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元素在中国佛像艺术中的影响较深

 雷家林书画 2023-02-16 发布于湖南

西方艺术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较为浓重者当是雕塑,强过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行业,这个应当是佛教艺术为主要媒介,在此之先,中国的雕塑艺术自成系统,不仅自成系统,而且还有地域的自成系统,比如中原与边区,最明显是巴蜀的地域风格,与中原有明显的差异,甚至看起来象是外星艺术,或者是前抽象前现代,这个含义是现代之前的现代,是实际生成在古代的在今天看来有现代意义的“现代”,佛教艺术没有进入中原中原的周边前,中原与中原区域的艺术是自成系统,与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完全不同,没有交集,直到佛教艺术在中原的兴起,西方艺术的营养开始哺育中原艺术,增添它的营养,在这个过程中,雕塑的西化较之其它艺术种类浓郁的原因应当是佛教文化本身源是西域,而西域却是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心,或者是两者的连接点,问佛西来,其传播的媒介亦在充当好手,造像与绘画渗入了西方的元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写过一个中国雕塑与佛像艺术史的纲要,把当时考察西部佛像雕塑与绘画的现实记录下来,其中对于西方样式尤其是直接源于希腊罗马的样式有分析与记录,印证中国雕塑艺术的西化早于其它艺术而且程度亦非常的浓郁。这样被西方的一些学者以为中国的雕塑源于西方,这样西方的中心论得到“坚实”,中国的艺术成了“远东”边区地带。实际上,中国的艺术不仅仅是佛像雕塑,其它于绘画,建筑,完全是以自己的民族有核心而生成,有自己民族艺术的独立性,只不过西方艺术的影响只有雕塑一门实际上是佛像雕塑一门中突出罢了。

对于中西合璧的艺术理念提倡来说,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可贵艺术实践,当然中原的家具演变同样少不了胡椅胡床对我们的影响,而我们被“胡化”或者叫“西化”了的坐卧方式,影响到中国的书法与绘画风格,而此时的更为东方的边区的半岛与列岛还是停留在秦汉唐的中原原本风格的生活方式中,与其是保留中原进步的生活方式还不如说只是中原曾经的生活方式,一旦“胡化”或者“西化”,实际上有现代性,省略在近代进一步被炮火轰开国门而再变革成为多此一举,中西的交融在某一个项目上先行,其实也是有益的,实际上今天的国际化的进程,说明时代的潮流无法阻挡,只不过保留自己的特色同时,总得融入世界的体系中,有保留特色的条件下的融入。

三星堆艺术没有得到重视之先,中原文化就是先秦与秦汉唐为代表的那种艺术样式与特色,而今多一个巴蜀分支,但它们的技术上实际是有交融的,虽然巴蜀艺术在风貌上特色明显,但青铜艺术的制造上,没有太多明显的差距,只有造型样式上明显不同,有点地域特色,表达巴蜀国度的传说与神话英雄的表现,夸张的造型与面具的运用,独立风格的造型纹样,容易被不明白的西方学者认着外星艺术,确实,那种造型作派有强烈的现代感觉,而且有一个太阳轮的造型容易误认为是汽车的方向盘,而且造型风格,尤其是眼睛的突起象外星人,艺术品本来就是夸张的,如此被误认亦是自然的事,独立特色的东方雕塑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仍然如在秦人村的制造,一切依自己的方式进行,独立的特色,完全与世界不融合,但是中原的文明史就是非秦人村,还是世界之内,而且在向西一路的开拓时,主动地求助外来的先进文化艺术与生产力,军事技术,生活方式等,不断的接受与改变,或者由“胡人政权”(这个胡其实是非汉民族不主体的少数民族“胡”)的引进,同样为中原全体成员所接受。

佛像的中西融合实际上为近代的中西融合打下基础,使得国门被炮火强制打开时,接受西方不至于太转不过弯来,中西合壁确实在艺术上先行了,尤其是佛教艺术,虽然此一艺术在不断的东方化与世俗化,但西方的元素总是存在,所以西方的所有因素来到东方,变得不是突然而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古先人从佛像中熟悉胡人(远方的胡人:希腊罗马人种及其艺术与生活方式),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又把这种艺术地域化,东方化,化为自己容易接受的风格,一个古代就开始拿来为我所用的作风。东方的艺术,实际上中含西方的养分,没有纯粹的东方艺术,亦不会有纯粹的西方艺术,双方很早就开始你来我往,剪不断理还乱,只不过在近代的交融更密切罢了。

艺术开辟中西交融的方便渠道,但同时,中国风格与气度的雕塑,尤其是户外与陵墓相关的雕塑仍然自成系统,大气而有帝王风格,这是因为中国帝王重视自己冥间的生活环境,其艺术的制作上,工匠们是沾了皇恩之光,制作此类的神圣兽类造像时,与天地相融合,仿佛有驱除妖魔的力量,所以在造型上,是有形而大气,有一股让人畏惧的力量在其中,也就是制造成一种有震撼力的造像,形同护卫陵墓的真实卫士,这就是观者观看此类雕塑有震撼力的原因所在,亦是中国风格雕塑中有品味的一类。

的确此类造像源于生活的样式又比生活中的原型高大上,不断地增添装饰纹样而增添让人的敬畏感,中国的雕塑就是要有皇家的气度,或者延续皇家生前的势与气,那些造像至今看来能唤起观者不凡的灵魂与思索,有深深的感染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