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历史(二):隋炀帝三次遣将入流求,陈棱成台湾开山之祖|孙权

 梦想童年594 2023-02-17 发布于江西

公元607年,隋炀帝叫来羽骑尉朱宽和海师何蛮,进行吩咐:

听说东海有个地方叫流求(后称琉球),地方不错。你们两去看看,有啥宝贝没,顺便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归顺我大隋。


自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东渡夷洲后,已过去三百多年了。这之间中国正值两晋南北朝分裂之时,各政权都忙着内斗,无暇顾及台湾这块海外蛮荒之地。

到隋朝时,迎来大一统,喜欢征伐的隋炀帝,又重新对台湾来了兴趣。

这时的台湾的名字,也从夷洲,变成了流求。二十四史《隋书》,专门就有“流求传”。


也有人说,流求后面叫琉球,不就是日本的冲绳吗,没划到日本前是个独立的琉球国啊?怎么是台湾呢?

要知道古代地理名称的范围比较模糊,不像今天这么精准。古代的流求就包括今天的台湾,冲绳那一带,都叫流求。

那时候没有严格的国界线,也没有清晰的海图,取个名字,可能就代指了一大片地区。

而根据台湾历史学家连横写的《台湾通史》论述:

是琉球者,台湾之古名;今之琉球,古曰冲绳。………故自隋书以至宋、元所言之琉球,多属台湾。台湾通史 卷一

所以隋炀帝征讨的流求,可以确定就是台湾,不是冲绳的前身,琉球王国。


隋炀帝为啥会知道流求?

就是这次派过去的何蛮,是福建建瓯人。以操舟为业。

尝于春秋晴朗天气东望大海,似有烟雾之气,以为其东有人居住。

隋炀帝结合何蛮所观察,加上一些史书的记载,觉得那里地盘不小,有必要去找找奇珍异宝,显显大隋国威,让其臣服。

而何蛮的观察也支持了当时流求是台湾一说。

因为根据冲绳的位置,不管天气如何晴朗,在福建附近海域操舟的话,根本观望不到冲绳的烟雾之气。


清朝手绘的台湾山海图

有操舟泛海经验的何蛮,很快就带着朱宽到了台湾。他两一看,这地方果然不小,人也不少,就是叽里咕噜的不知道他们说什么。

问他们这里有啥宝贝特产没,也说不清楚。问他们听过大隋没,愿不愿意归顺,也相当于鸡同鸭讲。

朱宽和何蛮没办法了,决定先绑个人带回去再说,也算是有个来过台湾的证明,顺便学学他们的语言。

根据二十四史之一《隋书》原文记载则是

隋大业元年,海师何蛮等,每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气, 亦不知几千里。三年,炀帝令羽骑尉硃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 同到流求国,言不通,掠一人而反

隋炀帝一看,啥宝贝没带回来,就带回一土著有啥用?另外流求愿意归顺我大隋吗?

朱宽解释,言语不通,实在没法交流。我先带个土著回来研究下他们的语言,等学得差不多了再去一趟。隋炀帝一看好吧,那你先学习学习。

第二年,隋炀帝又叫来朱宽,咋样,语言学得怎么样了?

朱宽回答差不多了,而且还搞来一个昆仑奴,竟然可以和流求土著对话,沟通这方面没问题了。

当时台湾很多土著是从东南亚一带飘过去的,而隋唐时的昆仑奴,包括黑人,也包括东南亚一带的黑色皮肤人,也是一种跨种族的不精准泛称。所以有些昆仑奴的语言和当时台湾土著一脉相承。


昆仑奴

隋炀帝说既然沟通没问题了,那就赶紧去吧。

于是朱宽带着昆仑奴,第二次渡海去台湾。

这次到台湾不仅解决了沟通问题,还找到了流求王,朱宽向流求王代表表明了来意,重点强调了隋朝的强大,说明了这次的来意是“慰抚”,希望流求归顺大隋,隔三差五进贡点土特产什么的。

流求王的回复是,不干,我在这当王当得好好的,凭啥归顺你大隋,有本事来打我啊。

朱宽一听来了火,打就打,立即发起进攻。但是这次朱宽带的兵不多,没干过流求王,看流求士兵穿的兵甲不错,又轻又牢固,于是顺手捡了套,赶紧跑了回去。

根据《隋书》的原文记载则是

明年,帝复令宽慰抚之,流求不从,宽取其布甲而还。

隋炀帝一看朱宽打了败仗,来了火,说你弄个破布甲回来有啥用?

