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中说的就是白帝城。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将阿斗与蜀国大业托付给诸葛亮的故事,也为白帝城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刘备之前来的是公孙述,自号白帝,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公孙述为大司马吴汉所败,后人在汉代白帝城之南稍低之地建庙祭之,是为白帝城。到明正德七年,四川巡抚林俊以马援“子阳井底之蛙耳”为据,毁公孙述像,在白帝庙内改祀曾入蜀劝阻公孙述称帝的汉将马援,并祀土神、江神,改白帝庙为“三功祠”。 明嘉靖十二年,巡抚朱延立和按察司副史张俭,鉴于三国时蜀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庙内改祀刘备、诸葛亮,并塑立雕像,改三功祠为“义正祠”。 再后来,李白来了,杜甫来了,孟良来了,冯玉祥来了,郭沫若来了,他们或在石崖凿上天路窥探江东,或在崖面刻上诗句抒发情怀,或在山间结庐小住寻访先人足迹、著书立说。 今天,老王也来了,因为三峡之首瞿塘峡而来,因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而来。从重庆的奉节县城驱车沿江边高速到白帝城也就二十公里路程。看着路畔下滚滚长江水溅起的浪花,心里还是有点犯怵。感叹古人的勇气和今人的智慧。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开的这夔门天险让长江水一泻而下,滋润了更广阔的土地和万千生灵。 白帝城生在瞿塘峡,瞿塘峡又因白帝城而名。只是今日之瞿塘峡已非当年,因三峡大坝的修筑,这里已然是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安详景象。古栈道,摩崖石刻,孟良天梯,倒吊和尚,凤凰饮泉,老城,往事都淹没于涛涛江水中,再难与世人见面。白帝城也已非当年之白帝城,有的只是后人在原来的几番遗址上一次次筑起的仿古楼阁罢了。 我静坐在江边,遥想玄德当年斩黄巾,借荆州,图西川,建丰功伟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就连曹操也曾感叹道: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只是刘备最后因兄弟义气折戟夷陵,病逝白帝,辜负了其先祖梦佑的匡扶汉室大业之使命。被托孤的诸葛亮也算是鞠躬尽瘁,忠心耿耿,虽说没有将汉室江山振兴起来,没有把阿斗扶起来,但是,也没有把阿斗给废了。终其一生呕心沥血,七出岐山图天下,只可惜被魏延给踩灭了七星灯,魂归天界了。不过,我觉得这个传说里面也有点“造神”的成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诸葛亮的“先军政治” “急功近利”连年的出兵打仗,造成国库亏损,民不聊生所致。当然也有天命所归的冥冥安排。一部三国史不就是一个司马家族的发展史吗?无论袁绍、曹操、孙权、刘备、也无论曹丕、刘禅、孙皓等只不过是司马家族建立西晋大一统的序幕而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刘备白帝托孤的故事,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白帝城,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优美诗句。这或许也是一种文脉的创造与延续。 一座城因一个人而兴,一个人因一座城而流传千古。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刘备可以千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