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0)基辅之战(上)

 梦想童年59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装甲集群不是德军的正式建制,属于临时战役建制,它是为了实现战役目标,临时将数个摩托化军等建制集中在一起,组成更为强大突击力量。

在第1坦克集群的所有坦克和车辆上,都涂着白色的“K字母”,这是他们的指挥官科莱斯特的首字母,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唯一快速突击力量。

该集群下辖:

第3 摩托化军(第13、第14、第25装甲师);

第14摩托化军(第9装甲师、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第5“维京”装甲师);

第48摩托化军(第11、第16装甲师、第16摩托化师)。

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后,“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夺取苏联乌克兰,尤其是罗斯托夫、哈尔科夫和基辅。

基辅是苏联的第三大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位于第聂伯河与杰斯纳河交汇处,陆路水路和航空四通八达,既是苏联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德军夺取顿涅茨工业区和高加索油田的必经之路。

这里的河面约有640米宽,只有歼灭西岸的苏军,这座城市才能落入德军之手。

可是,“南方”集团军群进展得并不像中央战线那么顺利,出现了几次糟糕的意外。

这是因为出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战线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250英里罗马尼亚边境线上,最初并未采取作战行动,攻势由“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也就是北翼承担。

于是,冯·施蒂尔普纳格尔将军的第17集团军和陆军元帅冯·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沿着边境,突破苏军防线,向东南方疾驰,然后,以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为主导,转身向南包围苏军部队,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扮演了铁钳的角色。

德军第1装甲集群司令科莱斯特

或者,更确切地说,充当的是铁钳的半边。

“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不同,伦德施泰德手上只有这么一个装甲集群,铁钳的另一半非常短,由冯·朔贝特大将的第11集团军提供,该集团军位于罗马尼亚的南部。

第11集团军渡过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一路向东,赶往克莱斯特装甲部队的方向,从而在拥有100万兵力的布琼尼部队后方,封闭包围圈。

这个计划很好,但伦德施泰德面对的布琼尼并非傻瓜,另外,更要命的是,苏军的实力比他强两倍。

对付克莱斯特仅有的600辆坦克,布琼尼可以调集2400辆战车,其中包括一些庞大的KV坦克,他手上甚至还有配备了更为可怕的T-34的坦克旅。

按照当时德军装甲师的编制标准,每个师编有约13725人,下辖师部、2个步兵团、装甲炮兵团、装甲团、侦察营、通信营、防空营、反坦克营、工兵营和师辎重队等,其中只有装甲团编有Ⅳ号坦克长身管型52辆,“黑豹”坦克51辆。

开战当天,他们成功地渡过边境线上的河流,突破了苏军沿边境设置的筑垒地域,但在北翼迅速达成突破的计划,并未实现。

征服像乌克兰这么庞大、防御这么严密的地区,单靠一个装甲集群作为打击力量,无疑是个错误的计划。

中央战线之所以快速获得成功,依靠的是两个强大的装甲集群,通过大胆的领导,合围并歼灭了苏军防御部队的主力。

但在南线和北线,由于缺乏双管齐下的攻势,因而,不太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装甲部队,来执行希特勒沿着整个东方战线进行大规模行动的构想。

南方战线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不是因为指挥官们缺乏技能,也不是因为缺乏勇气,更不是因为部队缺乏持久力,纯粹是出于装甲部队太少这一事实。

经历了8天的激战后,6月30日,“南方”集团军群对面的苏军防线开始动摇,其北翼部队终于向前冲去。

根据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当天的第2号指令,其所属部队应乘苏军立足未稳,从行进间,突破苏军从沃伦斯基新城至德涅斯特河一线的筑垒地域,继而将苏军西南方面军左翼围歼于文尼察周围。

为此,该集团军群以第1装甲集群和第6集团军为主要突击集团,从斯卢奇河中游以西地区向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一线旧国界筑垒地域实施突破,尔后视苏军西南方面军是否撤过第聂伯河,第1装甲集群主力或继续东进,或挥师南下;

第17集团军则配属斯洛伐克派遣军,担任辅助突击,从兹布鲁奇河一线向普罗斯库罗夫、文尼察方向推进,以不间断的进攻箝制当面苏军的重兵集团;

