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7)德军入侵苏联(7)

 梦想童年59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1941年6月27日下午,在乌拉尔以东1440公里处,新西伯利亚的火车站上,站长和西伯利亚军区的一个军需官,正沿着西伯利亚特快列车所停靠的站台奔跑着。

他们正在寻找某个特殊的车厢,他们终于找到了,站长走到敞开的车窗前,他对车厢内一位宽肩膀的人说道,“将军同志,国防部长请您离开火车,乘飞机继续您的旅程。”

“很好,很好。”这位将军说道,军需官赶紧走进车厢,把将军的行李拿了下来。

这天的天气很炎热,站台上挤满了身穿军服的人群,站台外的车站广场上,一个大喇叭轰鸣着,传递出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下达的征兵启示。

这位佩戴着劳动红旗勋章的将军,在站长和军需官的陪同下,挤出了拥挤的人群,他的名字是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年科

他是从哈巴罗夫斯克出发的,就在一周前,还在那里担任红旗远东第1集团军司令,在苏联最高统帅部,叶廖年科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一个极具个人勇气的指挥官,一个出色的战术家,同时,也是一个绝对可靠的共产党员。

他是苏联红军中的一名老兵,也是托洛茨基卫队中的一员,加入红军时,他还是一名军士,随即经历了对抗白军的整个战役,在战斗中他被提升为军官。

6月22日,战争爆发的这一天,中午过后不久,远东方面军参谋长斯莫罗季诺夫将军情绪激动地打电话给叶廖缅科:“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德国人从清晨起就在炮击我们的城镇。战争爆发了!”

斯莫罗季诺夫没有给叶廖缅科沉思的时间,就给他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其中一项是:红旗远东第1集团军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是不是意味着这里也有受到攻击的威胁,由日本人发起的?”叶廖缅科吃惊地问道。

斯莫罗季诺夫让他放下心来,他解释说,戒备是一种预防措施。这里并没有迹象表明日本人将发动进攻。

实际上,从第二条指令中可以看出,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一点的信心非常明确,上级要求叶廖缅科立即动身赶往莫斯科,接受新的命令。

叶廖缅科中将并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斯大林从那些元帅和将军堆里,选中了他这个来自远东军区的中将,去挽救中央防线。

斯大林认为,叶廖缅科就是他眼下急需的人物,一个即兴发挥大师,一个俄罗斯的隆美尔,一个熟悉大兵团作战指挥的人。

他率领的远东第1集团军,由于出色的训练状况而荣获“劳动红旗勋章”,对摇摆不定的西部战线来说,他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

如果有什么人能挽救那里令人绝望的形势,那一定是以其铁腕手段及对斯大林毫不动摇的信仰,而著称的叶廖缅科。

无疑,列宁格勒比亚韦斯托克前线的形势已经彻底令人绝望,苏军的三个步兵师:第12、第89和第103师土崩瓦解,这种特殊事件令斯大林深感震惊,眼前的形势,需要一个极其强悍的人。

6月22日当天,叶廖缅科搭乘西伯利亚特快离开了哈巴罗夫斯克,他焦急地计算着自己不得不耗费在路上的时间。

这个被莫斯科选中,担任中央防线救星的人居然坐火车完成他的旅程,显然,有人想到了更好的办法,这就是他在新西伯利亚车站被带走的原因。

叶廖缅科驱车直奔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但他们并没有来自前线的新消息可以提供给他。

在这种形势下,谣言满天飞,甚至蔓延到高级军官那里。他们说,德国人已遭到迎头痛击;巴甫洛夫将军的坦克已经从比亚韦斯托克那个著名的突出部向前挺进,为步兵们打开了通往华沙的道路。

军区司令部的戈罗宾上尉,最近刚刚从哥萨克第1集团军参谋部调至新西伯利亚,他眨着眼说道:“我们的地图上涵盖了所有通往莱茵河的道路,每个师的位置都已标注在上面。”

6月26日的公报宣布:“敌人已经夺取了布列斯特。”但没人对这个消息给予太多的重视。

两个小时后,叶廖缅科登上了一架双引擎轰炸机,飞往莫斯科,飞行距离为2800公里,途中要经过四次停靠,以便加油、检修和休息。

苏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从新西伯利亚赶至西部战线,其距离大约为3520公里,但要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赶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话,新西伯利亚则正好位于这二者之间。

6月28日,叶廖缅科在黑黢黢的“泰加”森林上方2600英尺处飞往鄂木斯克,飞机越过布满一望无垠麦田的巨大的西伯利亚平原,越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周围荒凉的工业设施,朝着乌拉尔而去。

而此刻,叶廖缅科被派去对付的那个人,正站在他的装甲指挥车内,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仅仅80公里。

他就是德国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海因茨·古德里安大将。

古德里安刚刚发出了一封电文给他的参谋长上校冯·利本施泰因男爵:“第29摩步师目前正在明斯克西南方176公里的斯洛尼姆—泽利瓦地区,沿一个宽广的正面应对苏军的突围企图,他们应尽快向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推进!”

