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DBBC 6-10:BCDDC 11-15:BCAAC 16-20:ADDBD 21.(1)事件:张骞通西域;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宗教:佛教;机构:西域都护。 (3)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2.(1)看法:以农为本;文帝措施:减免田租;景帝:劝课农桑,鼓励人民多种树。 (2)政策:休养生息;局面:文景之治。 (3)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东晋政府制定了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 23.(1)时期:三国时期;战役:赤壁之战;标志: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 (2)趋势:经济区域由北向南逐渐扩展;影响:为隋唐以后整个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改革: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语:鲜卑语;正音:汉语;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4)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AACBD 6-10:BBCDA 11-15:BAADD 16-20:CDDBB 21.(1)名称:《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运动: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任意一个即可);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任意一个即可);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序幕:公车上书。 (4)革命: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2.(1)图一:五四运动;图二: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努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宁大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4)作用:紧密团结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敌后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胜利,开展敌后大生产运动等。 23.(1)事件:千里跃进大别山。 (2)平津战役。 (3)天翻地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通知宣告结束。 (4)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占据了解放战争的大义,进行的是一场解放全中国,解放中华民族的正义之战;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全体指战员的奋勇作战;国民党内部贪腐横行,国民党士兵军纪败坏,士气低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