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拉尼奥一个无穷繁复的叙事者。(波拉尼奥的肖像)书评

 置身于宁静 2023-02-17 发布于浙江

《波拉尼奥的肖像》 当在图书馆第一次读到《荒野侦探》的时候,已隐隐然仿佛见识了又一个拉美文学巨星的诞生。

在当时的阅读视野中的拉丁美洲的文学,还依然停留在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时代的叙事和风格。 仿佛拉丁美洲文学已然观止于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阿斯图利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略萨……这些如雷贯耳的大作家们这里了。(博尔赫斯没有放到这些作家里面去,因为把博尔赫斯当成了和这些作家并峙的另一座奇峰)。

《2666》的出现,带给人阅读的体验,仿佛是当初百年孤独以独特的叙事方式,给无数的大作家们带来的震撼是一样的。 《2666》无疑可以说已经奠定了波拉尼奥文学大师的地位。他的叙事已然突破了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时代的叙事窠臼,植根于拉美,却也自成一脉。更使得波拉尼奥成为世界上文学青年的一个新的偶像。

波拉尼奥40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10部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3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30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正如作者所言“荒野侦探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为新千年的文学流派,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另外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突破口,迫使我重新设计自己叙事艺术的方方面面,他给了我勇气,鼓励我继续写作,挖掘出我写作的潜力” 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纽约时报》评价“波拉尼奥高高地翱翔于很多拉美年轻作家之上……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翱翔于他那个时代的人和追随者之上”。 “博拉尼奥在谈到《2666》的艺术追求中,可以看出他特别在乎这部作品的结构,可以说结构先于情节。2666的结构仿佛是一座参天大树,但它是倒置的,故事从叶子开始讲起。” 《博拉尼奥的肖像》这本口述的访谈录。是从波拉尼奥那些真正的朋友们,那些可以和他促膝长谈,心心相印的人的视角,让读者可以从这些片段的,零星的,多是由回忆叠加而成的口述中,当然真实的给我们显现出了一个博拉尼奥生前的图景经历。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博拉尼奥的形象。 挺喜欢这样的口述记录方式的,塔也许显得不够系统化,不够学术化。但却每每是那些口述者们,对波拉尼奥最真实的感受。我们从这些口述细节中拼凑出来的一个图像或许可能是最接近于真实的图像。我们看到了波拉尼奥的童年,流亡爱情从事过的政治活动以及他的写作。这一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波拉尼奥作品以及他的创作思想,还有创作成长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