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支思乡的骁果军打破隋末群雄割据的均势,瓦岗军是最大的受害者

 梦想童年594 2023-02-17 发布于江西

图片来自网络

让隋炀帝杨广最没想到的是,自己最后竟然死在了骁果军的手里。

隋炀帝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因为隋炀帝亏了谁也没有亏跟随自己的这些骁果军们,不仅军饷高、装备好,而且基本上要啥给啥,连老婆都给他们分配。可偏偏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成为了杀害自己的凶手,这难道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吗?

骁果军的由来

隋朝承北周余绪,是府兵制的继承者,也正是依靠着这个制度,隋朝才得以南征北战,削平群雄,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可是,要实行这个制度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国家有足够多的土地来进行分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人口急剧下降,大量土地被闲置,在客观上为隋朝实行府兵制度创造了条件。可隋朝统一后,短短几十年,国家的人口大量繁殖,大量的闲置土地被分配出去,加上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兼并,使得府兵制度已经呈现出了颓势,在隋朝赖以起家的关中地区,几乎已经没有可供分配给府兵的土地了。

而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因为曾经是被征服者,虽然也对隋朝的统治表示支持,但总是不如关陇贵族那么贴心。隋文帝杨坚鉴于国家刚刚统一,也不欲对他们大肆打击,所以局面还得以维持。

可杨广登基之后,一改其父的政策。他认为,隋朝的中央集权机制还不够完善,权力远未集中到自己手里。所以,杨广就以征高句丽为名义兴建大运河,想以此来拖垮江南士族的财力。同时,出征高句丽的粮饷绝大部分都由山东士族负担,部队绝大多数由关陇贵族负担。就这样,杨广可以做到一举三得。

其一、消灭高句丽,稳定辽东,进而从东部割断高句丽与突厥的联系。

其二、削弱关陇贵族、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的军力和财力,进而打压他们在政治上和军内的影响力。

其三、把权力收回,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

客观地说,杨广的谋划不可为不高明,可是步子迈得有些大,严重地透支了民力。要知道,杨广对三大士族集团的打压在最初阶段是起不到明显效果的,因为这些士族们会把压力转嫁到普通民众头上,只有在严重透支民力之后,才会使得他们伤筋动骨。

如果我们熟悉隋末历史就会发现,在隋末最初起事的绝大多数都是底层民众,而留在最后的可都是世家大族。在这一点上,杨广是失算了的。

隋炀帝杨广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面有个例外,那就是关陇贵族。

如果说,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在杨广的政策下损失的是财力的话,那么,关陇贵族损失的则是真刀真枪。大量的关陇贵族子弟和由关陇贵族控制的府兵被征发到前线,这使得关陇贵族的实力大损。这还不算,杨广还一改隋朝国策,对军队的征集政策进行了调整,那就是在关中地区实行了募兵政策。

隋朝的兵制主要是征兵,即从征发府兵。府兵出征是自带粮饷和武器的,国家虽有补贴,但是花费的很少,只是在战争结束后,对有功将士们给予一定比例的赏赐而已。而募兵则不同,这是需要由国家负担士兵们的武器装备和粮饷的,从负担的角度来看,募兵的成本要远远超过府兵。

既如此,那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募兵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国家富裕到了极致,有钱没地方花吗?还是因为两次征发高句丽失败,关中的府兵已经丧失殆尽,再也征发不出人马了吗?

是也不是。

随着两次征讨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包括关陇贵族在内的府兵们损失惨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关陇贵族们没有能力再次征调府兵出征,而是他们已经洞悉了杨广的险恶用心,再也不想为杨广出力了。

而杨广此时明知道关陇贵族的心思,但他们这些人要么和隋朝皇室联姻,要么都是一些开国的老臣,杨广不可能来硬的。因此,杨广就采取了一条釜底抽薪的计策,那就是在关中地区实行募兵。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其一、可以把那些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的府兵们收为己用,免得这批人无家可归,无处可去,进而铤而走险,走上对抗隋朝的道路。

其二、作为关陇贵族的部曲,即使立下大功劳,那也是主家的功劳,作为部曲,是不会得到与功劳相对应的赏赐的。而杨广的募兵制度正好可以吸引那些关陇贵族的部曲们离开主家,独自建功立业。

其三、严格选拔制度,把府兵中的精英纳入到自己的直辖之下。因为所谓骁果,指的就是骁勇果敢之意,把这支军队命名为骁果军就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惊人的。

那么,这批战力惊人的骁果军一共有多少人呢?