他的命令,到达装甲集群设在涅斯维日拉齐维乌家族一座古老的城堡的司令部时,拜尔莱因和古德里安的作训处长和参谋长利本施泰因,正俯身于地图,迅速描绘着最新的态势。

当天早上,他们的司令部刚刚搬入这座城堡,两辆被击毁的苏军坦克仍停在桥梁旁,关于它们的故事已在装甲集群内被传遍了。

6月26到27日的夜间,第18装甲师师长内林将军四处寻找自己麾下装甲团团部的所在地。

他乘坐着敞篷装甲车,小心翼翼地驶近了城堡,德军的一辆三号坦克挡着通往桥梁的道路。

在距离坦克大约40码处,内林命令自己的司机停车,然后他朝那辆坦克喊了起来,就在这时,他听见履带所发出的叮当声。

内林将军站起身,用手电筒向后方照去,这一看,把他吓得愣住了:两辆苏军老式的T-26轻型坦克就停在他身后不远处,坦克上的机枪指向前方。

“赶紧离开!”内林低声对他的司机说道,司机松开离合器,汽车轰鸣着离开了。

就在这时,德军的那辆三号坦克也注意到事情有些不对头,没用一秒钟,它的50毫米主炮便已射出了第一发炮弹,紧接着,第二发和第三发炮弹接踵而至,两辆苏军坦克上的机枪甚至连一颗子弹也没能射出。

此刻,这两辆被烧得漆黑的苏军坦克就停在涅斯维日的城堡外,成为了一位将军奇特冒险的见证人。

拉齐维乌家族的城堡内,三楼的墙壁上挂着另一件稀奇的纪念品:一张1912年举行的一次狩猎聚会的照片,中间的贵宾是德皇威廉二世。

利本施泰因和拜尔莱因立即将古德里安电文中的意图,付诸实施。

中央战线的战役已到了关键阶段,第一场重大胜利开始初现端倪:

作为先头部队的第17装甲师从南面冲向明斯克,已经抵达该城。北面,霍特大将带领着他的第3装甲集群,构成了包围圈的北半弧,施通普夫将军的第20装甲师已于6月26日进入明斯克附近,霍特和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取得了会师。

这意味着第4和第9集团军围绕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所形成的巨大的钳形攻势,缺口已被封闭。

从比亚韦斯托克到新格鲁多克,再到明斯克,苏军的四个集团军,包括23个师和6个独立旅,被囊括在这个已被封闭的包围圈中。

四个集团军,近50万人,这是东线战事打响后首次庞大的围歼,一场在军事史上也很罕见的歼灭战。

古德里安对战略的把握,使他没有陶醉于已获得的胜利中,也没有为捕获数十万俘虏而沾沾自喜,他知道,聚歼被围的敌军,守住包围圈的侧翼,或者押解俘虏都不是装甲部队该做的事情,这一切应该交给步兵。

快速部队应该利用他们所获得的机会继续前进,他们必须渡过别列津纳河,然后再渡过第聂伯河,一直向前,直扑这场战役的第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斯摩棱斯克。

这就是古德里安想把博尔滕施坦恩少将的第29摩步师从防御作战中脱离出来的原因,目前,该师位于包围圈南侧,一条名叫泽利维扬卡的小河附近以及泽利瓦镇两侧。

苏军试图在这里突围,因而该师被部署在此,而不是向北,冲向斯摩棱斯克,第29摩托化步兵师(由于其战术徽标而被称为“鹰师”)被深深地卷入进防御战中,绝望的苏军部队沿着巨大的突出部的边缘,在64公里的区域内,展开了突围的尝试。

苏军想从这里强行杀出,撕开一个缺口突出包围圈,他们聚集在茂密的森林中,在坦克和大炮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对德军薄弱的防线发起了冲击。

在叶兹奥尼特沙村的西南方向,苏军组织了骑兵,径直冲向德军第5摩步团机枪营和摩托车营的机枪火力,他们高呼着“乌拉”反复以营级和团级规模的兵力发起攻击。

在泽利瓦镇附近,苏军渗透进德军侦察营的前沿阵地中,德军第15和第71摩托化步兵团不停地战斗着。

第15摩步团辖内的几个营,面临的状况尤为艰难,第5连的阵地就位于泽利瓦镇外一英里处,这里挤满了苏军士兵,他们以连级规模、营级规模、团级规模一次次地冲击着德军阵地,并伴以令人不安的呼喊:“乌拉!”。

眼前的场景令德军士兵感到难以想象,苏军士兵沿着一个宽广的正面发起攻击,他们组成了胳膊连着胳膊的密集队形,似乎无边无际,在他们身后是第二波次、第三波次乃至第四波次并肩行进的队伍。

第29摩步师的德军士兵困惑地盯着身着棕黄色军装的人墙,那些苏军士兵贴得很近,稳步小跑着向前逼来,他们的步枪上装着长长的刺刀,挺立在身前——这是一堵遍布着长矛的墙壁!

