立意,就是在对材料(题目)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作文必须“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因为“意”(主题)是文章的“纲”,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是文章的“目”。”纲举目张”,立好了“意”,也就是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明人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基础等级评分标准中的“中心突出”就是对立意的要求,那么立意达标的技巧有哪些呢?

要立好意,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和立意的思维方式。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四个字:准、深、稳、新 

1.准——正确、鲜明

正确,这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一篇文章,如果其主题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那么这篇文章不可能成为好文章。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如何。也就是说,作者的世界观对作品的思想境界有直接影响,正如鲁迅所指出的那样:“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学习,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考场上,有不少作文就是因为没有立意,或立意低下,造成失误。

鲜明,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明确,态度要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话题作文”诚信”,有的同学就没有在“能抛弃”与“不能抛弃”之间作出自己的判断,从作文中看不出他们的价值取向,立意不鲜明。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主题的方式是不同的。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多半是直接把观点摆出来,或题目示意,或“开宗明义”,或“卒章显志”,或”立片言以居要”去点题。而记叙性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主题,或用含蓄的手法,让人去品析。

立意正确鲜明,也就是考场作文要求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写出传统美德,反映时代的印记,抒发健康的感情。考场作文的过程,应是展示我们思想境界、净化感情的过程。这里还要注意的就是对社会的“阴暗面”问题,要体现出正确的感情倾向,要用积极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否则会有”思想不健康”之嫌。

2.深——深刻、集中

“深刻”,要求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集中”,是指一篇文章(除了长篇小说、戏剧外)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零乱、分散。古人说:“立意要纯”,“意多乱文”,中心多了,就等于没有中心,也无从达到深刻。主题是否深刻,往往反映作者对事物认识的程度。

3.稳——平稳、理性

即是平稳地把握中心,增强理性思考,严格按试卷要求作文。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过分“标新立异”。我们提倡求新,但“新”要确保在正确合理的前提下;二是要选好角度。因为题目或材料往往不是单义的,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命题立意,那么要选择深有感触、确有话要说的角度去写。如果一味求新,而“新”又是同学们所不熟悉的,写起来就难以展开,也不可能写好。

4.新——新颖、清新

文贵创新。“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的文章方能给人以新鲜的生活感受和教益。“新”建立在作者对事物独到、深刻的认识之上。文章还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古人主张“文以载道”,要积极表现社会主题。我们写文章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的发展,跳动时代的脉搏,歌颂美好的生活和健康的情感,鞭挞不良现象与丑恶。

(二)立意的思维方式

立意是一种能力的展现,它是我们思维能力,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体现。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品质。考场作文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检测,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作文的题目或材料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具有可写性,即每人都能动笔,都有话可说。这样,立意“碰车”的可能性很大,立意都想到一个点子上,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流于一般化,而阅卷老师又往往是“喜新厌旧”的。为了在竞争中略胜一筹,立意就必须示新示异,超凡脱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文题或材料,我们要进行多向发散思维,充分借助联想与想象,求新求异。下面我们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谈谈立意思维常见的几种形式。

1.因果联想

依靠事物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展开联想,即为因果联想。它可以是由因及果,也可以是由果及因,还可以是因果连环展开。

例题:面对秋天的落叶,一位哲人说:“它不是凋零,不是陨落,它是胜利者的凯旋。” 请你由此感悟,联系实际,写一篇有哲理性的文章。      

【分析】这段材料,要抓住为何“是胜利者的凯旋”这个“果”来分析。因为落叶在生命的历程中,战胜了狂风暴雨,为新的生命风餐露宿,为夏日撑起一片绿阴,为秋天迎来累累硕果,耗尽了自己全部心血时飘然而落,不是“胜利者”是什么?再由此联想到这一类的社会现象,如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陨落”、老师甘为人梯、春蚕等,正因为如此,才有社会的不断进步。

【范文】下面是一篇典型的因果式联想作文:

我爱柳树

每当我到公园游玩、赏花时,总要在池塘边望几眼青青的柳树。有时,我竟看得出了神。那倒不是我与柳树有什么难解之缘,只是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也很可敬。