史书中的记载,骁果军主要有1万余人和10万余人两个数字。不过,按照杨广的招收标准,想要招收超过10万的具有骁勇果敢品质的士兵是有难度的。最大的可能是杨广一共募集了约10万余人的部队,从中二次筛选出了约1万余人组建了骁果军比较合适。

隋炀帝一共募集了两次骁果,其中第一次是在二征高句丽的时候,这批骁果中涌现出了很多名将,如唐朝名将秦琼和罗士信就曾经是骁果军出身,还有被称为“肉飞仙”的陈光。以这三个人作为参考,就可以看出这支骁果军的战力有多么强大。

因此笔者认为,隋炀帝在下扬州的时候,所率领部队虽然庞大,但其核心的骁果军应该就在万人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骁果军因何要造反

既然骁果军是由隋炀帝亲自募集,而且给予了很高的待遇,那么,这批骁果军又因何要反叛呢?

史书中给出的理由是骁果军思归,也就是想家了。可是,杨广因为不想回到长安,所以就造成了这批人的严重不满,又在有心人的蛊惑下起兵反叛。

骁果军思归确实是个能够拿得出手的理由,但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说,杨广征集骁果军是个比较不错的从关陇贵族手中收回兵权的办法的话,那么,在这支精锐部队的指挥上,杨广却犯了一个错误。

骁果军反叛时,直接指挥他们的首领是宇文化及、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等人,从他们的姓氏就可以看出,除了裴虔通是闻喜裴氏之外,其他三人都是关陇贵族。、

这就是杨广最为失误的地方,既然想要从关陇贵族手中夺回兵权,那就应该启用出身寒族或者平民出身的将领来统帅军队,可杨广却偏偏用了关陇贵族出身的将领来统帅这支部队,这就是典型的取祸之道。

离乡日久,思乡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骁果军中,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军队中,史书中记载的骁果军日渐逃亡很有可能并不是骁果军逃亡,而是配属骁果军的那一支庞大的军队士兵在逃亡,其他骁果军对杨广的忠心始终存在,参与反叛的也仅是一少部分由司马德戡等人直接控制的骁果,其他人要么被动服从,要么奋起反抗,如“肉飞仙”陈光就是在保护隋炀帝时被杀。

杨广下扬州后,天下已经大乱到不可收拾。这一点杨广也深知,但他更深知的是,自己是回不去长安了,并不是自己不想回去。而关陇贵族们则不这么认为,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就在关中地区,如果丢掉了关中这个地盘,就意味着他们的根据地会丧失,几百年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在世家们眼中,王朝的兴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族不能衰弱。只要是家族不衰败下去,那以后无论由谁当皇帝都得依靠他们。这其中的道理就是无千年的王朝却会有千年的世家。

笔者有理由相信,远在关中的关陇贵族们肯定会给扬州的这些骁果军将领们写信,表达了想要他们率军回到关中参与到政治斗争的想法。因为在杨广赴扬州后,关中由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镇守,身边缺少将领和军队。如果此时这支骁果军能够回到关中,势必会增强关陇贵族的实力,进而加大关陇贵族在隋朝政坛上的影响力。

而要这支骁果军回到关中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杨广必须死。因此,所谓的骁果军反叛就顺理成章了,其理由自然也就是思乡。而且,以这个理由为借口确实会受到绝大多数骁果军的支持,即使有少量人不同意,如出身江南的陈光等人,那也不要紧,杀了就是了。

就这样,一场以思乡名义发动的叛乱开始了。果如关陇贵族判断的那样,绝大多数骁果军都持观望态度,少数反对者都被杀死,隋炀帝杨广也被害。

图片来自网络

骁果军的回乡之路

既然以思乡的名义反叛,那在反叛之后就必须要回乡。可是,从哪条路往回走就成了大问题。

隋末群雄割据,江淮之地在王世充离开后被杜伏威等人占据,运河水路不通。无奈之下,宇文化及只得率领包括隋朝后宫在内的大批人马从陆路北行,准备取道洛阳进入关中。但要从洛阳取路西进,势必要经过两个人的势力范围,一个是李密的瓦岗军,另一个就是占据了洛阳的王世充,这可是两个巨擘。

宇文化及虽然名声极臭,但是他所率领的队伍中却有宝贝。一是这支骁果军,二是隋炀帝的未亡人萧皇后和传国玉玺。

作为隋朝开国老臣之后的李密是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的。如果能够得到这支骁果军,那自己本来就在中原地区占据的优势就会变为胜势;如果能够得到萧皇后或者传国玉玺,那自己就可以以此来号召群雄,进而夺取隋朝天下。

李密虽很精明,但王世充也不傻,宇文化及这支队伍中虽然有宝贝,但同时也是一只刺猬,不是那么好下口的。所谓是“归师莫遏”,在这支骁果军想要夺路回归关中的路途中,谁要是阻挡了他们的去路,那势必要进行一场苦战。既如此,那打头阵的工作还是先让给李密吧。