“乌拉!乌拉!”

第1营营长施密特上尉说道。“等我的命令再开火!”他下达着指示。面前的人墙越来越近了。“乌拉!乌拉!”

伏在机枪后的德军士兵,能听见自己的心砰砰直跳,这种感觉几乎令人无法承受。终于,射击令下达了:“自由射击!”他们扣动了扳机。

“开火!”德军的机枪吼叫着,步枪和冲锋枪的射击声响成一片。第一波次的人墙坍塌了,第二排人墙倒在前一排人的身上,第三排人退了回去,广阔的田野上布满了棕褐色的尸体。

到了夜间,苏军士兵再次卷土重来,这次,他们还带来了一列装甲列车,这种苏式武器在内战期间可能是管用的,但很难适应眼下的现代化战争。

一个装甲火车头拖曳着后面的炮台和步兵武器,喷吐着浓烟,车上的各种武器一起射击着,这个庞然大物从泽利瓦镇方向而来。

与此同时,两个骑兵中队从铁轨的左侧冲来,而在右侧,几辆T-26坦克朝着德军第2营营部扑去。

德军工兵立即炸毁了铁轨,随即,第14连的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也被匆匆调了上来,朝着那列装甲列车开炮射击,阻止了它的前进。

苏军骑兵的冲锋,也在第8连机枪火力的打击下崩溃。

对守在反坦克炮后的德军士兵来说,苏军T-26坦克不是德制50毫米反坦克炮的对手,没有一辆得以突破德国人的防线。

可是,第29摩步师却无法按照古德里安大将的意图转身向北。

当天晚上(6月28日),叶廖缅科的轰炸机降落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一座军用机场上。

将军驱车直奔国防人民委员部,国防部长铁木辛哥元帅用这样一句话迎接了他:“我们一直在等您!”没有更多的客套和礼仪,铁木辛哥开门见山。

据叶廖缅科的回忆录记述,铁木辛哥走到中央战线的态势图前,说道:“我们在西线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各边境军区的指挥员不称职所致。”

叶廖缅科对此感到震惊。

铁木辛哥在地图上指出战争的第一周已经丢失的领土时,叶廖缅科感到很吃惊。

铁木辛哥的铅笔在地图上移动着,“德国人目前在叶尔加瓦—陶格夫匹尔斯—明斯克——博布鲁伊斯克一线。白俄罗斯已经丢失,西方面军的四个集团军也被切断。敌人的目标显然是斯摩棱斯克,现在我们没剩下什么部队能保卫它了。”

铁木辛哥停了下来,据叶廖缅科回忆,屋内一片沉默。接着,元帅以冰冷、愤怒的语气说道:

“法西斯分子的危险在于他们的坦克策略。他们以大规模编队发起攻击。与我们不同,他们使用完整的坦克军独立行动,而我们的坦克旅却是为步兵提供支援,坦克都是零打碎敲地投入战斗。不过,敌人的坦克也不是不可战胜的,他们没有超重型坦克,至少迄今为止还没见到他们投入使用。我已下令将T-34投入战斗。所有可用的T-34都将由莫斯科的坦克训练团尽快提供给前线。”

铁木辛哥元帅接着说道:“好吧,那么,叶廖缅科同志,您现在清楚是什么景象了。”

过了片刻,铁木辛哥继续说道:“巴甫洛夫将军和他的参谋长已被撤职。根据政府的决定,您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员。”

“方面军的任务是什么?”叶廖缅科简明扼要地问道,铁木辛哥回答道:“挡住敌人的进攻。”

这是一道明确的命令,也是一道严格的命令,这道命令的执行关乎莫斯科的命运。

但是,斯大林为何没有参加这次会谈?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使他无法出席这一会谈,亲自监督他所选中作为国家军事救星的将领的宣誓吗?但不光是叶廖缅科,战争的头两周里,没有一个莫斯科人听到斯大林的声音。

进行全国范围广播,宣布德国入侵并呼吁人民奋起抗击的是莫洛托夫。但从1941年5月初以来,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也就是政府首脑)的一直是斯大林。

不管怎样,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于是,6月28至29日夜间,叶廖缅科不得不在没有得到斯大林祝福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艰巨的任务。

