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鏖战,对苏军来说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 在这里,指挥人员和参谋取得了组织步兵、坦克、炮兵、航空诸兵种协同的重大实践经验,部队学会了如何在城市实施坚守防御,并将防御与机动结合起来。 苏军士气大为高涨,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为苏军转入反攻准备了有利条件。 11月12日,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给斯大林打电话,他们需要亲自向他汇报有关当前战役的意见。 11月13日晨,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详细询问了准备反攻过程中,斯大林格勒附近的情况。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汇报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双方兵力在数量、质量方面的对比,在苏军主要突击地段即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突击地段上,仍然主要由罗马尼亚军队防守,其战斗力不强。 如果在苏军转入进攻前,德军统帅部不往这些方向调集预备队,那么,在这里苏军在数量上将占很大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苏军侦察尚未发现敌人有任何调动,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主力,正被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部队牵制在斯大林格勒地域。 二、苏军各部队按计划规定,已在指定的地域集中,并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措施调动兵力兵器, 计划规定的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突击集团的会合问题,已经与方面军、集团军和将要进入苏维埃农庄、卡拉奇地域的部队的司令员和司令部进行了周密研究。 各空军集团军在11月15日前,显然不可能完成准备工作,至于建立对德军第6集团军合围的对内正面和建立保障消灭被围敌人所需的对外正面的各种方案,已经准备就绪。 弹药、燃料和冬季的前送工作,虽耽搁了一些时间,但有足够的根据认为,至11月16~17日日终前,各种物资器材均可送至部队。 反攻发起时间,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可在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则晚一昼夜。 斯大林十分认真地听取了汇报,他不慌不忙地抽着烟斗,持着胡须,而且一次也没有打断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汇报。 显然,斯大林对汇报颇为满意,他十分清楚,实施如此巨大的战役,意味着战略主动权将从德军手中再次转入苏军手中。 在汇报过程中,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委员和苏军中央政治局的一些委员来到斯大林办公室时,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则不得不把汇报过的内容再简明扼要地重新汇报一遍。 在对反攻计划进行了简短的讨论后,斯大林全面批准了该计划。 不过,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提请斯大林注意,德军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地域一旦出现严重的局面,将会被迫从其他地域尤其是维亚济马地域抽调部队来支援其“南方”集团军群。 为了不致发生这种情况,必须迅速在维亚济马以北地域准备和实施进攻战役,而且,首先应粉碎勒热夫突出部地域的德军。 他们建议,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部队参加这个战役。 斯大林说:“那很好!但是他们哪位负责这件事呢?” “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各方面均已准备就绪。华西列夫斯基可负责协调斯大林格勒地域的部队行动,我可以负责准备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进攻。” 朱可夫回答说,实际上,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事先已商量好了。 “好吧!明早你们就飞往斯大林格勒,再次检查一下部队和指挥人员的战役前准备情况。”