而李密呢,此时正与王世充在洛阳对阵,可突然背后来了骁果军这么一只强有力的队伍,虽然使自己垂涎不已,但李密很清楚,瓦岗军实力虽强,但要是同时对付王世充和宇文化及,自己还是力有未逮的。因此,李密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奸雄的本色,主动向洛阳的越王杨侗称臣,以换取缓冲时间来对付宇文化及。

而王世充也知道李密此时称臣仅是权宜之计。如果他不同意李密的称臣,那么,李密势必会联合宇文化及来进攻洛阳,而同意李密称臣,则可以在李密和宇文化及厮杀的两败俱伤之际再攫取最大的利益。

图片来自网络

骁果军之觞

宇文化及本无统领才能,但因为他的家族是关陇贵族中比较显赫的一支,所以在“江都之变”中被临时推举为领袖。可是,宇文化及的领导风格极其低下,这就造成了骁果军因不满其作风,不断逃离,严重削弱了骁果军的实力。

公元618年7月,李密和宇文化及正式开战。因宇文化及之前受到了李密要和他和解的欺骗,耗费了大量的粮草,以至于在开战之后,军粮匮乏,所以战力大打折扣。但即使是这样,骁果军仍然表现出来强大的战力,童山一战,骁果军与瓦岗军鏖战一天,瓦岗军几乎不支,连李密都受了箭伤,要不是秦琼拼死保护,李密差点都被骁果军俘虏。最终,瓦岗军还是击退了骁果军,可是此战一后,骁果军彻底断粮,再也无法与瓦岗军相持。

童山之战后不久,骁果军岭南陈志略部、江南张童儿部脱离了宇文化及,加入到了瓦岗军。其余骁果军则四散而去,一部加入到了河北窦建德、一部投靠了王世充。就这样,这支在隋末战力最为强大的骁果军就这样消亡了。

瓦岗军虽然击退了骁果军,要注意,并不是战胜了骁果军,在童山之战仅是击退了骁果军,但这次并不完美的胜利却使的瓦岗军元气大伤,精兵良马损失极大。这就给了在一旁始终虎视眈眈的王世充机会。

就在瓦岗军击退骁果军后不久,武德元年9月,王世充挑选精兵两万,建立了三座浮桥,直接威逼偃师。李密率领精兵于邙山设阵,要与王世充决战。史称“邙山之战”。

此役,李密因为刚战胜了骁果军,骄气爆棚,既不听从裴仁基提出的趁洛阳兵力空虚,率兵威逼洛阳,从而达到调动王世充回援,使其疲于奔命,进而将其击败在野外的战法,也不同意魏征提出的以逸待劳,利用王世充缺粮的弱点,把其拖垮的战法,反而是听取了单雄信、程咬金等人的战法要与王世充正面对抗。可是,在王世充的打击下,瓦岗军几位大将单雄信、裴行俨、程咬金、罗士信等都败下阵来。尤其是裴行俨,如果不是程咬金奋不顾身回救,裴行俨就会死于阵中,而程咬金也为此次救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己也被马槊洞穿了身体,性命几乎不保。

而李密因为轻视王世充,在夜晚宿营时竟然不设营寨,这就给了王世充突袭的机会,大将裴仁基、祖君彦等几十位将领被俘。驻守在洛口仓的邴元真也在暗地里投靠了王世充,使得瓦岗军军粮匮乏,最终被王世充击败。

邙山之败,瓦岗军一共被俘十余万人,李密部下大将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周法明、徐圆朗、刘黑闼等都投降了王世充,魏征则北上归附了窦建德。李密在无奈之下,只得率领王伯当等两万余众投降了唐朝,兴盛一时的瓦岗军覆灭。

在骁果军未来中原之时,中原的群雄割据基本上处于一种均势,瓦岗军虽然稍占上风,但并未能把这种优势转变为胜势。可随着骁果军的到来,这种战略均势被打破,先是瓦岗军和骁果军的一场大战,严重损耗了实力,后又因李密骤胜而骄,指挥失误,被王世充抓住战机击败,最终使得王世充和窦建德做大。

而唐朝则抓住战略机遇,并没有给予王世充和窦建德过多的消化李密原有地盘的机会,在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出征,经过了近10个月的战争,终于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统一了山东、河北地区。

一支思乡的骁果军打破了隋末群雄割据的均势,最大的受害者是瓦岗军,而唐朝则抓住战略机遇,利用中原地区无主的间隙期,快速出击,一举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为新兴的唐朝的稳固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