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振:乡村春节采风(三)

 京都闻道阁 2023-02-17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乡村春节除大年三十吃年饭、守岁迎新放鞭炮是重头戏外,年初一的全村大拜年、年初二的走至亲拜年,也是少不了的重要内容和显示“仪式感”的时候。在第一篇采风中我讲过,各村路口还经常见到平时见不到的堵车现象,简直就是大城市里塞车的“翻版”;有的地方车子一个小时动弹不得,甚至在大正月里还引起了纠纷,大家互不相让,弄得剑拔驽张,气氛陡然升级,场景令人唏嘘。
乡村百姓时下家家吃穿不愁、几乎都有车有房的情况下,按说应该心平气和地享受这种丰盛而又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和美好节日,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许多年轻人没有产生满满的幸福感,却滋长出许多令人厌恶的戾气和骄狂劲;开个车目中无人,横冲直撞;吃个酒席,豪言滥语,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遇到一点小摩擦、小问题、小矛盾,便火气冲天,戾气逼人,不是口吐狂言,便是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向,最后弄得还要派出所警察出面协调解决,一些地方的民警在过年中到处“灭火”,山里犄角旮旯里到处充满“火药味”,这与春节祥和、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让人顿生反感和嗟叹。
这些“怪象”和“弊病”并非乡村原始生长的,而是现代“城市病”的蔓延;许多年轻人在外打工,过年开车回家乡,不是感恩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感恩父母的生育和培养,而是开车回去“炫富”,相互攀比和炫耀,满足自己的可怜虚荣心;而遇到问题或矛盾,不是内敛克制,而是表现出一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姿态,非要占个上风、争个赢势,自恃有钱就以为可以为所欲为,摆平一切,枉顾别人的感受;殊不知,“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更有一山高”,最后弄得别人不高兴、不开心的同时,自己回到家乡本是高兴过年,最后却落得个尴尬、落寞、无趣、狼狈的下场;一些人反过来埋怨家乡的年“过得没意思”,还说“再也不想回来过年了”,此种想法的人在家乡过年的人中并不少见,自己的禀性、局限和修养影响了整个节日的气氛和家人的心情。
物质再富有,如果精神贫穷,境界低下,格局逼仄,加之性格暴戾,在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老家过年,照样会是过不好的、过不安宁的;年轻人不应该把城市中恶俗的东西和一些弊端带回乡村,污染了乡村空气,教唆坏了乡村中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甚至让民风和民情受到浊噬和浸染,这与回乡愉快过年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个在外打拼的人,要显示个性或展现自己的富有,就应该把富余的钱财用在扶贫助残或慰问孤老上,而不是比富炫阔、大吃大喝、醉生梦死,更不是放在耍横斗狠、蛮横无礼、有恃无恐上。

春节期间,我回乡见到深圳回去的一些年轻的乡友企业家们自发组织去镇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奉上大红包,送去各种过节礼物,场面感人;我认为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个性和举止。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的人,将来一定可以走得更远,事业上也一定会做得更成功;小富即安、小富即骄的人,注定会走不远的。
在春节拜年的时候,我见到一些孤寡老人和长辈,也按照广东的风俗,及时奉上我的红包,表达我的敬意与爱心;虽然金额没有过百,但在乡村中这种敬老孝老的事情依然不多见。我并非出风头、博名誉,先前数年的春节我也是这样做的,今后也依然会继续做下去;我认为,“舍得”的意蕴是:先“舍”而后“得”;如果大家都不舍得付出善心爱意,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即使再富裕,也依然走不出精神贫瘠的“沙漠”地带,甚至难免会在物欲的大海里沉浮不止或者直接溺水。
我觉得,物质上要“过年”,精神上也要“过年”;精神上“过年”无非就是趁假期把平时没空做的好事、善事捡拾起来做一遍,让精神的愉悦与畅快同物质上过年的享受同步起来,这样,每个人过年尤其是荣归故里过年的人一定会神清气爽,满心欢喜;人世间也会因为春节的到来充满更多的人情味和温馨幸福的回忆。

(未完待续)

二O二三年二月八日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