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7)克里木半岛战役(2)

 梦想童年59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1941年9月12日清晨4点30分,第聂伯河与黑海之间的诺盖草原在初升的太阳下熠熠生辉。

眼前是一幅奇妙的景象,草原上开满了鲜花,目力所及之处,看不见树木,也没有山丘。

无边无垠的视野一直消失于雾蒙蒙的地平线处,只有英伊电报线的电线杆像鬼魅般的路标似的伫立在寂静的草原上,这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本世纪初修建的。

夏季,在这片草原上找不到一滴水,溪流和河道干涸了,深邃、了无生机的平谷横断着31079平方公里的沙漠。

跃入士兵们脑海的第一个念头是:对装甲部队来说,这是多么完美的地形啊!

但是,德军第11集团军除了侦察营有几辆装甲侦察车外,没有装甲部队,在这片可以出色运用坦克的地方,他们却没有装甲部队或装甲运兵车。

先头部队由“警卫旗队”的摩托车和装甲侦察车担任,紧随其后的是第73步兵师的一支先遣队。

党卫军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迈尔跟随着他的先头连一同行动,他用望远镜搜索着远处,一无所获,目力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动静。

冯·比特纳的摩托车排冲在最前面,沿着海岸线直扑阿达梅,从那里应该可以看见类似于游牧草原壕沟的两侧。

突然,像幽灵似的,几名骑兵出现在地平线处,随即又消失不见了,他们是苏军的侦察兵。

小心留意是必要的,草原上静得可怕,随着口令 “散开队形,继续前进!”,摩托车挎斗里的步兵做好了跃出车外的准备,驾驶员将身子倾向一侧,以便能更快地离开自己的车辆。

清晨6点刚过,摩托车分遣队在队长韦斯特法尔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逼近了普列奥布拉任卡一个村子的第一片房屋区。

这个村庄,位于别里斯拉夫—彼列科普主干道的旁边,一群绵羊走出村子,韦斯特法尔朝牧羊人挥舞着胳膊,“让你的羊离开公路,伙计,我们在赶路!”

但是,那个游牧部落的东蒙古人好像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许是他不想把路让开。

在草原推进的德军部队

韦斯特法尔加大了油门,发动机吼叫起来,汽车朝着羊群冲去,羊群散开了,惊慌地四处奔逃。

牧羊人喊叫着,放出牧羊犬追赶羊群,但这无济于事,羊群已离开了公路,片刻后,寂静被闪光和巨响撕裂了,羊群跑入了一片雷区,几只羊被炸成碎片。

接着,苏军大炮突然间开火,炮弹在村子内外炸开,摩托车手们跳下车,沿着彼列科普公路朝普列奥布拉任卡冲去。

突然,他们看见前方出现了一堵火墙,村子的另一端,在德军先头部队的前方几百米处,停着一列苏军的装甲列车,车上的大炮和机枪朝迈尔和史蒂夫法特的连队袭来,其效果极其恐怖。

“隐蔽!”德军士兵们趴在地上,机枪火力从他们头顶上掠过,但这一轮火力并非来自那辆装甲列车,而是来自苏军步兵,他们隐藏在伪装得极其出色的战壕中,就在德军前方不到50米处。

党卫军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迈尔下令撤离普列奥布拉任卡,他的装甲侦察车用20毫米火炮朝俄国人的装甲列车开火射击,以便让其他战友在发烟罐的掩护下撤退。

与此同时,迈尔第2连的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被匆匆拖了上来,对着装甲列车开炮,可还没打出去几炮,这门反坦克炮便被一发炮弹直接命中,钢铁碎片窜入空中,金属撞击声淹没了德军士兵的惨叫声。

这时,迈尔带着传令兵,猫着腰穿过村子,来到另一端,从这里,他可以看见苏军在普列奥布拉任卡精心布设的防御工事—战壕、铁丝网、混凝土碉堡。

他意识到,这个阵地绝非通过突袭可以夺取,进一步的尝试只会使他的部队损失殆尽。跟着他一同赶上前来的韦斯特法尔,突然召唤着医护兵,一发炮弹撕破了他的胳膊,他的那些阵亡和负伤的部下倒在四周。

“咱们快离开这儿!” 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迈尔重复道,发出了撤退的信号,传令兵忙着将这一命令传达下去。

身后的摩托车再次轰鸣起来,开始向后转,他们将负伤和阵亡的战友搬入摩托车挎斗,迅速撤离。

正在阻击德军进攻的苏联军队

装甲侦察车释放出烟雾,以遮蔽苏军的视线,在烟雾的掩护下,分队长赫尔穆特·巴尔克三次冲上前线,将伤员撤离火线。

迈尔将最后一名伤员带了回来,他是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雷尔,弹片在他的后背撕开个大口子,他死在自己人的怀中。

