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诗词
2023-02-16 | 阅:  转:  |  分享 
  
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诗词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出自宋代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释义: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
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出自先秦荀子的《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释义: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
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自先秦李斯的《谏逐
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
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释义: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
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出自唐代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释义: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
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释义: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
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6、雨小,汉故潜。夫尽小者大,积微者
箸,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小人 不诚于内而求之于外。出自:战国末期荀子的《荀子·大略》翻译:雨虽然小,汉水却照旧流入潜水。尽
量收罗微小的就能变成巨大,不断积累隐微的就会变得显著。道德极高的人脸色态度就和润,品行完美的人名声就传得远。而小人却不充实自己的内
在品质只是到外界去追求美好的声誉,这是徒劳的。7、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
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出自:《内训·迁善》,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於永乐二年(14
04)所编著。翻译: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
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
自:战国末期荀子的《劝学》翻译: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春秋老子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翻译: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1
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明代朱熹的《警世贤文·勤奋篇》。译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
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献花(0)
+1
(本文系沉稳社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