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命长短要看心跳快慢?心内专家提醒:一定要警惕心脏这些症状!

 塔克拉玛干沙漠 2023-02-16 发布于山西

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中,都出现过心律不齐这一项,不人觉得这是心脏病的前兆?

对于这一点,多数人搞不明白,充分说明了大家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匮乏。那么,今天曾大夫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一、心跳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心跳的司令部是位于窦房结上,窦房结只要兴奋一次,就会产生一次心跳。临床上的心率,通常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传统观点认为当心率在64~100次每分钟是属于正常的。

心率的控制主要受两条自主神经的影响,分别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可以看成外向热情的小伙,而迷走神经可以看成内向理性的小伙。

交感神经只要一兴奋,就会导致心率相应增快,而迷走神经兴奋就会相应减慢心率。我们绝大多数人,白天的心率主要是由交感神经主导的,夜间主要是由迷走神经主导的。

所以,我们多数人白天的心率,要比夜间的心率快很多。只有这两种神经相互作用、相互牵制,才能使得身体的心率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Image

二、什么叫心律不齐?心律不齐的症状有哪些?

心律不齐是指心跳出现异常,要么过快或者要么过慢。心律不齐常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身上。而常见的症状有4个,分别是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房颤。

1、早搏

有时候大家会感到,心脏有阵跳或心跳略过,这种称之为早搏。由次数较少的早搏引起的心律不齐,这种情况通常不碍事,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早搏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过大、运动过度、摄入太多的咖啡因都是导致早搏的因素,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调整了。

2、心动过速

由于剧烈运动、精神过于兴奋或者发烧导致的心动过速,一般对身体并没有大碍,只需要对症处理即可。

如果是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造成心脏骤停,此时大家务必要及时就诊。目前心动过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

3、心动过缓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小于60次,叫做心动过缓。经常运动的年轻人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心脏病发作、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造成心动过缓,这些情况需要及时服药或者植入心脏起搏器。

4、房颤

最后一个心律不齐的典型症状是房颤,很多心脏疾病专业人士认为房颤本身,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

但是,房颤导致的脑栓塞会危及患者性命,因为这种疾病的致死率、致残率是相当高的。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及射频消融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二、心率维持在多少,对健康最有益处?

评判一个人心率是否增快,主要建议参考一个指标叫做静息心率。主是指早上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中醒来,躺在床上没有做任何大幅的动作,心平静和的状态下测得了心率。

很多人去医院做心电图的时候,难免会紧张有压力,这个时候如果心电图提示心率增快,并不代表就是心动过速,有可能测量结果存在着误差。

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心跳次数每分钟在60~100次是正常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很正确。最新的研究发现,普通正常人最佳的心率,应该控制在50~70次每分钟,这时心肌耗氧量最低,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

尤其是已经得了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对于心率的控制更为严格,要求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每分钟左右。

这些患者的静息心率,长期超过75次每分钟以上,死亡率是明显增加的。所以,长期心率过快会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当然,有些人的情况是相反的,也就是心率低于50次每分钟,这就需要分不同的人群。比如这个人是专业运动员,这种情况可能是正常的。

而这个人不是专业运动员,心率长期偏低,并且时常出现头晕、胸痛以及晕厥等症状,建议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心内科进行就诊。

Image

三、如何保持心率稳定,实现延年益寿?

1、坚持运动

这是最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不仅可以释放不良情绪,还能降低三高和心肌耗氧量。有时间多锻炼身体,就是对健康的一种长期投资,心率也会比同龄人低很多

2、科学饮食

饮食健康的人群,更容易实现长寿。但饮食方式要科学有效,应培养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模式,摄入食物尽量多元化,不要吃太饱或者饿太久。

3、作息要规律

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诱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当你熬夜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硬撑,你以为自己年轻还可以坚持,但身体其实是很脆弱的,经不起反复的折腾。

4、及时就医

当自己出现心慌、憋气、晕厥等症状的时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药物的治疗是可以长期维持心率稳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