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廷威—《宏伟壮丽的古代文教建筑群体--高州孔庙话旧》

 风吟楼 2023-02-16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林为舒《高州孔庙全景》

孔庙,又名文庙、圣殿、黉宫、学宫等,是祭祀礼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场所,也为文人学士、骚人墨客游憩的胜地。高州境内官办孔庙有二座:一为高州府孔庙,一为茂名县孔庙。高州府孔庙随府治而建。元代以前,高州府治于今长坡镇旧城村(即旧电白县治),府孔庙也设置于旧城,元大德八年(1304)年,高州府治从旧城迁至高州城(亦茂名县城)后,府治孔庙也随之迁建于高州府城东隅(即今高州市委机关大院内)。高州府孔庙由高州知府沈奇倡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成。其坐北向南,面正对郡南笔架山中峰。此后,又经明、清两代共达18次不同规模的扩建和重修,使得该庙具备了大成殿、大成门、泮池、石拱桥、棂星门、圣域与贤关两门、圣殿坡、红墙、崇圣祠、东庑、西庑、名宦祠、东廊、乡贤祠、西廊、尊经阁、教授学署、训导学署、明伦堂、青云路、敬一亭等建筑群体。孔庙之构造全采宫殿式,广大宏峻,精美堂皇。整个孔庙面积(含圣殿坡等)占地有二万多平方米,建筑物共30余处。

  中座为大成殿,是孔庙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地方,全殿砖木结构,花岗岩石柱,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盘龙飞凤,溢光流影,瑰丽壮观。殿内高大宽阔,木屏风门,精雕细刻,对称罗列,肃穆端庄,宏伟壮丽。殿盖琉璃瓦筒,殿上脊梁,飞檐起翘。灰雕双龙戏珠,两翼珍禽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灰雕石雕,人物生动,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使人百看不厌,百游不倦。站在殿外环顾殿宇,给人一种神圣庄重的气氛。大殿内正中竖有一牌位,上面用工整的楷体字写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十个大字。牌位前有一条形翘头祭案。案上摆置有烛台、爵、灯、笾、簋、豆等祭祀器具。孔子牌位两侧是“四配”牌位。东配二位是复圣颜子(颜回),述圣子思子(孔伋)。西配二位是宗圣曾子(曾参),亚圣孟子(孟轲)。大成殿的两侧,还有“十二哲”牌位。东哲六位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哲六位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大成殿内,还悬挂着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题辞所颁赐的匾额。它们分别是:“万世师表、生民未有、舆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德齐帱载、圣神天纵、斯文在兹。”

  大成殿之前为大成门。大成门又别称“戟门”,它的得名出自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门下为泮池,泮池上有座石拱桥。泮池左有一株古榕,大可数抱,其巅有木棉寄生,亭亭双干,绿叶红花,烂然映发。清道光年间,高州知府黄安涛题咏有《木棉歌》。道光甲午举人,曾主讲近圣、高文两书院的邑人杨廷桂也题咏有《郡黉木棉歌》,对奇特木棉树作了描述。泮池前为“棂星门”,气势非常雄伟。关于它的设置,原来有其来历。“棂星”即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龙星”。所以“棂星门”应该叫“龙星门”,也就是“龙门”。旧时的人们必须要读孔子的书,才能“科举及第”,一登“龙门”,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这种说法,我们还可以从多数孔庙“棂星门”上固有的图案得到证实。很多“棂星门”的正中间有一幅“鲤鱼跳龙门”的雕刻画,只见在波浪滚动的水面上,矗立着一座门坊,即人们称的“龙门”,也就是“棂星门”的缩影。“龙门”的右侧,道道波浪下凸现出许多首尾相接的鲤鱼,正涌向“龙门”。而“龙门”的另一侧,一条已经变化、鳞甲须爪齐全的巨龙正飞腾于云雾间。所以,每当人们走过“棂星门”,也就是跨进了“龙门”,从一条鱼,变成了一条龙。这是象征性意义的。“棂星门”左右为门二:左曰“圣域”,右曰“贤关”。门旁为一座朱红色高墙,这就是著名的“万仞宫墙”。它的得名由来出自孔子的学生子贡的一句话:“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这里用宫墙之高万仞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的博大精深。棂星门之外有池塘,后填塞辟为圣殿坡,缭以红墙。在成殿之左为东庑,祭器库附于内。右为西庑,乐器库附于内。大成殿之左为名宦祠,与该祠相接,有祭圣时官员休息及更衣之廊。大成殿右为乡贤祠,与该祠相接,有祭圣时收发及省牲之西廊。“名宦祠”和“乡贤祠”是专为祭礼地方名宦贤人而设的祭礼场所。

  大成殿之后为崇圣祠。崇圣祠之后为尊经阁。尊经阁乃储藏经籍训典,以备士子阅读之所。高州的尊经阁原在名伦堂后,清道光年间阁废。道光三十年,教授罗家政、郡人梁汝瑛等倡捐重修于崇圣祠后。高州尊经阁所藏图书,清乾隆初颁发者有十三经注疏,明蓝本四书五经,宋注御纂七经、二十四史、通鉴、宋儒性理诸书等。尊经阁之左为教授学署,右为训导学署。教授学署前有名伦堂(集会礼堂)。堂前为青云路及敬一亭。敬一亭为明嘉靖五年建,亭内有一块大石碑,碑上刻写“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

  整个高州孔庙内回廊中的空旷地有秩序地种植柏树及各种奇花异草,使得孔庙环境更加优雅大方,令人向往。

  高州孔庙是高州府民众祭祀孔子的场所。据清《高州府志》记载,每年的春季二月初三这一天,是为孔子的诞辰日,人们便在孔庙内举行“春祭”,以此礼拜孔子。到了秋天,稻谷丰收,硕果累累,按照选定的黄道吉日,民众又举行“秋祭”孔子。这春秋两季的祭孔活动,时间一般多为三天,事实上正式的盛大祭祀活动,也只有一天。古之祭祀,祭案上置放祭祀用的猪、羊、牛三牲的俎和以编钟、编磐、鼓、箫、笙笛、琴、埙、篪等10多种乐器,按昭平、宣平、秩平、叙平、懿平以及德平之章演奏,按照祭祀仪式,司礼程序进行。民国期间,在祭孔子纪念会上,还兴唱“孔子纪念歌”。

  高州府孔庙于民国初年,设茂名县立模范小学于此。民国10年(1921年),改称茂名县第一小学,此后几次易名。解放后,称茂名县第一小学。1958年茂名县第一小学迁校,中共茂名县委机关移驻于此。今孔庙旧址全为现代建筑,保存下来的文物有刻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的重修郡府孔庙(学宫)捐题碑,以及孔庙前圣殿坡东面的一堵红墙和部分石柱、柱础。

  当枝头绽绿、花朵含苞的春天降临高州,当枝头挂果、花朵结籽的秋天来到高州,熟识孔庙的人们见到市委大院内那一堵朱红色的墙,不由会勾起一种追忆往古、怀念先圣的远古之情。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