第11集团军配属罗马尼亚派遣军,担任侧后突击,从普鲁特河附近向东北方向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地域攻击前进,继而强渡德涅斯特河,前出文尼察地域,同第17集团军会合。

德军的当面之敌是苏西南方面军,由基尔波诺斯上将统率,辖第5、第6、第26和第12集团军共44个师,他们已经组成了新的的防线——斯大林防线。

此时,暴雨倾盆,将道路变成泥潭,德军坦克挣扎着向前,士兵们在附近村子里,收集了大批秸秆铺在泥泞的路面上,就连步兵也跟他们的车辆一同被困在了路上,进展极为缓慢。

直到7月5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45个师和1个旅的兵力(另有匈牙利的3个旅和意大利的3个师陆续加入战斗),在第4航空队支援下,突入了苏联旧国界筑垒地域。

7月7日清晨,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在沃伦斯基新城的两侧成功突破了“斯大林”防线,克吕威尔少将所率的第11装甲师越过苏军的碉堡和工事线后全面深入,当晚19点,该师通过一次大胆的突袭,夺取了别尔季切夫镇。

现在行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苏军开始后撤,但并非全面后撤,德军第16摩托化步兵师便被困在柳班附近的碉堡线前,苏军甚至动用坦克发起了反击,胡贝将军的第16装甲师在旧康斯坦丁诺夫,同样遭遇到顽强的抵抗,部队耗尽了弹药。

德军运输机不得不为装甲部队运来补给物资,“南方”集团军群第4航空队的轰炸机、斯图卡以及战斗轰炸机也赶来提供支援,并粉碎了苏军坦克部队的集结行动。

第16装甲师的“霍费尔”战斗群进一步向东猛冲,他们追上了苏军一个后撤中的炮兵团,但第64摩步团第1营,在旧拜久姆地区经历了代价高昂的近战,两个小时内,第1连连续阵亡了三名连长。

德军第1装甲集群的坦克部队

最后,在21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支援下,第16装甲师的主力于7月9日在柳班,突破了“斯大林”防线,胡贝将军长长地松了口气,此刻,他距离第聂伯河还有200公里。

不过,师里、军里乃至集团军群里的军官们都认为,斯大林派来守卫乌克兰的部队已到了崩溃点,很快就将土崩瓦解。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然,这一刻他们被击败,下一刻又恢复过来,他们坚守着各自的阵地,他们后撤,片刻后,他们再次展开顽强的战斗。

在别尔季切夫镇周围,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苏军投入了他们手上所有的大炮,而德军的大炮彻底被压制,完全是依靠最大的努力,克吕威尔的第11装甲师,获得加强后才压倒了对方。

整个南部战线的情况基本相似,苏军非常顽强,伦德施泰德没能成功地聚歼基尔波诺斯将军的部队。

战斗持续了20多天,南线德军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元首大本营对此感到急躁,对希特勒来说,进展太过缓慢,他忽然心生一计,觉得“小型包围圈”是个更好的计划。

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德,把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分成三个单独的战斗群,以构成一个个较小的包围圈。

其中的一个战斗群与从南面而来的第11集团军会合,在文尼察附近形成一个小型包围圈,另一个战斗群将向东南方推进,以切断试图从文尼察地区撤出的任何敌军,第三个战斗群将与第6集团军一同直扑基辅,并在第聂伯河东岸获得一个桥头堡。

但是,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德坚决反对将他唯一的一个装甲集群以这种方式分割使用,他认为这违背了装甲战的精神,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零敲碎打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取得成果。”他用电话告诉元首大本营,希特勒没有再坚持。

在第聂伯河西岸,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掠过基辅,集中力量向东南方推进,由此创造的必要条件,无论如何,都会对文尼察划一个较小的弧形,或者对乌曼形成一个较大的弧形包围圈。

德军乌曼围歼战示意图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基辅南部,构成一个较小或较大的包围圈,所有因素都已被仔细考虑过,除了一个因素——布琼尼。

布琼尼出生于今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一贫农家庭,1903年加入俄军,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参加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他回乡组建苏维埃政权和骑兵部队,1919年加入俄共(布)。

在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布琼尼历任骑兵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和第1集团军司令,采取奔袭和深远机动相结合的骑兵战术,屡建战功。

