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这个词,定哥同时也用在了对山西证券同仁的分享上。
这份篇幅超过130页的PPT,是定哥对这么多年来“折腾”的一次全方位梳理,所以才敢起用副标题:《券业标杆的精进之路》,而主标题,思前想后,非“跃迁”二字不可。

其实,跃迁是什么意思呢?
物理学上来讲,它是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
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低)能态跳到低(高)能态发射(吸收)光子的过程就是典型的量子跃迁。
即使不受光的照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真空零场起伏的作用下,也能跃迁到较低能态而发射光子(自发辐射)。
看到这儿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定哥的用意:“即使不受光的照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也可以实现跃迁——这多像我们啊。
不少营业部老总这么问定哥:你为啥工作起来总这么“有劲儿”?
每次定哥都想问回去:我不“有劲儿”,能成么?
于私来讲,个人的成长,和投资是一个道理。而投资和投机不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个人的成长是个大概念,理应是向这个世界寻求存在感,不仅自己变得强大,也带动身边人同样努力向上。多少人追求“小富即安”,可到了“小富”却发现“求安”而不得,最终反过来再次跌倒。
于公来讲,都说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就是领导风格的呈现。泰九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每隔两三年就要革一次自己的命,这中间的感受别提多痛苦了。如今更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定哥自己松懈了,泰九这个国信最大的分支机构,成长的正能量环境也就没了。
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稳赚不赔,那就是持续不断的精进学习。
跃迁不能停留在嘴边,强大也没有速效药。朋友圈很多“鸡汤”,喝多了也会拉肚子。
定哥以为,实现跃迁的重点在于专注,能成功的人有一种屏蔽环境“噪音”的能力。
这种“噪音”,在我们金融界太常见了。
知乎上一个问题:从事金融行业以来,你所遇到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
一个获赞数千的回答一语中的: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在一夜暴富的神话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了。
小王仅仅因为赶上了15年的牛市,下半年就开上了奥迪;小李也就多谈了几个双融的客户,月底就换了爱马仕的包包。
在金融大创新的这几年,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样的场景。把成功看得太容易,太表面,就太肤浅了,陷入了急功近利的误区。
还有一种情况,受传统“人情”文化的影响,带有投机心理,不专注自己的主业和自己的成长,只幻想着走歪门邪道,溜须拍马,牺牲、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抄近路”,“电梯直达顶楼”。
定哥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今看来仍是唏嘘不已。
比较典型的一个朋友,当定哥还是一线小兵的时候,他就已经靠“拜码头、找靠山”实现了财富自由,坐上了令人羡慕的“位子”。可惜的是,自己能力受限,就算身在其位,也无法做好分内之事,从极度风光,到光景惨淡,也不过短短10来年。
跃迁是一个动词,是一种状态,如果你跃迁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跃迁,请恕定哥直言:
妄图学一招绝技“称霸武林”,就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一剑封喉”的本事。
有句老话: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它实际大小的十分之一。
我们看到朋友圈各种励志“鸡汤”,只看到成功的结果,却不知道背后的故事,不知道别人吃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汗。
都知道稻盛和夫吧,别人看到他在52岁之前创立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却鲜见他开始的处境和付出的努力。
他毕业后进入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同期加入的都辞职走人了,只剩他一人留下,把锅碗瓢盆都搬进公司,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都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从一开始就告诫自己,不管喜不喜欢(即便不喜欢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喜欢),都要努力把工作做好。
看到他的成功故事,动动手指,转发或点赞十分容易,可是谁又身体力行去效仿他的成功路径呢?
稻盛和夫为什么能成?因为他相信的是自己,而不是全部依靠所在的企业。所以他能在企业濒临破产时坚守,并且一直坚守,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就是那只不相信树枝,只相信自己的鸟。
个人要跃迁,组织同样。时代的洪流对谁都不会仁慈,譬如曾经的诺基亚、曾经的柯达。
而BAT这两年的迅速崛起,功夫绝不是仅在这两年。
那么多的功能产品,相信这几十年期间探索的远不止这些,特别是对大家生活产生颠覆性的产品。譬如微信,产品模式自身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才能如此深入每个人的生活。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的,反正定哥认为一家企业的组织架构,一定要能及时反应市场变动,能根据自身业务调整作出调整。
有人惧怕调整,总觉得一调就把什么东西給调没了似的,这是没有格局的表现。
如今人人都在艳羡“腾讯帝国”3万亿市值的神话,有几人了解腾讯这些年的组织架构调整?
2012年年中,腾讯一改已有七年历史的组织架构,从原有的业务部门制转向事业群制。
消息一出,圈内外议论纷纷:腾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还要变?
在马化腾和腾讯总裁刘炽平写给员工的信中,马化腾说道: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的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这段话是不是有点长,看不下去?
没关系,你只需看关键词:社交网络(微信)、网游(王者荣耀)、媒体平台(腾讯视频)、云平台(腾讯云)……哪些腾讯如今不是做得风生水起?
组织也像人一样,需要舒展,需要呼吸,需要自我精进啊。
定哥今年以来将人力资源部门前置,就是吃过多次亏后的“回调”:不管什么样的券商,做的什么业务,“人”永远是第一要素呀。
前面说过,“跃迁”的迷人之处在于,不管有没有光的照射,原子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都可以实现“跃迁”。
翻译成文学语言,“跃迁”介乎进步和进化之间,取得进步实现进化之前,需要你的跃迁。
在这个大监管的新形势下,跃迁,是券业人应有的精进姿势,也应该是整个证券行业的精进之道。
一方面,我们叫喊着“狼来了”,集中火力想破解传统券商的转型困局;一方面,我们背诵着“稳定至上”,每一单业务都必须让合规前置。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大刀阔斧地改革已几乎没有可能,在不损害现有基础实现转变,成为新命题。
这两年,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让很多传统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O2O,区块链等新概念和模式层出不穷。
FinTech的兴起对传统金融造成冲击,证券业也不例外。君不见,移动客户端开户占领高地,某券商甚至靠此一举跃升行业第一,做产品做推广也开始强调互联网思维。

定哥最近刚读完一本好书:《FinTech: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这本书强调了FinTech将如何改变传统金融,从而解释了FinTech 在未来金融业将逐步成为常态,最终颠覆金融业,推动社会变革。
抛开以上种种,最打动定哥的,当属作者的一段话:
只要你乐观地向前迈进,未来一片光明;如果你害怕改变,未来将是黑暗无边,就我而言,我期待在未来遇见你。
是的,跃迁,期待在未来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