与此同时,德军的补给车队排成漫长的队列,沿着中央战区炎热、多尘、布满了车辙印的道路向前而去。他们不停地前进。

对凹凸不平而又多沙的路面来说,“道路”实在是属于用词不当,前进,不停地前进,赶往装甲先头部队等待着燃料及其组员们等待着香烟的地方。

行进在苏联崎岖道路上的德军装甲集群

一场闪电战不仅仅是战斗士气的问题,也与运输士气息息相关,道路状况决定了战争的速度,而这一速度也决定了装甲部队的战斗。

只有那些体会过俄国道路状况的人,才会对军需官们能否完成计划中的补给数量,产生了怀疑。

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作战区域内,渡过布格河后,只有两条状况良好的道路可供其使用。一条从布列斯特至博布鲁伊斯克,另一条从布列斯特至明斯克。

使用这两条道路的,不仅是装甲集群的27000部车辆,还包括紧随其后的步兵、司令部人员以及通信部队的60000部车辆。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并避免产生彻底的混乱,古德里安采用了三个优先通行等级。

对拥有一号优先权的交通任务来说,道路必须被让开。拥有二号优先权的必须给一号优先权的车辆让路。只有在道路上没有一号或二号优先权的车队行驶时,三号优先权的车辆才能通过。

不用说,这种安排引起了激烈的争吵和争夺,例如,赫尔曼·戈林的通讯团被列为三号优先通行权,因为当时该团的任务主要是运输和架设电线杆。

帝国元帅非常生气,他命令通讯团团长去找古德里安商谈此事,要求获得一号优先通行权。

古德里安听取了团长的抱怨,然后问道:“请问电线杆会遭到射击吗?”“当然不会,大将先生。”团长回答道。“所以啊……”古德里安对这位团长说道,“这就是你们还得使用三号优先权的原因。”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至少从官方层面是这样,但从个人层面来说,这件事的结局更具悲剧性,那位团长不敢向帝国元帅报告自己的失败,回去后,开枪自杀了。

因此,只有很少的道路,可被德军当做这场对苏战争中的主干道加以使用。

要是苏军指挥部及时认识到这一事实的重要性,他们可能会给德国人的补给线,造成比他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更为严重的危机。

这里有一个关于第39装甲团第3营的例子,6月28日的夜间,装甲教导团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躺在明斯克附近的一片树林中,他们等待着燃料的运抵。

一辆油罐车停了下来,送油来的二等兵皮翁特克受到了中士维利·博恩的取笑:“运油兵,路途愉快吗?给我们三十罐燃料!”说着,他拧开了位于坦克装甲板后的加油盖。

可皮翁特克却不像是在开玩笑,他决定道:“给你们十二罐,就这么多了。”“这么点还不够灌满我的打火机。”博恩抱怨着。

但他看了看皮翁特克的脸色,随即不吱声了,皮翁特克解释道:“俄国人的战斗机,就是那些'老鼠’,逮到了我们。五辆油罐车被击毁,所有的驾驶员都被打死了。在我们后方的苏军四处突围,切断道路,给我们的整个补给造成了可怕的混乱。”

这就是装甲部队快速深入苏联后,密集防守的腹地的弊端,一个个完整的苏军师潜伏在树林中,这已经不是该团第一次陷入麻烦了。

在斯洛尼姆发生的事情就很糟糕,当时,他们已远远地推进至比亚韦斯托克—巴拉诺维奇铁路线的路基处。

突然,他们听见身后的镇子里传出了激战声。原来,德军装甲先头部队经过时,苏军士兵埋伏起来,他们使用手上拥有的一切,朝着德国人后续的高射炮兵、工兵和补给车队发起了袭击。

第39装甲团第9连的第1排和第2排转身返回,杀回到镇内,就在这时,俄国人也对铁路路基处的德军装甲部队发起了袭击。

斯洛尼姆陷入到一片火海中,第39装甲团被切断,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士兵们不得不挖掘阵地实施全方位防御。

清晨昏暗的光线中,透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苏军队伍出现在铁路路基的远处。

德军坦克集群

德军坦克都已将车载电台调至接收状态,营长让大家做好准备的命令,一次次地传达到每一辆坦克中,无线电操作员将电台的按键拨向右侧,以便让每一位车组成员都能听见营长的指令:“看见红色照明弹再开火。让敌人靠近些,然后击中你们的火力打击他们的坦克。”

苏军队列中,为首的是坦克,紧随其后的则是货车、马拉大车、战地厨房以及弹药车,最前方的车辆距离德军防线已不到50码。

终于,红色照明弹腾空而起。一瞬间,德军坦克的炮火构成了一堵名副其实的火力与硝烟之墙,对面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起火燃烧。

苏军的队伍被打散,他们的坦克转身撤入长着高高作物的农田里,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斯洛尼姆镇才被清除干净,苏军突围的企图又一次被粉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