1919年底至1920年初,率领骑兵第1集团军重创由3个骑兵军组成的白卫军骑兵集群,分割A邓尼金军队的战线,接着参加粉碎北高加索白卫军的作战。4~5月率部千里行军,转战西南,与波兰军队作战,收复基辅,而后与其他集团军协同作战,彻底粉碎弗兰格尔的军队。

1921年起,他先后任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工农红军总司令骑兵助理、骑兵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

这个蓄着大胡子的苏军元帅已在7月10日,被任命为“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布琼尼上任后颁布的第一条训令是:“不许后退一步,要坚守和反击。”第二条命令是让归属基尔波诺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交由秋列涅夫大将指挥。

现在,他打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张王牌,在装甲部队无法通行的普里皮亚特沼泽,派出了波塔波夫少将的第5集团军,对德军赖歇瑙第6集团军的北翼实施攻击。

这一战术,就像“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区那样,造成了赖歇瑙左翼部队被卷入严重而又关键的防御战中。

7月16日,克莱斯特的坦克到达了白采尔科维的重要地带,第一场大型围歼战已经形成。

伦德施泰德希望的是一次大规模侧翼包抄行动和一个大型包围圈,但希特勒命令采用较小的包围圈,这次他是正确的。

随后,苏军突围时的天气状况,对装甲部队的机动非常有利,克莱斯特准确地击中了后撤中的敌军。

8月1日,他到达了新阿尔汉格尔斯克,并立即转而进攻五一城,然后转身向西,与第17和第11集团军麾下的步兵师会合,封闭了包围乌曼地区苏军部队的铁环。

与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包围圈相比,这次的合围并不太大,尽管如此,苏军还是有3个集团军被歼灭,这就是第6、第12和第18集团军,第6和第12集团军的司令员投降。

这场扭转了前线态势,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堪称经典的合围战,却“只”俘获了103000名敌军。

尽管德军第1和第4山地师以及来自柏林的第257步兵师多次努力,试图封闭包围圈,还是有大批苏军成功地突围而出。

第257步兵师里,维斯纳少校的第1炮兵营用准确的炮火轰击了一支支试图冲出包围圈的苏军部队,第94山地炮兵团第9连的四门火炮,在为期四天的乌曼战役中发射了1150发炮弹,这个数字超出了该连在整个法国战役期间发射炮弹的总数。

苏军被摧毁和被缴获的武器数量证明了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850门大炮,317辆坦克,242门反坦克炮和高射炮被苏军遗弃在战场上。

但是,乌曼战役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些数字。“南方”集团军群赢得这一胜利的战略影响,远远大于俘虏数量。

因为,向东进入苏联克里沃罗格这一铁矿石区、黑海的敖德萨港以及尼古拉耶夫的道路已经敞开,最为重要的是,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现在可以直抵下第聂伯河,获得从切尔卡瑟至扎波罗热这一第聂伯河河曲部的西岸阵地。

此外,这一机动还提供了围绕着基辅进行一场更大的歼灭战的机会,希特勒对这个机会痴迷不已,为此中止了“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的行动,并腾出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转身向南,直扑基辅。

此刻,这两支强大的装甲铁钳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庞大的合围战,打击目标是苏军西南方面军及其所属的一百万兵力。

8月29日,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乘坐“鹳”式侦察机从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起飞,在苏军防线上空划了个大胆的弧线。

德军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

他飞过苏军防线,从上空查看了叶廖缅科正在攻击德军桥头堡的部队,他降低机身,倾斜着掠过杰斯纳河,返回位于乌涅恰的装甲集群司令部,时间刚好不到18时。

古德里安一直关注着他辖下的第3和第4装甲师,这两个师正在设法扩大他们的桥头堡,以便继续他们向南的推进,但部队被牵制住了。

他也去看过第46摩托化军情况,该军辖内的第10摩步师以及第17和第18装甲师正忙着击退苏军对其侧翼的猛烈攻击,这里的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既缺少坦克,又缺乏睡眠。