朱宽说没办法,那些荒野岛民有如井底之蛙,不知道我隋朝的厉害,就是不肯归顺。还有这也不是破布甲,你看他又轻又牢固,比铁甲皮甲便宜,穿上后行动还方便,可以大量装备给普通士兵。

当时流求人用苎麻纺成布后编织的铠甲,确实非常牢固,比三国时的藤甲还抗扎,后面降落伞用的就是这种材质。(其实这种布甲是冲绳那边传到台湾的)

隋炀帝说好吧,你先一边呆着去,我找员大将再过去让那个流求王尝尝厉害,多弄点布甲回来。

这次隋炀帝派出虎贲中郎将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周,又是一文一武组合,点精兵万余人,杀向流求,这感觉和当年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赴夷洲差不多。


陈棱

这个陈棱可不简单,在《隋书》专门有《陈棱传》,精通兵法谋略,为隋炀帝建了不少功业,张镇周也非等闲之辈,算得上文武双全,文能治郡,武能攻城。

当时的隋军刚历经建国,饱经战争的洗礼,战斗经验丰富,这样的军队去攻打流求,又是一次降维打击。

于是,陈棱与张镇周,第三次代表隋朝,进入了台湾。

当时的流求王叫欢斯渴刺兜,还有个小王叫欢斯老模,还有个王子则叫欢斯岛槌,总之名字都特别绕口。

流求王的人看陈棱的兵船来了,还以为是商船来了,准备热烈欢迎之际,陈棱派出昆仑奴,说明来意,要求流求王赶紧接受“招抚”

流求王依然不从,还是那句话,你有本事来打我呀。

陈棱觉得我大隋两次先礼后兵也都做到了,那打你就打你吧。

陈棱派张镇周坐前锋,一路杀去,流求王欢斯渴剌兜遣兵抵御,被张镇周多次打败。

陈棱率主力前进到流求小王所地“低没檀洞”,那时的流求地名也绕口,反正多以洞为名,看来也比较原始。


低没檀洞属今大甲溪一代

小王欢斯老模亲自带了不少布甲兵出战,不过没啥用,没多久欢斯老模就光荣阵亡。

刚打完欢斯老模,突然天降雾雨,模糊的视线挡住了隋军前进的道路。当时的人也比较迷信,隋军士兵觉得可能触怒了神明,比较害怕,不敢前进。

陈棱说不用慌,这个祭拜一下神明就可以了。于是杀了一匹白马,扔到海里以作祭祀。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后人编历史时有加工,祭祀完后雨就停了,雾就散了,军士士气大振。陈棱乘势兵分五路,直攻流求王都城,“波罗檀洞”


波罗檀洞为今台湾丰原市,歌手张雨生的故乡

根据《隋书 陈棱传》记载则是:

棱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棱击败之,斩老模。 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 渴剌兜率众数千逆拒,棱遣镇周又先锋击走之。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剌兜背栅 而阵。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渴剌兜自以军疲,引入栅。棱遂填堑, 攻破其栅,斩渴剌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

流求王欢斯渴刺兜看都打到老巢来了,于是兜底的布甲兵都拿出来了,当时的流求都城也没有啥城墙护城河,就一排木质栅栏,欢斯渴刺兜沿栅栏排兵,和陈棱决一死战。

这场战斗打的比较激烈艰苦,史书记载战斗是从辰时至未时,打了8-9个钟头,最后琉球军熬不住了,撤回栅内,陈棱乘势追击,直接就把栅栏给拆了。然后以迅雷之势斩杀了流求王欢斯渴刺兜,俘虏了王子欢斯岛槌。

最后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带着岛槌,满载战利品,返回隋朝都城。

隋炀帝一看大喜,嗯,你两干的好,比朱宽和何蛮要能耐多了,长了我大隋国威。于是加封陈棱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隋炀帝的这次军事行动,是一次目的非常明确的政治行为,就是要将台湾纳入其管理范围,而陈棱的军事胜利,也意味着台湾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首次臣服。

后世的郑成功,把陈棱作为台湾"祖师"供奉;台湾学者连横的《台湾通史》,则把陈棱称为台湾"开山之祖"。为纪念陈棱,台湾分别有一个陈棱庙,和陈棱街


陈棱又常写作陈稜,张镇周又写作张镇州

另外写《台湾通史》的连横,也是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爷爷,《台湾通史》的出版,也结束了“台湾三百年无史”的历史。


另外根据日籍台湾学者伊能嘉矩的著书《台湾文化志》,此公称为台史公,发现许台湾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隋书》里的名称几乎一样,更可判定,当时的流求,即是今天的台湾。


豆瓣引文,可能要再查原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