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中八景之曲江流饮

 书柜茶室 2023-02-16 发布于上海

唐代时每逢上巳日(农历的三月三日),正赶上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后,踏着仲春的草色,踏青赏春 阳光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按照古人“曲水流觞”的习俗,酒杯流至谁前谁就要执杯畅饮,并当场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现在游客们到曲江池参观时,在里面看到最多的景观都是唐代时期的景,殊不知,曲江的诞生时间比唐代早得多。  “曲江”并不是一条江,远在秦代的时候,这里原为一片天然的池沼,被称为“隑(gai)洲,到了汉代的时候,由汉武帝将隑州改名“曲江”。

而曲江池的真正兴盛始于唐朝。但与汉朝不同的是,在汉代,曲江的宜春苑作为皇家园囿,是禁止百姓私自闯入的。大唐不一样了,大唐是一个政治与思想极为开放的时代,即使是对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曲江,大唐的皇帝也从未想过独占,而是让这里成为了一处对外开放的公共园林。

曲江在历史上真正著称的,却是它的文化意义。在北宋王溥的《唐会要》中,记录着皇帝在曲江亭设宴“赋诗以赐之”,这便引得无数的文人聚集于此,也就有了发生在曲江以及曲江附近的诸如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等等影响深远的文化雅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曲水流觞”,这种文化游戏盛行于曲江池畔,文人雅士临水而坐,放酒杯至于盘中,再将盘至于曲流之上随水而转,酒杯流至谁的面前谁就要执杯畅饮,并当场作诗,在《全唐诗》中,有一半之多的诗句产生于曲江池畔,这使得曲江千百年以来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令无数文人津津乐道。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张籍、元稹、刘禹锡、韦应物、温庭筠、卢照邻等都曾到曲江一游,给世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被后世成为瑰宝的书法圣品“兰亭集序”据说就是王羲之和好友们在浙江兰亭的“曲水流觞”中,乘着酒性宴酣,笔走龙蛇,一挥而就产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