斯大林说道。 11月14日,朱可夫到了瓦图京部队中,华西列夫斯基到了叶廖缅科处。 翌日,朱可夫收到了斯大林的如下电报: 康斯坦丁诺夫同志亲收: 费多马夫和伊万诺夫移动的日期由你酌定,以后来莫斯科时向我汇报。如果你认为他们当中的某人应先一两天或后一两天移动,那我赋予你酌定的权限。 瓦西里耶夫 1942年11月15日13时10分 朱可夫接电话后,立即与华西列夫斯基商定了转入进攻的时间: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第65集团军为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11月20日。 斯大林批准了这一决定。 从11月19日开始,苏军第65集团军率先开始了反攻,猛烈的炮火一时间使罗马尼亚军队手足无措。 而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则从谢拉菲莫维奇地区发起了攻击。 ![]() 发起反击的苏军部队 这里本应由一个强大的德国装甲军守卫的地方,但实际上,这里只有一个“影子”军,那就是海姆的第48装甲军。 苏军的进攻力量包括2个坦克军,1个骑兵军和6个步兵师,位于坦克第5集团军左侧的是苏军第21集团军,该集团军以1个装甲军,1个近卫骑兵军和6个步兵师,从克列茨卡亚地区同时向南突击。 俄国人有这么多军,听起来相当可怕,但一般说来,苏军的一个集团军,其战斗力只相当于德国的一个满编军,苏军的一个军,大致相当于一个德国师,而苏军的一个师与德国人的一个旅相当。 霍特大将非常正确地指出:“我们过高地估计了前线苏军的实力,但我们总是低估他们的预备力量。” 苏军进行了80分钟的炮火准备,然后,第一波次部队穿过浓雾发起了进攻,罗马尼亚米哈伊尔·拉斯卡将军麾下的第1骑兵师和第6步兵师的各个团顽强抵抗,守住了他们的阵地。 但是,罗马尼亚人很快便发现,他们面对的是自己无力承受的局面,他们沦为被古德里安称作“坦克恐惧症”的牺牲品,恐慌降临到这些对反坦克作战毫无经验的部队头上。 突破了防线的苏军坦克,突然从后方出现,并发起了攻击,恐慌接踵而至,防线动摇了,更加不幸的是,罗马尼亚军队的炮兵受到大雾天气的影响,无法对近距离目标实施炮击。 11月19日中午,罗马尼亚防线上所有的师,特别是第13、第14和第9步兵师,发生了崩溃,惊慌失措地向后方逃窜。 苏军在他们身后推进着,逐步向西面的奇尔河、西南面以及南面推进,他们的主力向东南方前进,态势越来越明显,他们正朝第6集团军的后方而去。 现在,一切都取决于第48装甲军了,可海姆将军的部队变得不知所措,集团军群命令该军朝东北方的克列茨卡亚发起反击,也就是去对付苏军第21集团军的步兵,该集团军拥有100辆坦克。 可第48装甲军刚刚开始行动,11点30分,军部又接到了来自元首大本营的命令,取消了前一道命令:进攻将向西北方向展开,以对付布利诺夫——佩夏内陆区,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快速部队更加危险的突破。 所有的一切都要掉转方向!为配合这一反击,罗马尼亚第2军的3个师被分派给第48装甲军,这3个师遭受重创后已支离崩析,只剩下小股作战部队。 11月19日夜幕降临前,苏军的坦克先头部队已穿过布利诺夫的缺口,向前渗透了48公里。 德国的装甲军,尤其是冯·奥珀伦-布罗尼科夫斯基上校所指挥的第22装甲师战斗群,进行了一场堪称示范的转向机动,他们旋转了180度,在佩夏内投入到敌军的前进路线上。 但是,由于之前隐蔽不动,由老鼠造成的破坏开始显现出来:强行军穿过冰冻的峡谷,缺乏履带护套,无法阻止坦克打滑,造成了更多的损失。 结果,这个倒霉的装甲师,抵达佩夏内战场时只剩下12辆坦克,却要对付占尽优势的敌军,幸运的是,一个反坦克营跟随在他们身旁,随即,他们展开了一场反坦克炮对坦克的激烈对决,成功地重创了苏军坦克先头部队。 26辆燃烧着的T-34苏军坦克,停在德军仓促构建起的仅有的点防线前,如果有一个装甲团守在这股德军的左右,只要一个装甲团,苏军可能就无法在这个最危险的地点达成突破。 但是,在这道点防线的左右,除了仓皇逃窜的罗马尼亚人,什么也没有,苏军就这样汹涌而过。 被剥离了“奥珀伦战斗群”的第22装甲师,除了其反坦克兵、一个装甲掷弹兵营和几个炮兵连外,已经不剩什么实力,现在,该师遭到了包围的威胁,不得不采取规避行动。 ![]() 被苏军击毁的德军坦克 拉多将军带领的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在东面更远处进行战斗,现在,他们与第22装甲师走散了。 第48装甲军四分五裂,失去了战斗力,集团军群意识到这一危险,立即通过电台给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下达了一道指示,命令该师转向西南,重新与“奥珀伦战斗群”建立联系。 可海姆的军不断出现问题,就像遭到了魔咒似的,跟随着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的德军通讯单位被打垮,因而没有接收到军部的命令。 结果,这个师没有转向西南方,而是继续向南冲杀,与此同时,苏军在不受任何抵挡的情况下,向着东南方推进。 现在,苏军的意图清晰地暴露出来。