德军第54军先头部队试图以突袭的方式冲入克里木半岛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一个小时后,第73步兵师师长布鲁诺·比勒尔中将接到了迈尔和史蒂夫法特发来的电文:“突袭的方式无法夺取彼列科普。详细作战记录随后附上。”

“装甲迈尔”和史蒂夫法特说的没错,通入克里木的彼列科普地峡,四英里宽的通道无遮无掩,在其前方,苏军修建的防御体系具有相当的纵深。

其主要特征是“鞑靼壕沟”,这是一种游牧部落地区特有的壕沟,这道壕沟深达12~15米,修建于15世纪的土耳其时代,目的是为了保护克里木半岛免遭来自大陆的攻击。

五百年后,它将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巨大障碍和危险陷阱,要绕过它是不可能的,苏军的防御工事从一侧的亚速海盐碱沼泽延伸至另一侧的黑海,进入克里木半岛的大门被封闭了。

9月17日,冯·曼施泰因将军在尼古拉耶夫(这是黑海上一个大型造船中心)正式接掌第11集团军的指挥权时,便意识到,凭自己手上现有的兵力,无法同时夺取克里木和罗斯托夫。

曼施泰因

其中的一个目标不得不暂时搁置,但应该先夺取哪个目标呢?曼施泰因并未犹豫太久。

克里木半岛代表着对整个东线德军右翼纵深的持久威胁,因为苏联可以跨海,从南面将新锐部队运入半岛。另外,苏军手中的克里木半岛还是一个对罗马尼亚油田构成威胁的机场。

出于这个原因,曼施泰因决定优先考虑夺取克里木半岛,至于罗斯托夫方向,他只希望与被逐出安东诺夫卡的敌军保持接触即可。

曼施泰因构思了一个出色的计划。首先由汉森将军的第54军通过正面进攻,强行突破彼列科普地峡。

为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集团军直属的所有炮兵、工兵及高炮部队都派给该军。

除了该军辖下的两个师(第73和第46步兵师)外,稍后方的第50步兵师也交由汉森指挥,这对于解决正面仅有6.4公里宽的防御阵地来说,这是一股相当强大的打击力量。

当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曼施泰因也知道,他也许可以用这些兵力,强行打开通往克里木的大门,但他无法征服一片25800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一面积几乎与比利时相当,岛上还设有许多强大的要塞和据点。

作为一名具有总参背景的将军,曼施泰因将行动计划的第二阶段建立在精确和运气上。

屈布勒将军的第49山地军和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迪特里希率领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将从第聂伯河河曲部调离,待突破达成后,立即以强行军介入,从而迅速推进,散开并占领整个克里木半岛。

“警卫旗队”的装备极其精良,他们拥有重型武器、自行高炮、自行突击炮、摩托车、装甲侦察车和运兵车,因此,他们有机会追赶上后撤中的敌人,并将其与塞瓦斯托波尔隔离。

塞瓦斯托波尔,克里木半岛南端这一重要的海岸堡垒,也许能在它得到加强前,通过一次快速打击将其夺取。

第49山地军将被部署至高达4800英尺的亚伊拉山脉,然后,他们将夺取刻赤半岛,并将从那里穿过狭窄的水道进入库班,杀入高加索地区。

这个计划并非海市蜃楼,曼施泰因认为它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诺盖草原上的苏军始终未发起任何突击,这一点是第11集团军行动计划中有风险的一面。

为了集中起足够的力量夺下克里木半岛,曼施泰因不得不将“警卫旗队”和第49山地军调出,这就使内陆的兵力减少到最低限度。

冯·扎尔穆特将军的第30军(辖第72和第22步兵师)必须在诺盖草原上坚守自己的防线,所得到的支援仅仅是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

曼施泰因接受了这一仔细衡量过的风险,因为,他对自己麾下战斗力强悍的部队深具信心。

1941年9月24日,南方的阳光无情地洒落在彼列科普前方毫无特色的草原上,烘烤着锡瓦什湖的盐碱沼泽。

苏军步兵第156师坚守着他们纵深交错的防线,进入克里木的中央通道由步兵第276师防护,该师隶属于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的苏军第51集团军,他的命令是:“不得丢失一寸土地!”

