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蒋小华 主笔/子夏 在管理中,有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叫“说软话,做硬事”! 就是说软话,做硬事,目的达到,还不伤和气。 而糟糕的管理者恰好相反,说硬话,办软事。 经常张牙舞爪,但关键时候却硬不起来。 01 说话要软,软在语气。 真正伤人的,从来不是刀子,而是语言。 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 这时,情商低的人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 不经思考,一吐为快。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曾在说话上吃过亏。 早年在京为官的他,因不太会说话。 总逞一时之快,盛气凌人。 使得同僚敬而远之,甚至还得罪了当时的皇帝。 为自己的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 而真正聪明的管理者,婉转含蓄。 他们说话不会太硬,懂得尊重,会考虑他人感受。 凡事留有周旋的余地。 曾国藩在尝到苦头后,他开始反省自身的言行。 当觉察到是自己口无遮拦后,曾国藩则下定决心,好好说话。 在“说软话”上,他下足了功夫。 并写下“慎言”二字挂于书房。 加以提醒,使之奉行。 此后,他语气谦和,懂得尊重他人,逐渐在官场上吃得开。 曾国藩曾告诫子侄:说话不可口不择言,要考虑他人感受。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 作为管理者,要上传下达,还要通过团队去拿结果,而不是孤军奋战。 这时,讲话则变得尤为重要。 有意见不起情绪,也不逞口舌之快。 要想做到这一点,姿态放低,尊重下属,多换位思考。 尤其00后进入职场,他们更注重的是态度上和语言上的尊重与鼓励。 管理者不能一味以“严父”的形象来说教——多一点夸奖,多一点轻言细语。 当然,管理者有时也是必须要说硬话的。 但需考虑说话的艺术,选对语气和语境,懂得适可而止。 这样才能更好地“拍打”下属,又不会让他觉得丢失面子。 02 做事要硬,硬在原则。 做事要硬,硬在原则。 这里的原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工作底线、任务标准等。 有句话说的好:“心软是病”。 而好的管理,必须“心慈刀快”。 这里的心慈不是让你心软。 而是要有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讲规则时,千万别谈感情。 比如,有员工违反公司制度。 你会不会说:“下不为例”? 而厉害的管理者,就没有下不为例。 一旦管理者好脾气、老好人的形象深入员工心中。 但凡有一点不顺他们的意,就会立刻面带不满,随意提出要求。 要想保持管理者的威严,就要做一个公事公办、快刀斩乱麻的人。 不是说让管理者不体谅员工,而是心软要用在对的地方。 比如,关心员工的生活,给予成长的空间。 在原则问题上,如果管理者心软,也就无法树立威严。 这样很容易破坏规则。 正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心软是管理者的大忌。 从古至今很多优秀领导者,基本都是个性很强的人物,比如刘邦、朱元璋。 无一不是杀伐果断、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心志坚定之辈。 总之,真正厉害的管理者,必须做到“软”“硬”两手抓——“说话软,做事硬”。 为人谦和不软弱,处事干脆有原则。 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高层次、大格局的管理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