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宫解毒饮 土茯苓30克 鸡血藤20克 忍冬藤20克 薏苡仁20

 donglianghua 2023-02-17 发布于山东
清宫解毒饮

土茯苓30克 鸡血藤20克 忍冬藤20克 薏苡仁20克 丹参15克 车前草10克 益母草10克 甘草6克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 子宫颈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解] 子宫颈炎有急、慢性之分。从临床症状看,急性时宫颈红肿,有大量的脓样分泌物,色白或黄、质稠粘而秽臭。腰及小腹胀疼,个别患者伴有发热、口渴、脉弦细数、苔黄腻、舌边尖红;慢性时则宫颈糜烂,带下量多,少、小腹胀疼,腰酸膝软,甚或性交时阴道辣痛或出血。证属湿热带下或湿瘀带下的范畴。治之宜用清热利湿,解毒除秽,活血化瘀之法。本方重用甘淡平之土茯苓为主药、以利湿除秽,解毒杀虫;忍冬藤、车前草、意苡仁之甘寒既能辅助土茯苓利湿解毒,又有清热之功,而且甘能入营养脾,虽清利而不伤正;鸡血藤之辛温,能补血行血,是以补血为主之品;益母草之辛苦微寒,能活血祛瘀,利尿解毒;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有补有行,与鸡血藤、益母草同用,则补血化瘀之功益彰;甘草之甘,既能调和诺药,又能解毒。全方以甘、辛、苦为主,寒、温并用;甘则能补、辛则能开,苦则能燥,寒则能清,温则能行。故本方有热则能清,有湿则能利,有毒则能散能解,有瘀则能化能消。
[加减]凡是湿热蕴结下焦,损伤冲、任脉和胞宫,以湿、瘀、热为患而导致带量多、色白或黄,质稠秽浊,阴道灼痛或辣痛者,用本方连续煎服20~30剂,均可收到显著效果。如带下量多,色黄而质稠秽如脓者,加马鞭草15克、鱼腥草10克、黄柏10克;发热口渴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20克;带下夹血丝者,加海螵蛸10克、茜草10克、大蓟10克;阴道瘙痒者,加白藓皮12克、苍耳子10克、苦参10克;带下最多而无臭秽。痒者,加蛇床子、槟榔各10克;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10克、桑螵蛸10克、白术10克、扁豆花6克;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疼出血者,加赤芍12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出三七6克;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桑寄生15克、川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骨碎补10克。
[按语] 下焦为阴湿之处,是胞宫之所居,为奇经八脉之所属,其病变虽多端,但多与湿邪有关。盖因湿性趋下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最易阻遏气机,以致阳气不伸,血行不畅,由湿而瘀,湿瘀久郁则化热生火,灼伤冲、任、胞宫、故阴道灼痛、带下不绝,色白黄或夹血丝,其气臭秽。本方之组成,凡湿瘀为患于下焦,以致胞宫和冲、任损伤、出现带下绵绵不绝,色白黄而臭秽者,用之随证灵活加减。
[典型案例] 患者秦某、女,43。
带下3月余,带色黄绿如脓,其气臭秽难闻,阴痒肿痛。拒绝妇科检查要求服药治疗。诊舌红苔黄、脉滑数,且伴口苦咽干,溲赤,小腹胀痛。予清热利湿解毒法,处方:土茯苓30克 忍冬藤20克 蒲公英20克 败酱草20克 白藓皮12克 苦参10克 薏苡仁20克车前草10克 鱼腥草10克 牛膝10克 益母草10克。用本方连续服用24剂,诸症悉失,唯自觉阴痒未除,遂为其拟外洗方,一周后亦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