说它可爱,无非是指它的姿容体态很柔美。的确,柳树千丝万缕,与苍松翠柏的刚劲、挺拔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它也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你瞧,池边,柳丝低垂,婀娜多姿;你看,池中,柳影摇曳,临风起舞。池上池下,柳动影随,好像对镜凝妆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看着这迷人的景色,我不由想起了一首描绘新春景色的诗来:”我想踏进这湖/舀起倒影一杯/一饮而尽--/让你溶溶的绿水/浇灌我心上的花蕾……”此时,我心中荡开了希望和理想的涟漪,感到异常舒畅,如果把诗中的“湖”改成“池”来形容我那时的感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喜爱柳树,不但因为它轻盈柔美的风姿为湖光山色增添了不少妩媚,而且因为它有坚忍不屈的性格。柳树的皮色呈灰白色,干是那样的纤细,弯曲地向上生长,枝条却显得分外的绿。它不需要种子。只要把枝条插进土里,无需人去管理,自己就会默默地成长,真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每当秋冬之交,寒风袭来,草木皆枯,那些看上去比柳树坚实、粗壮的树木,也经不起严寒的考验,乖乖地卸下了葱茏的装束,落个枝枯叶凋的下场。倒是一向被人视为纤丽的柳树,在风刀霜剑中奋力支撑着,它虽比不上经冬不凋的桦柏,但能以自己惊人的毅力,坚贞不屈地与西北风搏斗着。再看冬去春来的时节,那些早早落叶的树木迟迟不肯发芽,柳树却在寒冬的余威下首先苏醒了,使劲地伸伸腰儿,畅怀地吮吸着那温润馨香的空气,抖擞精神,像归队的勇士一样,昂首挺胸。它望着脚下清清的塘水,迎着凛冽的寒风,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披上了娇黄嫩绿的新装,遥盼着小燕儿的归来。这时,我们只要抬眼望去,枝梢间,烟纱雾幔,纤细的枝条上一个个嫩芽,像缀着玉翠,悄悄地给人间带来了美好的春的消息。那情景仿佛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一首生命的歌,一首迎春的交响曲!

柳树默默地生长着,但它也有自己的理想。它要让自己的干长得结实些,再结实些,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别人。我想满怀理想的柳树是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假如春天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那我愿做一棵柳树!亲爱的朋友,你呢?

【点评】柳树,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枝叶婆娑的柔美体态,作者抓住这一点入题写出了柳树的外在美,道出了“我”之所以喜爱柳树的原因之一。本文并未停留在对柳树浅层次的描写刻画上,而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开去,进一步挖掘柳树的内在美——坚强不屈、朝气蓬勃,进而道出了“我”喜爱柳树的根本原因。

本文是一篇因果式联想作文,由具体到抽象,由形体到精神,由外在到本质,由果到因,高度赞扬了柳树的可爱可敬的品质,抒发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2.相似联想

事物之间在性质或形态或功能上相类似,在人们的感知或回忆中联系起来,即相似联想,也叫类比联想。

相似联想,在古诗文中出现很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先秦诸子散文里就更多了,像成语“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等。《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典型的相似联想之作。现在有很多人将古书中人物典故,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写成文章,大多运用的是相似联想。这种写法,“故事新编”(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材料,写今日的人或事,以讽喻当今),读之会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推测联想

它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已知的表象材料的内部关系,对可能出现的新的变化或结果作出推测的一种联想。许多科幻小说均用推测联想。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被人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早在直升飞机、雷达、导弹、坦克、潜艇等出现之前,他已经在小说里把它们想象出来了。

【例题】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范文】

重回百慕大

手术室厚重的金属门缓缓地打开,怀特博士走了出来,对着紧张地盯着他的莎莉文摇了摇头,把手一摊,不无惋惜地说:“我们回天无力。”“怎么会这样?”莎莉文一下子瘫坐到转椅上,喃喃地自言自语:“就这样结束了,这世界上惟一一个从百慕大海难生还的人,惟一一个能告诉我们百慕大奥秘的人……”“冷静一下,或许还有办法。”博士的话点亮了莎莉文眼中的一团火焰,但随即又黯淡:“还有什么办法,人已经死了。”“记忆移植!”“记忆移植?”莎莉文重复着,眼睛又亮了起来。博士却在此时有些犹豫:“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实验方案,还从未在人身上试验过,不知是否会有危害,你愿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吗?”莎莉文坚定地点了点头:“为了了解百慕大,我愿意!”

