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病名,也没有方剂

 昵称65820384 2023-02-16 发布于河南
        每个人都可以学中医,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好中医。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科。而这门艺术包括了大自然,四季气候,人们的生活饮食 、工作习息,还有哲学、玄学等等,总的归回“天人合一”。什么叫天人合一呢?下面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季节气候变化来理解它。
         我们经常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那又为什么有这吃法呢?因为冬天我们身体里面是热的,所以要吃萝卜降火;而夏天我们身体里面是凉的,所以吃姜能温里散寒呀。再看看冬天里,拿锄头去挖开一块硬厚的土壤,或剖开一头生猪的腹,你用手去摸摸里面,肯定是热呼呼的;而到夏天,气温那么高了,你再干同样的这两件事,则你会发现,土壤里和猪腹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天气的变化,而造成的“冬暖夏凉'现象。这种反向性的温度,对医生或喜欢养生的人来说,都应该很有用,而且要记住。当然,西医医生不会管你这些的,因为西医看病,看的是指标报告,而不是人。所以,西医往往看不好病,关键原因也就在这里。举个例子,在某西医科里,医生明明拿着一份男病人的指标报告,却问病人的月经来了没有。搞笑吧?因为西医往往连病人长什么样子,都不多看一眼,只顾指标。而中医大夫不同,可能从你一进门,就从你的面相长形,看出了个大概,然后八纲四诊,从头问到脚,从表测里…,最后综合施治。因此,有人说:中医是整个医学界的根。我不知这种说法是否标准,但我默认这类讲法。
        记得曾有个反复出荨麻疹的孩子,两三年来跑遍了大小医院,最后,还是我用单味中药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有人来问我要“方',说实在,我根本没有方,只是“随证挑药”。
          正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我不喜欢硬记经方的根据,但我会偶尔研究经方的组合理由。那为什么研究方,却少用方呢?因为人所得的病,其实就是两大类:寒凉病和温热病。例如,当你是一个医生,遇到某个慢性病的时候,你不用去思考它是一个什么病,只须要抓病人的主诉,或突出的症状,然后挑一两味相应的中药,“直捣主症”。简单讲:有一位得糖尿病的人,他说“口很干很渴”,那么你就治他口干口渴,不要去想什么型的糖尿病,又该选用什么方剂。这就是治好病的关键。我也是这样治好那荨麻疹的。
记住:在古代以前,没有病名,也没有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