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的历史:得姝斋书房展第一期

 小藏身馆 2023-02-16 发布于上海

前言:看了十几年书法展,自己的得姝斋也前前后后收集了单行帖集帖等书法资料超过200本,也是突发奇想来一场自己策划、自己陈列、网上和大家分享的“展览”!

自己制作的海报

第一次主办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姑且通过十多份展品,凸显楷书的发展历程。而这些展品全都是目前得姝斋的实体字帖,或者自己曾经拍摄的照片。

谢谢大家的观看!

01《信阳楚简》

作为唯一的“线下观众”,層云会为大家解说。

首先,第一份展品凸显的是楷书形成之前,汉字字体的规整化书写的一个早期形象。想要在日常书写并广泛传播规整化的字体,从甲骨文开始就有,但是真正让我们当代人也能多少看到它的横竖撇捺这些明显特征,这些笔画恐怕只能上追到秦汉简牍。楚简早于秦始皇统一文字,很多字,咱们乍一看看不懂很正常,但是在书写的过程,我们已经明显的看到它追求横竖撇捺这些笔画了!

02《礼器碑》

03《北大汉简》

上面两份西汉的展品,充分的体现了隶书的典型形象,他们不是楷书,但是却是楷书的祖先……把汉字简化成标准的横竖撇捺,在2000年前就定下来了。只不过他们的横和捺挺有意思,都有标志性的尾巴(隶书的“蚕头凤尾”)!

为什么汉代喜欢写这样的尾巴?还有争论(比较多学者认为是当时毛笔比较硬带来书写的问题),所以把这个尾巴去掉呢,换作点或者勾来收尾呢,是不是就更像楷书了呢。

04《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

我们带着上面的问题来看一个东汉晚期的简牍,除了标志性的长横和长捺还有尾巴,其他字跟楷书是不是已经很接近了呢?

在后面我们还会看到隶书的影响还很长,人们对长横收尾的处理方法还要不断的完善。

05《宣示表》

06《玉版十三行》

楷书率先发展出来,是从小字开始的。比我们现在正常书写的钢笔字大不了太多。为什么呢?这也许是因为日常书写的需要,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人们的日常书写慢慢的不再需要隶书那笔画的尾巴,作为一种多余。从上面钟繇的《宣示表》还可以看到他除了笔画没有明显的尾巴以外,多少还带了一点草书的地方。但是王献之的《十三行》已经完全可以当做当代的钢笔楷书临摹对象了。

小型楷书的形成,在这个想象中的风雅的晋代,已经发展出来了。

那么我们常说的毛笔字练习当中的楷书呢?……他的发展到还需要一段时间,还需要发展出一套替代隶书的大型字体书写方法。

07《爨宝子碑》

个别南朝的碑刻已经出现隶书的简化,没有汉代隶书那么追求漂亮的尾巴了,但是点和转折勾这些笔画,却还没有漂亮的处理方法。所以,往往当代人看了觉得丑。

08《始平公造像碑》

当时,南北朝正处于对峙的状态 ,大量的案例让我们也可以看到,北魏率先开始了大字的楷书化历程!

从“平”字的长横,可以看到,后代大楷书的起笔和收笔已经出现了。

09《元祐墓志》

随着北朝黄金时期的发展,大量的出土墓志表明,当时书法人才很多,也许是因为书写墓志是当时特别重要的东西。外媒体的典型其实是在他们处理横折的时候,在努力发展一中方法,这个展品就使用了当时流行的转折顿笔,比如“南”字的横折弯钩,在这的地方有个明显的倾斜45度的短笔画。

附:《高昌墓砖》

在一次新疆文物展中,層云拍到了实际上时间到了唐朝的高昌国墓砖,但他们保留着魏碑体的书写,现在汉地的墓志都是碑刻,有很多学者质疑锋利的笔画是不是因为刀客的原因。而古代高昌国这批文物的出现,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书写痕迹!

10《元显儁墓志》

在北魏的晚期已经部分出现更好的转折,也就是转折顿笔和往下的笔画合为一体,就是我们现在每个学毛笔字的人都学习的方法了!

11《信行禅师碑》

楷书发展的道路上,其实并非只有一条主线,这里我们看一下这个藏品,他是一条副线……唐代早期的书法家褚遂良发明一种类似于钢笔字的方法,把笔画写的很细,那么转折的时候就简单自然得多。而他的外甥薛氏兄弟,更是发展出漂亮的“瘦金体”,宋代的宋徽宗,更是让这种字体名满天下也臭名昭著,再往后学习的人往往会觉得这是一种靡靡之音,所以这条副线在书法史主流当中少见!

12《苏孝慈墓志》

朝着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向,均匀的笔画,漂亮的构字造型,早在欧阳询之前的隋代,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欧体的风格!而欧阳询把楷书字体的构图推向了极致,于是乎,楷书完全成熟了!

13《九成宫》

这标志着楷书字体最终发展结束,这也是我们所有当代孩子要临摹的著名字帖!

14《多宝塔碑》

颜真卿的“颜体”不是本次展览的重点,那是书法史楷书的一条副线,更重要的是《多宝塔碑》开拓的柳体笔画。

15《玄秘塔碑》

到了《玄秘塔碑》,大字楷书的历史发展结束了!如今社会上的小朋友学毛笔字,几乎都是学习这里的藏头回尾的笔法。

16《颜勤礼碑》

虽然颜体是一种副线,但是颜真卿在中唐历史上的人设完胜,导致后来一千年被反复模仿,求的是“雄壮的风格对应正光伟的人格”这样一种书法观念。

17成亲王题跋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刚加盛,写小楷书又成了流行,可是这一次,没有复活晋代的小楷。而是把欧体柳体缩小了写,“馆阁体”盛行,一切都是科举考试的必然结果。

18“元朗荣华”饼盒

到了清末近代,碑学潮流改变了流行的风尚。如今去香港,随处可见魏碑体的题字,就是这个潮流的尾巴!

本次展览的线下场景

期待下次再会,介绍更多的实体字帖和书法的细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