无菌的层流室里,静谧得有些诡异,莎莉文坐在手术椅上,耳边响起了博士刚才的话:“你知道,人的记忆是由大脑褶皱引起的,我们要做的实验就是利用一种经过编码贮存的化学物质将他的大脑褶皱复制到你的大脑上去。不过在现阶段,这一切只能依靠特殊设备进行,一旦离开了它,大脑就会恢复原状?“多么奇妙啊,我会拥有别人的记忆。”莎莉文想着,微微有些激动。“准备好了吗?”对讲机中突然传来了博士的声音。“一切就绪。”莎莉文轻快地回答着。“闭上眼睛,做深呼吸,然后戴上右边的那只头盔,你会开始进入催眠状态,记住,要回答我的问话。”莎莉文照着博士的吩咐做了。她的眼前开始慢慢地变得漆黑,突然,如一道闪电划破天宇般,她看见了明亮的日光。看一看四周,自己正坐在一艘豪华游轮上,蓝的天,蓝的海,一切都好平静。游轮就这样静静地行驶着。这时,前方的海面突然开始旋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如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拉住一样,游轮向里面滑去,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莎莉文。“你看到了什么?”博士温和的声音像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漩涡……”莎莉文说完这两个字,眼前又开始变得漆黑……

“据报道,经科学家怀特博士与女科学家莎莉文的共同努力,百慕大秘密已被揭开。研究结果表明,那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磁极……”播音员甜美的声音还在继续,莎莉文已沉沉地睡着了,梦中的她飞翔在百慕大的上空,她看见了蓝的天,蓝的海和真正的平静……

【点评】这是一篇运用推测联想写成的成功之作。颇具吸引力的科幻故事,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故事情节,加上生动形象又不乏细腻的语言,给人很强的感染力。

4.逆向联想

俗称“反弹琵琶”,即向着人们正常的思路相反的方向思考,另辟蹊径立意。这种联想有两类:一是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使两者形成矛盾关系,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常乐”,”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二是运用反义词,使两者形成对立关系,如“玩物丧志—玩物长志”,”皎皎者易污—皎皎者难污”。此法的特点是观点新颖独特,卓尔不群。当然,运用此法要以切合实际为基础,否则立意就失去了根本,站不住脚。很多传统观点,一经逆向思维,往往是别开生面,如“班门弄斧—弄斧就要到班门”、“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不成规距,无以成方圆—成了规距,就能成方圆?”“儿不嫌母丑—儿要嫌母丑(不安于现状,努力去改变母亲现状)”等等。

5.多角度联想

多角度联想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思维方式。由于客观事物往往有它的多面性,人们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也不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文的题目或材料往往也是多义的,因此,要求我们在立意时,要运用多角度思维,这样思考,往往能爆发出求异创新的火花。如:“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一般理解多为肯定毛遂勇于自荐的积极态度。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从社会环境角度,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风气的状况,嫉贤妒能,“红眼病”者甚多,故虽知毛遂之能,却无一人向上举荐,以至“三年得见”;二是从领导者角度,可以看出平原君的官僚作风,成天沉浸在“文山会海”之中,不深入实际,不了解下情,看起来天天在做事,实际上未做一件事,爱才(养士三千)只不过是“沽名钓誉”而已;三是从人才使用的角度,应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多渠道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使更多的“毛遂”不至于被埋没。 

多角度联想往往对一则材料或一个文题有着不同的理解,立意时可选择其中一个较好的成文;在一篇文章中,同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