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第396条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汗后,阳气不足,胃中虚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与理中丸以温其胃。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中虚寒,不能运化津液,聚而成唾,故唾日久无已时也,宜理中丸以温补其胃,自可已也。
【集注】
程知曰:病后阳气不足,胃中虚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前牡蛎泽泻用散者,欲其恋肺而下水也;此理中用丸者,欲其温胃而收唾也。
喻昌曰:身中津液,因胃寒凝结而成浊唾,久而不清,其人必消瘦索泽,故不用汤药荡涤,而用圆药缓图也。
张璐曰:伤寒差后体虚,每有遗热,故禁温补,即间有素禀虚寒者,祗宜理中圆调理,未尝轻用桂、附也。
胃中有热,则吐黄浊之痰,《金匮》但坐不卧之十枣汤证也。胃中有寒,则吐涎沫,《金匮▪痰饮篇》之小青龙汤证也。若大病差后之喜唾,则胃中本无上泛之涎沫,咽中常觉梗塞,所出但有清唾,此与吐涎沫者略同,而证情极轻缓。痰饮之吐涎沫,以吐黄浊胶痰为向愈之期,喜唾者,亦当如是,为其寒去而阳回也。至于久不了了,则胃中微寒,非用温药,断难听其自愈。然汤剂过而不留,尚恐无济,故必用理中丸以温之,使得久留胃中,且日三四服,以渐而化之,则宿寒去而水气消矣。
这一条论述中寒的证治。
大病虽然好了,但还是胃气虚寒,不能够输布津液,而且肺金之气也冷了,肺寒金鸣,不能敷布津液,故而出现喜唾。久不了了者,不是一朝一夕,时间很长久。也有的本质是胸上有寒,也就是说两太阴,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有寒了。有寒,阳气就不运了,津液就不化,聚而为饮,所以喜唾。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应当用温药来温太阴,用理中丸。《金匮要略》上也有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虚寒肺痿,用甘草干姜汤治疗。用理中丸,能够温中焦,暖上焦,能够运化津液,所以能够治这个病。这是大病瘥后脾胃虚寒的。
理中就是理中焦,就是治胃,古人说是治脾,古人说的脾的功能大多是胃的功能。这个喜唾,也有的时候是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证也喜唾,但它那个喜唾,胃的毛病较重,总是要有恶心,起码是恶心,甚至于它有头晕。那个胃的饮水多,也有吐粘沫,头痛,或者头晕,或者胃疼,就是吴茱萸汤证。那个吴茱萸汤也是温中去饮,会影响到头部,但这理中汤不影响头部,可是心下痞硬,胃特别虚。
来自: rainsman > 《注解伤寒论》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卷十11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篇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 理中丸。
伤寒论第396条
伤寒论第396条。(差后劳复一: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辨475】)此证用理中丸,未尽善。“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所用之药无非理中丸中之干姜。...
[每日学伤寒]调胃承气汤
[每日学伤寒]调胃承气汤。第C110条是.胸胁满而呕,这一条是.过经,谵语者.,太阳之邪已罢,太阳之邪先没解,.过经.,到了阳明,因为阳明病谵语,阳明有热,胃络通于心,故见谵语。.以有热也.,就是因为...
第67 讲 辨呕吐、辨预后、厥阴病篇小结
第67 讲 辨呕吐、辨预后、厥阴病篇小结大家好,我们上课。在少阴病篇所学的"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那是一个"胃寒气逆,剧烈呕吐",结果造成阴阳气一...
什么是“脉当微厥”?
本条谵语的表现其热在里,应该以三承气汤治之,这里因为有下利,所以用调胃承气汤,如果没有下利,参212条、214条、217条、220条,可以...
《伤寒悬解》调胃承气汤,调阴阳之偏:大承气汤,下阳结之燥屎
《伤寒悬解》调胃承气汤,调阴阳之偏:大承气汤,下阳结之燥屎。汗多耗其胃津,糟粕失润,结为燥屎,阻塞胃气,胃热不泄,消耗心液,故...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即使不用禹余粮丸,我们从条文中汗家重发汗,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就知道是津液伤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用人参,用甘草,用生姜,红枣下去,就可以...
夜读伤寒-194
夜读伤寒-194 《伤寒杂病论》 ――第一百九十四条。由于病人胃气本虚,又再用苦寒泄热,必使胃气更虚而产生呃逆的变症。本条所举,即是陽明中寒不能食,误攻其热的变症,由于误...
脾胃虚寒吃什么中成药?
脾胃虚寒吃什么中成药?《金匮要略》中人参汤治疗的是上焦、中焦并病,中焦阳气不足就像一个冰块积在胃中,胃的交通堵塞了,故阳气不能...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