他们的目标是卡拉奇,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他们。 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主力处于瓦解和恐慌状态,四天内,该集团军的5个师损失了75000人,34000匹马以及所有的重型装备。 苏军的这一攻势经过精心策划,并模仿了1941年德军围歼战的模式,在其北部铁钳的两股利刃,刺破支离破碎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之际,11月20日,其南部铁钳从别克托夫卡——红军村地区以及更南面的两个集结点,发起了针对斯大林格勒战线南翼的进攻。 在这里,苏军的攻势同样选择在罗马尼亚军队据守的地区,这次是罗马尼亚第6和第7军。 叶廖缅科方面军麾下的第57和第51集团军,以2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和6个步兵师发起了进攻,在这两个集团军之间,埋伏着配备了100辆坦克的机械化第4军,一旦达成突破,这个军就将迅速推进,对卡拉奇实施迂回包抄。 苏军第57集团军辖下的坦克和机械化营,在红军城西面遭遇到罗马尼亚第20师,第一次打击便将该师击溃。 危险的形势蔓延开来,因为这一打击非常直接,通过最短的路径,对准的是第6集团军的后方。 ![]()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反击示意图 危机时刻,作为集团军群的预备队的德国第29摩托化步兵师,正驻守在斯大林格勒西南方48公里处的草原上。 9月底时,该师撤出斯大林格勒前线,进行了加强补充后,被元首大本营指定为冲向阿斯特拉罕的专用部队。11月初,鉴于高加索前线的困难局面,该师奉命脱离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准备在11月底出发,赶往高加索地区。 一旦到达那里,第29摩步师就将为春季攻势做好准备,尽管斯大林格勒的形势依然胶着,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11月初的态度非常乐观,而且一列休假专用列车,将该师一千来名士兵带回了德国。 11月19日,由于无法接通集团军群司令部的电话,霍特大将便自行作出了决定,11月20日上午10点30分,莱泽少将正在进行训练演习的第29师被派出,迎战在斯大林格勒南部达成突破的苏军第57集团军。 第29摩步师火速出发了,第129装甲营的55辆三号和四号坦克排成一个宽大的楔形,隆隆地向前疾驶。在其侧翼担任掩护的是反坦克兵,跟随在身后的则是搭乘着装甲车的掷弹兵,最后面的是炮兵。 尽管雾色浓重,但该师仍一路向前,朝着炮声传出的方向而去。 坦克车长们从炮塔内探出身子,此时的能见度仅有100米左右,突然,雾气消散了。 就在这些坦克车长猛然投入到战斗中时,正前方,大约400码外,苏军机械化第13军的坦克编队正在逼近,坦克舱盖被猛地关上,熟悉的指令喊了出来:“炮塔12点方向——穿甲弹——400码——大批敌军坦克——自由射击!” 一时间,到处都是75毫米坦克炮的闪烁和轰鸣,炮弹命中了目标,车辆起火燃烧,苏军陷入了混乱中。 这种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不是他们的强项,这些苏军坦克来回打转、向后退却、被困住、被击毁。 就在这时,一个新的目标显现出来,不远处的一条铁路线上,停放着两列货运列车,大群苏军士兵正从车上下来,这些苏军步兵被火车送上了战场。 第29摩托化步兵师的炮兵营发现了这一目标,立即开始对其实施炮击,就这样,苏军第57集团军的突破被粉碎了。 但是,德军防线在苏军的反攻下,已经千疮百孔,这个缺口部成功封闭,但在南面28.8公里外,罗马尼亚第6军的防区内,沿南翼推进的苏军第51集团军已在中央达成突破,其机械化第4军正向谢特挺进。 如果第29摩步师能保持其攻势防御,冲向西南方,进入苏军机械化军(该军辖有90辆坦克)的侧翼,似乎很有可能将那里的突破也封闭掉。 因此,霍特大将准备将这第二次打击落在沃尔斯基少将这个机械化军的侧翼上。 可就在这时,11月21日,集团军群下达了一道命令:取消进攻;占据防御阵地,保护第6集团军的南翼。 第29摩步师脱离了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与耶内克将军的第4军一起,被隶属于第6集团军。但直到11月22日早上,保卢斯将军才获悉,第29摩步师现已被置于他的指挥下。 就这样,一个具有相当攻击力的出色部队被叫了回去,像个步兵师那样,在一道掩护防线上实施防御,尽管实际上那里没什么可以防御的。 不可否认,正统的军事原则要求,遭受敌军突破威胁的侧翼应该予以掩护,但在目前这种特殊情况下,集团军群应该意识到,苏军攻势的南部铁钳,此刻根本就不是针对斯大林格勒,而是卡拉奇,其目的是与顿河上的北部铁钳会合,在第6集团军身后封闭这个大陷阱。 魏克斯的集团军群备受指责,但他们采用零打碎敲的办法,也就是“要事当先”的策略,并非全无道理。 ![]() 据壕坚守的德军士兵 当然,做事后诸葛亮很容易,集团军群很可能没有及时认清苏军的攻击目标,不过,一次正确进行的侦察行动,应该能揭示出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所发生的事情。 在此期间,沃尔斯基少将的机械化第4军已到达谢特,天色甚至还未黑,他们便占据了过夜的阵地。 苏军为何停止了前进,事情是这样的,德军第29摩托化步兵师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战场上,让苏军机械化第4军军长沃尔斯基少将慌了手脚,他刚刚通过无线电从第51集团军那里获知了灾难的降临,害怕自己过度延伸、没有任何保护的侧翼会遭到攻击,实际上,他所担心的正是霍特打算做的事情,因此,他让自己的部队停止前进,尽管集团军司令员愤怒地要求他继续前进。 直到22日,德国人还是没有发起攻击,他又接到了叶廖缅科措辞粗暴的命令,这才恢复了前进,于是,他的部队向着西北方而去,24小时后到达了顿河上的卡拉奇。 这一事件表明,第29摩步师和耶内克第4军的部队,对自己目标任务的正确推进,是可以改变局势,并防止第6集团军遭到来自南面的包围。 但在这些重要突破发生期间,没有可靠的侦察报告,更糟糕的是,在这些关键的日子里,保卢斯和他的参谋长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移动上。 11月21日,保卢斯把集团军司令部从顿河上的格卢宾斯卡亚移至古姆拉克,靠近了斯大林格勒战线。 在此期间,在参谋长阿图尔·施密特和行政主管的陪同下,保卢斯曾飞到了下奇尔斯卡亚,因为在奇尔河汇入顿河的这个地点上,已为集团军建成了一座设备齐全的指挥部,有专线电话通往集团军群、陆军总司令部和元首大本营。 夺下斯大林格勒后,下奇尔斯卡亚将成为第6集团军的冬季指挥部。 保卢斯和他的参谋长打算利用下奇尔斯卡亚这些精良的通讯设备,以便在迁至古姆拉克前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战场的情况。 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人有过丝毫的怀疑,保卢斯打算离开他的指挥部,待在包围圈外,但希特勒显然误解了第6集团军这位司令官的举动和意图。 保卢斯刚刚到达下奇尔斯卡亚,希特勒便断然命令他返回包围圈内。 11月22日早上,按集团军群的命令,霍特大将也赶到了下奇尔斯卡亚,以便与保卢斯商讨局势。 他发现,保卢斯对希特勒发来的羞辱性命令深感恼怒和不安,这位知识型军事统帅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这也反映出,他对混乱的形势深感焦虑。 但参谋长施密特少将却很冷静,他不停地打电话给各战地指挥官,收集信息,理清敌人的意图,并商讨防御措施,他是个典型的总参军官,超然、冷静而又专业,后来在苏联被囚禁的12年中,他也证明了自己的骨气。 通过电话,施密特将听到的情况填写在摊放在他面前的地图上,形势令人担忧,在顿河西岸,第6集团军的后方,情况看起来很糟糕,其西南方的侧翼也不乐观。 尤为严峻的消息是,苏军占领了位于卡拉奇的前哨机场,第8航空军的近距离侦察机已被摧毁。 卡拉奇北面,德军第44步兵师仍坚守在顿河西岸构建良好的阵地上。诚然,该师与后方补给单位的联系已被切断,现在只能依靠自己,但他们在顿河西岸担当着一个重要的“结晶点”,这本身充满了希望,但这并未能持续太久。 在斯大林格勒,保卢斯将军根据集团军群的命令,于11月19日夜间暂停了一切进攻行动。 他们不得不在距离目标只有几百米的地方停顿下来,三个装甲师(第14、第16和第24装甲师)的部队组成了相应的战斗群,被派往顿河,抵御敌军从西北方而来的推进。 但鉴于突破地带态势的迅猛发展,这些微薄的力量根本无法起到任何决定性作用。 11月22日下午14点,保卢斯和施密特飞过苏军防线,进入包围圈内的古姆拉克,第6集团军的新司令部位于小火车站西面1.6公里处。 11月22日夜幕降临时,苏军的北部楔子已到达顿河旁的高地,并通过一次突袭夺取了卡拉奇大桥,苏军的南部攻击群也已到达镇外。 11月23日,卡拉奇陷落,包围圈在第6集团军身后合拢,16时,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坦克部队进入苏维埃农庄地域,封闭了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 苏军第64、57、21、65、24和66集团军得以向斯大林格勒总方向发展进攻,从两侧压缩德军的内包围圈。 获得坦克兵团加强的西南方面军的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51集团军等,在追击退却德军的过程中,将被击溃的德军部队赶到距被围的第6集团军尽可能远的西部,并建立牢固的对外正面,以保障顺利地肃清被围之敌。 11月24日,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第21集团军和坦克第5集团军粉碎了被围的罗马尼亚军队,俘获了包括将军在内的官兵3万余名,以及大量的技术兵器。 苏军反攻的第一阶段,到此即告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