但一位将军的命令,只有在他的士兵们还活着时才有效,经过三天的激战,德军第46和第73步兵师突破了狭窄的通道。

他们克服了“鞑靼壕沟”,夺取了壁垒森严的阿尔米扬斯克村,并由此获得了再次进行部署的空间。

沿伊顺地峡,库兹涅佐夫上将把他的骑兵第40和第42师以及步兵第271和第106师投入到最后的防御中。

曼施泰因计划的最后一个帷幕即将拉开,现在,“警卫旗队”和山地军即将前调,以完成最后的突破并席卷整个半岛。

德军的胜利已触手可及,但目前,苏军最高统帅部尚能挫败德军大胆的进攻计划。

北面的诺盖草原上,9月23到24日的夜间,季莫舍夫卡前方的反坦克壕中,低声细语此起彼伏。

第1和第4山地师的部队被调离前线,投入到克里木的战事中,罗马尼亚第1、第2和第4山地旅接管了这一防区。

他们的指挥部获得了情况简报,一个德军营将防务移交给罗马尼亚人后,出发赶往南面。

第91山地猎兵团的军士们催促着各个连队,士兵们加快了脚步,到第二天早晨,他们一口气前进了将近40公里。

第13山地猎兵团在他们的旧阵地上只留下一个山地猎兵营和一个炮兵队,第4山地师师部打算跟他们一起赶往克里木。

“都准备好了吗?”第4山地师参谋长舍费尔中校问第94山地炮兵团第2营营长埃德尔少校。“中校先生,出发的准备工作都已妥当!”这位炮兵军官回答道。

突然,舍费尔惊异地问道:“那里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不远处,他看见罗马尼亚士兵匆匆离开了他们的防线。

“埃德尔,你赶紧去罗马尼亚人的旅部,问问发生了什么情况?”,埃德尔上前去一看,罗马尼亚士兵忙着收拾行装,把他们的个人财物扔进卡车里,以便能尽快逃离。“俄国人达成了突破!”他们这样告诉他。

好像是为了证明罗马尼亚人的说法,附近响起了步枪的射击声,苏军就在这里!

很显然,苏军知道了罗马尼亚人接防的消息,随即以新调来的第9和第18集团军,趁德军第11集团军正进行重组之机,对其防线发动了进攻。

正在进攻罗马尼亚军队的苏军士兵

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某些部队立即后撤,苏军随即压上,整个罗马尼亚第4山地旅惊慌逃窜,前线被撕开一个15公里的大缺口。

面对这种状况,曼施泰因不得不再次征调山地军,将其投入到突破口,这个罗马尼亚第5骑兵旅防区内所出现的突破口,被“冯·肖尔蒂茨”战斗群以及第22步兵师的部队所封闭,德军的防线再一次被支撑起来。

但是,为了将这场灾难搞得更彻底些,苏军在南翼,冯·扎尔穆特将军第30军的防线上,也达成了突破。接着,第30军防线的北翼也遭到突破,罗马尼亚第6骑兵旅后撤。

为了解决这一新的危机,被置于山地军麾下的第170步兵师不得不停止前进,而“警卫旗队”此刻已在赶往克里木的途中,现在也不得不转身,去对付苏军的这一突破。

曼施泰因突入克里木、奇袭夺取塞瓦斯托波尔的计划失败了,相反,第11集团军现正处在与克里木相隔断的危险中,有可能遭到包围,并被歼灭在第聂伯河一线与黑海之间的狭长地域中。

不过,在大规模行动作战中,改变命运的危机,经常会变成幸运的机会。

苏军两个集团军对曼施泰因的部队施加压力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掩护,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厄运,而这一厄运将由克莱斯特带来。

9月底,冯·克莱斯特大将率领的第1装甲集群,在庞大的基辅围歼战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随即又肩负起新的行动。

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冯·马肯森将军的第3摩托化军建立并守住了渡过第聂伯河与萨马拉河的一处桥头堡。

从这个桥头堡和扎波罗热出发,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突破了苏军在第聂伯河上的防御,转身向南,直扑亚速海,对苏军两个集团军的后方展开攻击。

苏军最高统帅部还没来得及意识到所发生的情况,试图歼灭曼施泰因部队的两个苏军集团军,自己反而落入了陷阱,猎人成了猎物,进攻变成了溃败。

在亚速海沿岸,对苏军的围歼战在诺盖草原的切尔尼戈夫卡地区肆虐开来,从10月5日一直延续至10月10日。

对俄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第18集团军的主力被歼灭于马里乌波尔与别尔江斯克之间,集团军司令员斯米尔诺夫中将在10月6日的战斗中阵亡,65000多名俘虏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西方,212辆坦克和672门大炮落入德军手中。

但在过去的三周里,第11集团军的命运时常在刀锋边缘游荡,毫无疑问,德军最高统帅部将东线最南端的这一惨痛经历作为一个警示:

分散的兵力和不够协调的行动,无法赢得可靠的胜利。

因此,曼施泰因终于收到了上级明智的命令:第11集团军的唯一目标是克里木,而夺取罗斯托夫的任务交给了克莱斯特装甲集群,

为此,第11集团军奉命将第49山地军和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摩托化旅交给克莱斯特。

但这个命令晚了三个星期,如果这道最终对实力不济的第11集团军做出让步的命令早下达三周,克里木半岛早已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也很有可能像曼施泰因大胆的计划所构想的那样,被快速部队的突袭所攻克。

三个星期,在战争中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抓住喘息之机咸鱼翻身,这是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拿手好戏。

正因为如此,曼施泰因和他的集团军现在面临着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战役——克里木半岛战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