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16)德军征服荷兰

 梦想童年59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荷兰是位于德法之间的一个小国,濒临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同卢森堡、比利时一道,习惯上被称为低地国家。

荷兰境内绝大部分为平原,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与比利时接壤处是阿登高地,海拔仅300米。

1940年5月9日,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大将下达了进攻西欧的命令:“元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决定:5月10日5时45分发起进攻,进攻的代号为'但泽’或'奥格斯堡’”。

当日下午13时30分,德军全部进入待命状态,希特勒由凯特尔、约德尔和统帅部其他人员陪同,离开芬肯克鲁格,乘专列到达距离奥地利不远的缪恩施特莱菲尔“鹰巢”大本营。

当晚,德国如同在波兰制造的进攻借口——格莱维茨电台事件一样,派出轰炸机飞往德国西南边陲,靠近法国和瑞士的弗莱堡,对一所大学城进行恐怖袭击,有一所女子寄宿中学和一所医院被炸毁,死伤数百人。

接着,德军统帅部反诬这次袭击系比利时和荷兰所为,决定于5月10日凌晨向这两个中立国家发动进攻。

德军越过边界后,荷兰和比利时收到内容相同的德国照会,指责两国违反中立法,针对德国加修工事和部署兵力,声称德国政府不愿坐等英法的进攻,不能允许它们通过比利时和荷兰向德国采取军事行动。

5月10日凌晨,德军从地面和空中同时向荷兰发起进攻。

德军进攻荷兰

当天,荷兰和比利时驻柏林公使,试图把抗议德军入侵的照会,交给德国外交部,但遭拒绝。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发表声明,“对这一史无前例的背信弃义和破坏文明国家之间一切正当关系的行为提出愤怒抗议。”

荷兰是一个人口密度大、有纪律和教育发达的国家,但是其军事实力十分薄弱,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其对军事发展和国防建设极不重视,缺乏训练有素的军人,军队重武器严重不足,全国8个步兵师的人员编制平时只有编制的一半。

在战前国防工事建造方面,荷兰在全国共兴建了2000个碉堡,但是其坚固程度,不足以阻止外部敌人的入侵。

当时,其邻国比利时建造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在世界范围都可以称之为现代化要塞,但在荷兰,根本没有以此标准建造的要塞。

战争爆发后,经过紧急动员后,荷兰军队兵力达到了48个步兵团以及22个步兵营,尽管军队人数得到了扩张,但是其武器装备却严重不足。

荷军只有两个中队的装甲车辆,共24辆M36/38坦克,另外12辆M39坦克仍在装配阶段,无法投入作战。荷兰军队装备的重炮只有310门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52门105毫米博福斯榴弹炮、少量克虏伯125毫米火炮,40门150毫SFH13火炮、72门克虏伯150毫米L/24榴弹炮和28门维克斯152毫米L/15榴弹炮。

荷兰空军在体制上,也是陆军的一部分,共有155架飞机,但很大一部分都是过时的双翼机,根本无法与德军先进的空军战机相抗衡。

遭到德军入侵后,荷兰迅速向英法求援,法国陆军总司令兼英法联军总指挥甘末林将军,命令英法联军立即按“D”计划向比利时机动,其中,法军第7集团军进至安特卫普附近地域后,应继续向荷兰布雷达地区开进。

进攻荷兰的德军为"A"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共10个步兵师和1个伞兵师、1个机降师,指挥官是库赫勒将军。德军对荷作战计划是:以空降兵的突然袭击保障地面部队快速越过荷兰边界, 突破哥雷比-皮尔防线的防御,向鹿特丹、海牙两地进击。

德军在进攻中,第18集团军主力以第9装甲师为先导,向马斯河河口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向阿姆斯特丹方向实施辅助突击,迅速占领荷兰东北各省,并于当日突破佩尔防线,迫使荷军退守荷兰要塞。

德军攻入“荷兰要塞”

“荷兰要塞”位于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乌德列支和海牙地区,大面积的水域和海湾、河流,构成了良好的天然屏障,而且,东有北临艾瑟尔运河的格雷伯筑垒地域,南有从瓦尔河到鹿特丹的防御工事做掩护,它是荷兰中枢神经所在地。

战前,德军对“荷兰要塞”已经做了详细的侦察,为了攻取荷兰这道坚固防线煞费苦心,最后,他们决定提前成立五个伪装的谍报局特别营,按照荷兰边境警察的服装来伪装自己,渗透到荷兰境内,攻占并且保护重要交通桥梁,阻止荷兰军队炸桥。

同日,德军空降兵约4000人分批在海牙、鹿特丹和穆尔代克附近实施空降,着陆后,德军一部占领海牙附近3个机场,然后向海牙进攻,但被荷军击退,另一部兵力,出其不意地攻占穆尔代克地域的马斯河大桥和多德雷赫特地域的瓦尔河大桥,从南面突入“荷兰要塞”,割裂了荷军部署,而荷军的多次反击,未能奏效。

此时,法军第7集团军沿英吉利海峡兼程前进,于5月11日下午抵达蒂尔堡,后因缺乏空军支援,并遇德军阻击,撤至布雷达。

随后,荷军请求该集团军对攻占马斯河大桥的德军实施反击,但遭法军拒绝,这样,德军第9装甲师顺利通过马斯河和瓦尔河大桥,于13日逼近鹿特丹。

在此之前,鹿特丹附近莱克河的几座大桥亦被德国伞兵攻占,但是,荷军在大桥北侧组织防御,迟滞了德军进攻。

5月12日晚,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通知荷兰女王及内阁大臣,已没有希望顶住德军的进攻。

5月13日,威廉明娜女王携几个内阁大臣登上一艘英国驱逐舰逃往伦敦。临走时,女王授权温克尔曼将军作为全权代表在适当时机宣布投降。

14日晨,希特勒发出第11号指令:“在北翼,荷兰陆军的抵抗力比原来设想的要强些。政治和军事上的原因,要求在短期内粉碎这种抵抗。”

德国陆军的任务是,以足够的兵力从南面和东面联合进攻,并迅速摧毁“荷兰要塞”。为此,希特勒从比利时方向调来一些航空兵,加强对荷兰方向的进攻。

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德军一面调整部署,一面进行武力恫吓,逼迫鹿特丹的守军投降,声称如不投降,德军就要轰炸该市。

为保存实力和让城市免遭轰炸,荷军决定停止抵抗,但就在这时,德军对鹿特丹的轰炸开始了,该市立刻变成一片火海,2500幢房屋被摧毁,800余人死亡,数千人受伤,7~8万人无家可归。

在德国空军狂轰滥炸和地面部队的进攻面前,荷兰鹿特丹守军投降。

5月14日黄昏,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命令全军放下武器,次日上午11时,他作为荷兰政府的全权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仅仅5天时间,荷兰就被德军征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