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贤”与“时”

 一中大语文 2023-02-16 发布于福建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回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的“贤”字,有些版本也作“时”。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以下材料阐述理由。

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院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宝钗笑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所以如此一行,外头账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艰啬了,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生繁盛,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要省时,那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一年竟除这个之外,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院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照顾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我认可“时宝钗”。(1)“惟时适变”:对贾府管理事务的担当。进入贾府后,她给人以“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印象,王熙凤评价她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反映出她在贾府明哲保身的态度。而接受了王夫人协助理家的嘱托以后,就改变了原来超然的态度,显示出少有的积极态度,表现出对贾府管理事务的担当。
(2)变与不变:对贾府“大体统”的维护。探春决定把大观园承包出去,收取租金,增加收入,同时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开支,这必然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宝钗对于探春的一系列改革,虽然是支持的,但是她仍然保持一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态度,为了避免改革带来新的矛盾,维持贾府的“大体统”,主张施行“小惠”,平衡各方的利益,减少各方的矛盾。
示例二:
我认可“贤宝钗”。(1)贤惠之德:“贤”作为形容词,与“宝钗”更搭配,且照应了后面的“惠”字,“贤惠”组合在一起,反映薛宝钗总体的人格特征。宝钗之贤,表现在她引经据典支持探春改革,并协助处理一应大小事务。
(2)正统闺秀:宝钗之贤带有封建旧道德色彩,时常表现得藏愚守拙、隐忍保守,因压抑个性而被认为冷面无情。她协助改革只是小修小补,处处考虑人情世故,不愿激化矛盾,更无意从根本上改变贾府的经济状况,维护的仍是“全大体”之贵族风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回目中,有作“贤宝钗”,如甲辰本;有作“时宝钗”,如己卯本、庚辰本。用字不同,反映世人对薛宝钗人格品质的评定存在争议。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哪个版本更好?”并给出理由,可以支持“贤”,也可以支持“时”,所给理由需解释词的内涵,结合薛宝钗其人的为人事迹谈契合性。

观点一:认为“时宝钗”更好。此为红学界主流观点,“时”指随时俯仰、随分安时,善于等待和把握时机,该章中体现为一向藏愚守拙、出言谨慎的薛宝钗,接受王夫人委任协理贾家以后,一改往日作风,积极建言献策,给主张改革的探春当起军师,表现出她博识多才、通晓人情且有经济头脑。此为变。

结合回目后半段“小惠全大体”,可知薛宝钗一切作为的宗旨是“全大体”,即保全贾府的体面。她无益革除贾府根本上收不抵支的弊病,改革时但求规避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又体现出她一贯圆融和合的处事准则。此为不变。变与不变的辩证智慧,充分反映宝钗其人品格的复杂深沉,“时”字因而有耐人咀嚼的意味。

观点二:认为“贤宝钗”更好。“贤”字比“时”字后出,后人改“时”为“贤”,是因为“贤”作为形容词置于人名前符合文法,且文义更通俗易懂,“贤”指贤惠、贤德,很好地概括了薛宝钗的整体品质。

该章中薛宝钗协助探春改革贾府经济,兼顾利益和人情,办事公允妥当,于是受到周围人交口称赞。宝钗之贤在《红楼梦》中处处可见,如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第二十二回);金钏儿跳井自杀以后,王夫人很伤心,宝钗便跑去安慰王夫人,让王夫人“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第三十二回),并主动提出把自己新做的衣服送给金钏殉葬;史湘云要开诗社,她主动帮助史湘云策划,并把自己家里的螃蟹拿来请客(第三十七回);林黛玉身体虚弱,需要吃燕窝粥补养,她就派人送燕窝给黛玉,两人冰释前嫌,情同姐妹,“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第四十五回);邢岫烟家境贫寒,迎春等人照顾不到,“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第五十七回);薛宝钗亦经常对宝玉“见机导劝”(第三十六回),劝他走仕途经济的道路,招致宝玉厌烦,实际上是出于深知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劝导宝玉承担大家庭责任;史湘云曾感慨地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第三十二回)。

宝钗是封建时代正统大家闺秀的标杆,她的贤惠不免有旧道德的烙印,因而表现得保守隐忍、不露锋芒,又正是这种贤惠成全了贾府“大体”,读者应将之置于人物所处特定时代去品评,方能体会“小慧”背后的真正底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