第2装甲集群作战处长拜尔莱因中校坐在古德里安身旁,作战态势图摊放在他的膝盖上,地图上粗粗的红色箭头和弧线表明德军先头部队以及侧翼所面对的强大的苏军部队。

“叶廖缅科拼尽全力想消灭我们的桥头堡。”古德里安喃喃地说道,“如果他成功地把我们拖延得更久些,如果苏军统帅部发觉了我们对布琼尼大军的意图,我们统帅部这一宏伟的计划就将失败。”

拜尔莱因证实了他上司的焦虑,“昨天我给第2集团军打了电话,冯·魏克斯男爵似乎对此同样感到担忧。他的作训处长法伊尔阿本德中校,接到远距离侦察报告说,苏军正从基辅下游的第聂伯河前线撤离。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顿涅茨地区正在修建工事。”

其实,古德里安和魏克斯大可不必为此而担忧,确实,布琼尼已意识到从南面和北面而来的德军对他位于基辅附近,第聂伯河河曲部的大军形成了威胁。

他曾计划后撤,并在顿涅茨地区构设新的防线,但斯大林不接受撤退的建议,相反,他往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河曲部又填进了28支重要的部队,这里有从著名的哈尔科夫坦克厂装配线上下来的,一切都被投入到第聂伯河河曲部现代化武器,包括T-34、T-28、超重型自行火炮、重型火炮以及火箭炮。

南方集团军群北翼的部队很快就领教了这一点,来自弗兰科尼亚和苏台德地区的德军第98步兵师,在争夺科罗斯坚这一重要地点的11天激战中,损失了78名军官和2300名士兵。

另一边,古德里安与叶廖缅科在杰斯纳河上的激战也持续了8天,这是一场可怕的战斗,每一寸土地都要经过激烈的争夺,古德里安对此的描述是,“一场血腥的拳赛”。

但是,接下来,一起偶然事件被一次大胆的行动所利用,战斗态势变得对布琼尼不利起来。

9月3日下午,第24摩托化军的情报参谋把一捆烧焦的文件放在军长冯·施韦彭堡将军的桌上,这些文件来自一架被击落的苏军传送快件的飞机。

施韦彭堡阅读着译文,研究着地图,兴奋不已,文件清楚地表明,苏军第13和第21集团军之间存在着一个薄弱环节,他立即派出第3装甲师对这一缺口实施打击,随即,古德里安通过电话也获悉了此事。

第二天早上,古德里安赶到施韦彭堡的军部,48英里的路程花了他四个半小时,一场小雨就让道路变成了这样的状况。

但在施韦彭堡军部里获悉的消息令他感到高兴,莫德尔将军的第3装甲师实际上已经杀入苏军防线上的缺口,他的坦克撕开了苏军两个集团军的侧翼,就像洪水决堤那样,德军的步兵团和炮兵营,此刻正蜂拥而过,朝着南面扑去。

古德里安立即驱车追上莫德尔,“莫德尔,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其实不需要他多说什么了。莫德尔的部队已竞相冲往谢伊姆河,并迅速朝着科诺托普而去。

三天后的9月7日,第3装甲师的先头营在弗兰克少校的带领下,成功渡过谢伊姆河,并建立起一个桥头堡。

9月9日,德军第4装甲师同样也渡过了该河,斯图卡式轰炸机飞机为经验丰富的第35装甲团和第12、第33摩步团提供支援,在苏军第40集团军进攻桥头堡的部队中炸开一条血路。

俄国人开始后退。

就在莫德尔麾下的第6装甲团仍在科诺托普城外时,东普鲁士的“狼穴”以及博克元帅设在斯摩棱斯克的司令部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古德里安的猛冲。现在重要的是,南面的克莱斯特大将应该在正确的时刻下达出发令。

第3装甲师先头营弗兰克少校已经冲过了科诺托普。

集团军群立即给古德里安打电话:“最终命令—冲向罗姆内!主攻放在右侧。”

这就意味着,合围苏军布琼尼部队的包围圈将在罗姆内陆区封闭,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坦克将在那里会合。

所有的一切都进行得准确而又顺利,古德里安的坦克在科诺托普实现了决定性突破。

此时大雨倾盆,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正冲向罗姆内,他们远远地包抄到敌人的后方。

可是,克莱斯特率领的第1装甲集群在哪里?这只庞大的铁钳的另一半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